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我们的好老师王纯同志
我们一批80多岁的老同志,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都跟王纯同志上过学。那时候王纯同志在黄县(今龙口)崇实小学(也包括崇实女小学)当语文教师,抗日战争期间他又在胶东抗日根据地的胶东公学、胶东女子中学教过书,这样,我们其中的一些人又跟他上过中学,这些事到现在已将近70年了。我们跟他上学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却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都从他那儿学到了科学文化知识,学到了如何做人和如何热爱国家和民族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后又在崇实中学受到了杜深如老师进一步培养和教育,在七·七事变及其以后,就有许多学生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并且大都成为各行各业的干部,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在回顾往事,我们都一致感到,中小学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段,是培养人的基础教育,中小学教师是一个人成长的启蒙老师,真正是塑造人们灵魂的工程师,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思想作风、道德品质的行成,与所受中小学教育,与当时的中小学教师的培养,以及教师的言传身教有着极为重要、极为密切的关系。我们有幸作为王纯同志的学生,从他那里受益不少,他在我们的一生成长中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使我们永远不能忘怀。他是我们的好老师、好同志、好朋友,真可谓是良师益友。
王纯同志生于1893年8 月,于1976年冬病逝,如果现在还健在的话,已经是112岁高龄了,他离我们而去也近30个年头了。我们这些活着的已属耄耋之年的学生,应该写点东西来纪念他,让我们的后代知道他们的先辈中曾经有过这样一位好老师,曾经为人民做出过许多有益的事情。
王纯同志从青年时代就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并且热爱这个职业。他为了培养后代,一生从事教育工作,兢兢业业、奋斗不息、可说是一位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热心人。王纯同志曾受过私塾教育,然后上过国民小学,从二十岁刚出头就当上小学教师。一生中除组织分配短时间做过其它工作外,一直是从事小学教育。他认为他最适合做中小学教师,在这个岗位上他可以更好地发挥出光和热。直至从延安来到敌后,他还是念念不忘从晋东南不远千里回到胶东做教育工作,即便是在最艰苦、最危险的战争环境中,仍然千方百计为搞好教育和教学工作而竭尽全力。他以把知识传授给孩子,看到少年儿童一天天成长为最大的乐趣和最大的安慰。他工作几十年,大概最高的职务是科级,他不计名利、不计得失,一心扑在教育上的敬业爱岗精神,十分令人敬佩,永远值得我们从事各项事业的人好好学习。
王纯同志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思想的人,他的青年时代,正是我国处在内忧外患、灾难深重的时刻,当时外有强敌压境,日本侵略者强占我大片领土,并企图灭亡全中国;内有蒋介石政府专制独裁,压制民主、热衷内战、卖国求荣,天灾人祸,民不聊生。全国人民要求抗战,反对内战,要求民主,反对独裁的群众运动风起云涌。王纯同志同其他爱国志士一样义愤填膺,利用各种机会宣传抗日,唤起民众,为挽救国家危亡日夜操劳奔走,我亲眼见到他在课堂上和会场上热情奔放、慷慨陈词、涕泪纵横地揭露控诉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以及蒋介石政府卖国求荣、不抵抗主义的丑恶行径,倾吐当亡国奴的痛苦。王纯同志还在教课之余,将东北义勇军的英勇抗战,绥东、察北以及淞沪军民浴血奋战的胜利消息写成战报,重要之处用红笔圈点,贴在男小学的墙壁和走廊里,吸引了许多师生观看,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师生的抗日爱国热情和坚定了胜利信心。
王纯同志还率先将这种爱国热情付诸实际行动。芦沟桥事变暴发后,京津大批爱国学生流亡南下或经烟台、济南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当时黄县著名五青年奔赴延安的事迹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王纯同志就是五青年中的一位,并且也是五青年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他把身边的老母、弱妻送回招远老家,毅然踏上征途。当一天早晨我代表杜深如同志和其他留在敌后坚持抗战的同志,找到他们为他们送行时,他精神振奋,和我紧紧地握手,相约前线再见。这一激动人心的场面,至今使我记忆犹新,它激发了我们抗日救国的热情,是对我们许多同学日后奔赴抗日前线,参加抗日武装队伍的一次重要的推动。
王纯同志还是一个性格豪爽,热情奔放,坚持真理,主持正义的人。在主张抗日救国,反对妥协投降这样大是大非问题面前他立场坚定,态度明朗。在反对国民党蒋介石的投降卖国路线,他更是是非分明,大胆直言,公开指责蒋介石的卖国投降阴谋,甚至冒着危险,在课堂上公开讲长征中的朱、毛红军北上抗日。我们常常碰到他在一些重要的原则问题上,争论得面红耳赤,慷慨激昂地阐述自己的正确观点,从不含糊,更不随波逐流、随风转舵。我们手头有一份在一九五九年反右倾运动中批判他右
倾言论的材料,至今看来不仅不是右倾,而且大都是正确的。例如他说“人民公社我不反对,但搞得太早,步子迈得太大,有些公社条件并不具备。”他又说“粮食丰收了,但没有那么多,说一个人平均占有1500斤粮食,我有怀疑,连中央的领导同志也这样说,可能不了解下情。”“大炼钢铁,把农业、手工业都挤掉了,是违背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法则。”“办食堂是条件不够,所以许多食堂都跨了。”“干部有强迫命令作风,有不了解下情的官僚主义”等等。他的这些观点在多次讨论会上并不回避,反复陈述。材料说“他不承认自己是右倾,叫他承认和纠正错误是不可能的。”从这些情况中完全反映出王纯同志在面对反右倾巨大压力下,仍能实事求是地坚持真理主持正义,不违背良心说话的坚强性格,是党性的表现,是极可宝贵的,极为高尚的。
王纯同志还具有良好的群众观点、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他的工作对象是纯真的少年儿童,他对这些纯朴天真的孩子充满了爱心,像慈父、像兄长一样的温暖和体贴。他不仅在教授知识方面循循善诱极端负责,在灌输正确思想观点时,也是耐心细致不遗余力。他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对学生的家庭和日常生活、个人问题也非常关心。他向年龄稍大的同学讲解旧社会不公,讲解穷人的疾苦,讲解中华民族和青年人的出路。讲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抗日,才能领导人类求得解放。他由一位民主主义者逐步成长为一个共产主义者。他还向女同学讲解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甚至帮助她们为争取婚姻自由、摆脱包办婚姻而斗争。特别是在战争期间,在抗日根据地办学条件极为艰苦,并且面临许多危险,他不仅要解决学生的吃饭住宿问题,还要带领学生行军宿营。遇到敌人扫荡时,还要带领学生隐蔽在深山老林里与敌人周旋,以保证学生的生命安全。在困难的时候,他与学生共甘苦,在危险的时候,他把学生的安危看得比自己更重要。五十多岁的老人带领学生跋山涉水,历经艰险,坚持教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没有坚强的革命意志,没有与学生同生死共患难的高尚品德和决心,能够在战争条件下坚持办学,似乎是不可想象的。
王纯同志的好思想、好作风和高尚品德,特别是他吃苦耐劳、艰苦朴素、关心他人、待人以诚、孝敬老母以及对农村妻子恩爱忠诚等,不是几千字的短文和几篇回忆文章所能表达得了的。每一位同学,每一位战友都可举出许多生动的事例来,他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学生,永远不要忘记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教诲、培育,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不要忘记我们的前人、先辈为我们做出的表率,教导我们如何为人师表。王纯同志的优秀品质和良好的传统作风,值得每一个人学习。我们要像王纯老师那样做人、做事,向王纯同志这样的好老师、好同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