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李辰之同志
一九三九年四、五月间,胶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及中共胶东特委从文登、牟平西上,经蓬莱抵达黄县。那时我仍在黄县崇实中学高中部上学。名曰上学,实际上因为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兵荒马乱人心慌慌,并没有几个人在读书了,我则因为在校内搞抗日活动,八路军七、八支队已东进到黄县,常常跑到七、八支队政治部联系工作,早已经不在学校里了。一天,一位叫做李辰之的同志,通过七、八支队找到我。他是随三军西上的胶东民先总队部的负责人,来黄县联系民先工作的。我们一见如故,就这样我和杜深如等同志就与民先组织取得了联系,经常在一起研究民先工作了。不久,在李辰之同志和七、八支队政治部的帮助下,在黄县老县政府的一间房子里,成立了黄县民先支队部。这是张益珊同志离开黄县去延安后第一次和民先组织取得联系,也是第一次成立了黄县地方民先组织。此后不久,李辰之同志就正式介绍我到胶东民先总队部工作。一九三八年六月三十号,就是算我正式脱产参加工作的第一天。
一九三八年八月三十日,胶东区党委和三军政治部在黄县姜家店驻地举行淞沪抗战一周年纪念大会,在这个大会上,李辰之、郭锦枫、郭亚男、王顾明和我,联合演唱了当时著名的《救亡三部曲》(即包括《松花江上》等三支名歌),这次演唱轰动了当时地方和军队机关。不仅这个歌曲有名,演唱的人也不多,还因为三位女同志是才从烟台来的城市小姐,李辰之又是当时有名的歌手,因为嗓音洪亮善于唱歌,人们给他的雅号叫作金嗓子。又因为他讲话节奏极快,外号又叫“机关枪”。我也因为此次演唱,显示了一点唱歌的才能,也算是一位小有名气的歌手,不是唱歌,就是教歌,整日忙个不休。
我在胶东民先总队部工作期间,李辰之同志时常出发,,相聚一起的时间并不多,但是他是我与民先取得联系的第一人,又是我入伍的介绍人,所以我们相处得关系不错。一天,李辰之告诉我,他要离开民先总队部到外地工作,因工作不便,把他心爱的一支竹节二把匣子托我代管,由我佩带,由我使用,这样,我一个十七、八岁的年轻学生就带上匣子枪了。后来,我才知道是组织派他到友军张金铭部做统战工作,并兼平度县委书记。从此,我们俩就暂时分手了。
一九三九年春天,胶东区党委为配合李辰之工作,推动张金铭坚持进步坚持抗战,扩大我党我军影响,派出一个较大规模的代表团到张部慰问。当时我作为胶东青联的代表也随团前往,这样我与李辰之又在平度祝沟镇张部驻地会面了。
大约在一九三九年夏季,因形势变化和工作需要,区党委把李辰之同志从张部和平度县委调回来,任命为区党委民运部副部长,部长是贺致平同志,由他统管工、农、青、妇、文等全面民运工作。这时他专心研究如何做好群众工作,有时也研究指导群众工作的文章。有一次和我研究写文章如何属名,我建议他不用原名,以陈之为笔名,于是,他以后写文章常用这个笔名。
我调北海地委青委工作后,与他联系少了些。以后他又调任胶东区党委党校校长,直到河南战役时牺牲在这个岗位上,大家都为他以及在河南战役牺牲的60位同志英年早逝感到十分悲痛。因为李辰之同志在平度工作和在张金铭部工作期间成绩卓著,在一九八四年,将他的遗骨从掖县玉顶山烈士陵园移葬平度烈士陵园,从此他就作为平度人民的儿子长眠在平度这块英雄而又丰润的土地上。
李辰之同志不仅为平度人民和党的统战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也是一位早期的学生运动领导人。他在烟台高中上学的时候,就和林江等人带领同学用话剧、歌咏等形式下农村宣传抗日,领导同学与镇压学生运动的旧政府抗争,到胶东后,又是胶东民先的领导人之一,胶东以及山东的青年运动史上也应该大书一笔。
李辰之同志离开我们已经七十年了,但他和河南战役中牺牲烈士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将是永远值得我们纪念和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