朱执信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5583
本馆由[ m8h~3u59 ]创建于2010年01月05日

履历

发布时间:2011-07-02 09:46:05      发布人: 一米阳光

 

  朱执信朱执信(1笔名蛰伸,县解.祖籍萧山。少年时,勤奋攻读,博览精思,对数学和其它自然科学颇有兴趣。1902年,入教会学堂。1904年夏,考入京师大学堂预科班,并以学业之优考取公费留日。在日本东京主攻经济学。期间,结识了孙中山、廖仲恺等。1905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任评议部议员兼书记,开始革命生涯。1905年11月,在《民报》第一号刊载《论满州虽欲立宪而不能》一文。1906年,奉孙中山之命回国。先后在广东高等学堂、法政学堂、方言学堂任教员。同年,朱在《民报》上连续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的事迹,翻译《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列传》、《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部分内容。以后又撰写《社会革命当与政治革命并行》等十多篇论文。1910年在广东顺德一带发动军民响应广州新军起义。1911年4月27日,朱执信参加著名的黄花岗起义,在激战中负伤而到香港休养。同年,在武昌起义中,其负责策动民军会攻广州。广州独立后,出任广东都督府总参议,负责编练军队,准备北伐。1912年4月,袁世凯篡权,朱执信随孙中山参加“二次革命”。尔后,在日本继续进行讨袁斗争,曾到南洋筹措反袁经费,并多次奉命回广东谋划反袁起义。1915年加入中华革命党。1917年7月为捍卫《临时约法》,又随孙中山自上海下广州,并担任护法军政府军事联络和掌管机要文书工作,负责起草《建国方略》。后在苏联“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朱“从事思想之革新”。1918年,在上海筹办《建设》杂志。从1919年6月至1920年6月,朱写了100多篇评论时政文章,共40多万字。1920年9月21日,被桂系军阀杀害于广东虎门,时年35岁。次年1月16日,朱执信的灵柩安葬于广州东郊沙河驷马岗(今先烈路)。是日,孙中山亲自执绋。1936年因墓地有水蚁迁至“执信学校”内。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