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方明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543663892
本馆由[ 新晓 ]创建于2011年06月23日

我与抗战救亡歌曲 丁方明

发布时间:2012-03-20 10:20:30      发布人: 新晓
我与抗战救亡歌曲

我不是音乐家,也不是歌唱家,但却与抗战救亡歌曲有着密切的联系和浓厚的感情,说我是一个普通的抗战救亡歌曲的爱好者、演唱者和传播者,似乎也是可以的。

北平“一二·九”学生运动,首先波及到各地的大中学校,伴随着学生运动的全民的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演唱歌曲的热潮在全国蓬勃兴起。那时,我正在黄县崇实中学读书,参加了学校进步的学生运动,教唱和演唱抗日救亡歌曲便成为当时运动的重要内容和重要形式。

我并没有音乐天赋。但是,我上过音乐课,演唱过圣经

(该校为教会学校),这些都赋予了我一定的音乐技能。我能识读简谱,能演唱和教唱一些抗战救亡歌曲,于是,我便成为学校中一名教唱救亡歌曲的积极分子。学校的进步教师杜深如同志(已在1939年胶东河南战役中牺牲),是教导我们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头头,他利用班主任的身份,安排我在他的班级里合法教唱救亡歌曲。他还利用他掌握的油印工具,自己编辑、自刻蜡纸,我帮他印刷、装订,把这些抗日救亡歌曲的小册子在校内外散发。就这样,《义勇军进行曲》、《救亡进行曲》、《打回老家去》、《松花江上》等嘹亮的歌曲就在课堂和宿舍里不断回荡。北平“一二·九”学生运动后,我校的老校友、民先队的一位负责人张益姗从北平回到黄县,他同我们一部分进步同学在城南泉水岭集会时,教唱了一些救亡歌曲,我们也第一次在校外的原野里放声歌唱抗日救亡歌曲。这个时期,我们从北平的学生运动方面和从上海新文化运动方面都搜集和积攒了一大批抗日救亡歌曲,也包括一些三十年代的进步歌曲,如《大路歌》、《码头工人歌》、《毕业歌》、《渔光曲》等,可惜在日本人侵占黄县时遗失了。至今想来,仍然觉得十分可惜。

以后我离开了学校到胶东民先总队部工作(也即是中共胶东特委青年部)。大家知道我酷爱抗战歌曲,就拉我唱歌,找我教歌。1938年夏,胶东特委第一期党训班在黄县姜家店村举办,我就在河涯的大石棚上教大家唱歌。在“八·一三”上海抗战一周年的纪念会上,我同李辰之、郭锦枫、郭亚南、王顾明等同志联唱了救亡《三部曲》,在这当时也是风靡一时的。在苏联十月革命节的纪念会上,我演唱了《国际歌》。这年冬天,我随团到掖县南部山区进行宣传工作,以及在驻村工作中,我都经常到民众夜校、妇女识字班上教唱抗战歌曲。1940年我去山东分局参加联合大会,我是我们这个队伍的啦啦队长,一路上教歌、唱歌,活跃了行军生活和会议生活。我除了教唱一些进行曲外,还演唱了抒情的抗战歌曲如《长城谣》、《“九·一八”小调》、《五月的鲜花》以及进步电影歌曲《告别南军》、《新女性》、《黄河之恋》、《热血》等歌曲。我还唱过一些悲壮、高亢的独唱歌曲如《黄河颂》、《延安颂》、《在太行山上》等。这些歌曲是我至今热爱的。

这些往事都如过眼烟云,已离开我们50多年了。但每每听到这些歌声,又仿佛把我们带回到那火热的战争年代,使我们的热血重新沸腾起来。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