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声中我去莱东县工作
1945年8月,是一个吉祥的月份,美国人在日本本土丢了两颗原子弹,苏联红军出兵东北,在中国本土上的抗日军民,进行了全面反攻。日本军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历时14年的抗日战争彻底胜利了。
当时的胶东区党委机关,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人们为胜利鼓舞着,欢呼跳跃、放声歌唱、终霄难眠,真是说不尽的高兴。我们在党校学习的几百名待命的干部都在摩拳擦掌,准备到新解放区去大干一场。许多同志被分配在向往日久的东北三省,扬帆过海。我则留在胶东分配到莱东县任县委书记。当时,一名县委书记真是普通一兵。我独自一人,背着行李,冒着炎炎烈日前往赴任。和我同行的是分配到即墨县任县委书记的宫明山同志。那时的莱东县大部分为新解放区。一路上行人稀少,我中午在一个村庄派了一顿饭吃,略施休息,傍晚赶到了县委驻地。当时县委驻在离莱阳城只有十几里路的官庄村。整个县委、县府机关也只有二、三十人。原任县委书记辛少波同志已改派去五龙县任县委书记,行署主任王卓同志在党校学习后已派往东北,县委工作由公安局长周方同志主持,县府则由民政科长(也可能是秘书刘华)主持工作,当时的莱阳城仍为日伪军占驻,我主力部队已越过莱阳城逼近青岛外围,莱阳城只有莱东独立营、栖霞独立营和几个区中队紧紧围困。
我听了县委县府同志的汇报,召开了区委书记会议,围绕迎接莱阳城解放,讨论部署了新解放区工作,还召见了我在莱阳城里作地下工作的同志,了解了城里的情况。
大约是8月21日,我围城部队和城里地下工作者同时报告,莱阳城里的日伪军已于拂晓前突围,向平度方向逃窜,我莱东独立营尾追敌人不舍。
我们得知莱城敌人逃窜后,即带领县委、县府机关进城。整个城区防务已由我区中队接管。县级机关住进伪县府大院。当时敌人狼狈逃窜,大院内文件、衣物丢弃满地,一片狼籍。
进城后为防敌伪分子骚扰破坏和敌人回窜,首先把七个区中队整编为七个连队,负责城关防卫,并以战卓云为警备司令发布了安民布告(战卓云是周方同志的原名,莱阳著名的地下党党员)。并于23日在城内大广场召开庆祝莱阳城解放群众大会。我以县委书记名义站在大方桌上发表讲话。我讲了当前日本人投降,我军全面反攻的大好形势,讲了我党我军对新解放区及敌伪工作的政策,并讲了当前的工作任务。在莱阳这是第一次以共产党人的名义公开向群众发表讲话,震动很大,当时整个广场挤得水泄不通。
其次,我们几乎把全部县委、县府的机关干部组成工作组,深入城关各村进行群众工作,一方面向群众讲清形势和我党的政策,另一方面号召动员敌伪工作人员(如保甲长、新民会会员等)登记自首,同时,物色发现群众中的积极分子,建立新的村政权。城周围各区的工作,也都以新解放区为重点,由农村向城区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城关特区,直接归区党委领导。
以后区党委机关进驻莱阳城,县级机关几经转移,最后县委机关定居在城北火山后村,县府机关定居在沐浴店村。以后为便于领导和加强工作,把原莱东的行政区划由八个区调整为富水区、赤山区、龙门区、火山区、淘漳区、旌旗区、小平区、白龙区、唐河区、石庙区、拉山区、以后,莱阳特区撤消,还建莱东县,仍为城关区,共十二个区。当时莱阳周围的新解放区虽很快建立了政权,但群众思想顾虑很多,接近我们怕遭受打击报复。残留下来的敌伪分子如保甲长、新民会员等,以及一些与敌伪合流的国民党分子常常制造谣言进行骚扰破坏。因此,发动群众,清除敌伪势力,建立稳固的社会秩序便成了重要任务。我们组织了两个“反奸诉苦”工作队,在城南和城西南一部分村庄通过公开方式,召开村民会,贫下中农会和个别走访,团结积极分子,开展以打击敌伪势力为中心的反奸诉苦运动。对汉奸、恶霸、反动的国民党分子和反动地主、农村封建势力予以揭发、批判、斗争,坚决打击,要他们向群众低头认罪。对在运动中涌现出的积极分子,抓紧培训、提高他们的觉悟,条件成熟的,即对现有村政权予以清理整顿,清除基层政权中的敌伪分子和国民党分子,充实贫下中农积极分子,进一步纯洁和巩固了村政权。同时,逐步建立了村级工农青妇组织和自卫团组织,发展党员,建立了党支部,初步把农村基层组织掌握在我们手中。反奸诉苦后期,在新解放区开展了减租减息运动。根据政策,对地主、富农出租的土地,实行二五减租,对高利贷者实行分半计息。从而减轻了地主、富农对他们的剥削,使贫下中农群众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是他们的救星,才能领导他们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生活。
1946年,中央召开了土地会议,发布了五四指示,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土地改革。要摧跨几千年压在人民头上的封建剥削制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地主不甘心交出土地,贫下中农还顾虑重重不敢要土地,更不敢分浮财,这本身就是一个尖锐复杂的斗争,我们运用多种形式教育群众提高觉悟,算了“谁养活谁”的账,使人民认识到是我们养活了地主,不是地主养活了我们。因而,敢于起来同不合理的旧制度进行斗争,敢于分地主的土地。小平区张家茔村是五龙县张家灌张姓大地主的佃户村,他的祖坟设在这里,全村几十户佃户为他们种地、看茔、做杂工,成了他们的奴隶。通过发动群众清算了张姓地主的剥削,分了他们的土地,推倒了他坟地上的石马、石人、石碑,贫下中农欢欣鼓舞、扬眉吐气,第一次摆脱了地主、富农、高利贷者对农民的剥削,从此,将张家茔这一佃户村改名为“胜利庄”。莱阳城东门里“光禄第”大地主王仁斋,经过揭发、批判、诉苦,清算出大量土地、山林、房屋分配给无地无房的贫苦农民。在这些规模较大的斗争推动下,全县土地改革运动普遍展开。
在土改中,我们在政策上实行依靠贫下中农,团结中农,争取富农,给地主留下口粮地,孤立打击那些欺压群众和罪大恶极的大地主、大恶霸,经过群众面对面斗争,分了浮财,分了土地,实行了耕者有其田。从此,群众真正挺起腰杆,翻身做了土地的主人,彻底完成了我国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
正在进行土地改革伟大斗争时,国内政治形势也不断起着变化。国民党蒋介石在他完成调兵遣将、军事部署停当之后,就撕下假和平、假民主的面具,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发动了全面内战。在经过我们严重的军事打击后,国民党又缩短战线向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就是他的重点之一,整个胶东解放区处在严重的国民党军事进攻面前。这种严峻的军事斗争形势,严重地威胁着解放区的安全和人民群众刚刚取得的胜利果实。因此,全党全民动员,打退国民党军的进攻,保卫解放区,保卫土改胜利果实,已成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我们通俗地叫做“反蒋保田”运动。为了争取战争胜利,首先要向群众进行形势教育,讲清国民党军事进攻的严峻形势,分析敌我力量对比,特别讲清国民党的虚弱本质和人民力量的强大,树立了反蒋必胜信心,群众把这种面对严重困难而又胜利在望的形势,通俗地叫做“挖蒋根”、“拔蒋毛”、“爬山头”,说明黑暗过去就是光明。从而打破群众怕变天思想,积极行动起来,投入到反击国民党军事进攻的伟大斗争当中去。二是发动大参军,保证解放军有充足的兵源。在进行形势教育,提高觉悟的基础上,群众自觉报名参军,有些村的民兵整班、整排、整连的集体参军,父母送儿子、妻子送丈夫参军的典型到处都有,在全县出现一个蓬蓬勃勃大参军的热烈局面。据我回忆,在不太长的时间里,莱东县参军人数可能达到4000——5000人。仅赤山一个区就拉起一个“赤山营”,这次大参军规模之大,局面之热烈是空前的,完全是在党支部的领导,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下实现的。为了打退国民党的军事进攻,还在贫下中农积极分子中掀起建党、入党的热潮,大批青年骨干分子积极要求入党,他们带头参军是这次参军运动顺利实现的保证。三是动员群众发展生产,多打粮食,支援前线,一个轰轰烈烈伟大的群众性支前运动迅速展开了。群众不仅踊跃地缴纳公粮,还要磨成面子,人挑、车推、牲口驮送上前方,并且随着形势发展和战争需要,组织了大批子弟兵团,民工、担架队随军出发,转战前线,他们参加了许多重要的战役和战斗。哪里有战争,哪里有主力部队,哪里就有民兵、子弟兵团、担架队。他们不怕危险,抬伤员、送弹药、送军粮,有的甚至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为保证前线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正如以后陈毅同志所说:“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山东人民出人、出兵、出粮、出力,给了我华东野战军以巨大的支援。”莱东人民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1947年夏,我由于身体原因,离开了莱东县。以后莱东人民在反对敌人重点进攻中,和国民党部队、地主还乡团进行了坚决而残酷的斗争,做出了重大的牺牲和贡献。莱东人民是伟大的人民,我永远怀念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