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彦纪念堂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449525752
本馆由[ huiyi ]创建于2013年08月04日

深圳特区报:特区文化史上留下深深足迹

发布时间:2013-08-14 04:50:08      发布人: huiyi

深圳特区报记者 韩文嘉 秦小艳 廖露蕾

实习生 卢辽宇

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原部长、深圳市政府原副秘书长李伟彦同志本月1日在深圳逝世。他的离去,引起了鹏城宣传文化系统许多老同事、老朋友的深切怀念和追忆。

“在特区文化垦荒史上,他留下了深深的足迹……”连日来,在采访中,鹏城的许多老新闻人、老文化人从方方面面深情回忆李伟彦在特区文化建设方面的开创性工作。作为深圳经济特区创办后首任宣传部部长,李伟彦对特区宣传文化事业的热忱与奉献,令受访者感慨不已。

早期八大文化设施的建设,他一直“冲锋在前”

“他称得上是深圳特区宣传文化事业的开拓者。”接受记者采访时,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黄新华神情凝重、几度哽咽。

他回忆道,李伟彦是一名极具前瞻眼光与实干精神的干部,为了摘掉深圳“文化沙漠”的帽子,他通过组建新闻出版处、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推动八大文化设施的建设,为深圳文化事业、新闻事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中很多举措在当时都属创新之举。

黄新华记得,1982年底,深圳市委提出建设图书馆、博物馆、深圳特区报、电视台、体育馆、大剧院、科技馆和新闻文化中心等八大文化设施,在各个文化设施的建设现场,都经常看到李伟彦忙碌的身影。作为宣传部长,李伟彦“冲锋在前”,多次深入建设一线亲自抓验收。短短几年时间,一座座文化设施如雨后春笋一般,矗立在特区土地上。

1983年,在李伟彦的带领下,市委宣传部在宣传处、理论处等内设机构的基础上新增对外宣传机构,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通过新闻发言人对外发布特区政策、解疑释惑。这项开创性的制度曾引起国内外的热烈议论。1984年,市委宣传部增设新闻出版处,李伟彦提出很多前瞻性的点子,通过开拓整合新闻资源,推动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

在黄新华看来,李伟彦是名副其实的“工作狂”,工作起来就像“着了魔一样”。这种创业的干劲与激情,影响了包括黄新华在内的很多人。

亲力亲为,一手创办《深圳特区报》

“李伟彦任宣传部长、负责特区宣传文化事业的这几年里,为特区文化事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其中,深圳特区报就是由他一手创办起来的。”深圳新闻人才基金会理事长、深圳报业集团原社长吴松营说。

在当时的八大文化设施中,创办深圳特区报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李伟彦在每个环节亲力亲为。特区报创刊人员之一、特区报摄影部原主任江式高等人都记得当时的情景:最早的办公场地就设在李伟彦家里;大家都没有办报经验,是李伟彦带队上门向《南方日报》、《广州日报》求教;而深圳特区报首任社长,就是由李伟彦兼任的。

忆起李伟彦,江式高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对特区报社给予了充分的尊重。“在特区报试刊前期,报社有人员调入,都需要报李部长同意,我也是其中一个。后来,部长把人事权下放给了报社,指定由曾锦棠、张洪斌和我一起,审查研究决定后就可以调入人员。”江式高说,现在自己手上还留着一封从广州寄来的申请调入特区报社的信,李伟彦部长在信上的批示是:“请你们研究。”

深圳电视台也是在李伟彦的主持下成立的。深圳电视台原副台长陈学标曾经参与过电视台的筹建过程。他回忆,电视台的创办首先要解决电视转播发射的问题,为此,李伟彦多次带领工作人员上梧桐山勘察、选点。黄新华曾跟着李伟彦“翻山越岭”去慰问坚守一线的工作人员。

“当时天气特别寒冷,山上很荒僻,我们每个人裹了件军大衣就上了,爬了好久才到。”黄新华对30年前的这段经历记忆犹新。李伟彦的到来,令当时在现场的工人们热血沸腾、备受鼓舞。

爱惜人才,耐心随和毫无“架子”

在采访中,市粤剧团副团长,著名粤剧演员冯刚毅讲述了李伟彦与粤剧团的故事:1980年,受时代背景、体制的束缚,当时的宝安县粤剧团面临解散。是李伟彦出手帮助,支持了粤剧团的发展。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粤剧团的生存发展问题,李伟彦“一条龙”帮助解决了经费、场地、人才引进等难题。冯刚毅说,“他当时的魄力,一定程度成就了深圳今日戏曲艺术的辉煌”,如今的深圳市粤剧团已在全国赫赫有名,并享誉海外,成为深圳文化的一个品牌。

由于李伟彦对粤剧团的支持,很多人都认为他是一名不折不扣的“票友”,但冯刚毅告诉记者,李伟彦当时对曲艺其实了解不多,他对粤剧团的关心,完全是源于他对于民族艺术传承发展的责任感。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不少年轻的文化人身上。30年前,来自新疆的青年作家黄萍带着自己的作品,惴惴不安地敲开了李伟彦家的门。她回忆道,当时与李伟彦素昧平生,颇感冒昧。没想到,李伟彦看了她的作品之后,便鼓励她留在深圳,并向人事局推荐,还为她与爱人陈浩调入深圳而帮忙奔走。

市委外宣办调研员李燕玲是1985年到市委宣传部工作的。当时,这位刚踏上社会的年轻人对李伟彦的印象是“人非常好,很耐心,很随和”。“他没有一点架子,也从来不发脾气,就像一位慈父。”李燕玲说。

晚年的李伟彦仍然笔耕不辍,他出过一本随笔《脚印集》,收集了自己在深圳文化垦荒岁月中的点滴回忆。如今,走在“文化强市”道路上的深圳文化已是一番锦绣图景,而李伟彦留下的脚印,则已深深镌刻在鹏城文化的开拓史上。

原标题 [特区文化史上留下深深足迹]
以上内容来自:深圳特区报
[责任编辑:yf001]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
  • 吴玉章老人曾说:“一个人做一点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而不做坏事(大意)”。作为一位官员,尤其是在深圳这一特区城市,当年自由度比别的地方稍宽松一些,但而能如此坚守,“搏命”奉献,一尘不染,不知今天处于同等地位的高官或“新贵”,读了迫些字字倾心,句句泣血的实录,作何感想??? 粤港一老人


    写信时间:2013/08/23 16:46:16
  • 噩闻今日泪沾巾 悲失鹏城开拓人 文苑伟彦乘鹤去 霞辉洒照品如珍


    写信时间:2013/08/15 19:4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