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聪甫-临床见解
李聪甫在临床中,无论对外感热病或内伤杂病,均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影响后世。 湿温病的辨治,在温热急性病中是最为棘手的。李聪甫通过长期实践,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摸索出一套治疗规律,如湿郁卫分,用宣湿开散卫阳以透表,不使邪犯气分而导致内逼营血的病变。湿郁气分,用宣湿化热之剂,使湿热蕴阻之气化为白?,透出皮表而宣解。若湿热入营,仍当透热转气,拟用转枢化浊法或转枢透热法,因势利导,循通泄之路从气分而解。病入血分,出现神志昏迷,出血倾向,或循衣摸床,乃热灼津枯,气阴两竭,速当救阴复气。这一总结本源于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的有关论说,在临证中而有所发展。 对虚劳病的治疗,李聪甫深入研究《内经》、《难经》、《金匮要略》及李东垣、朱丹溪诸家有关论述,颇有见地。其总的旨意是补养气血,慎用攻伐。如对肺痨咳嗽,肌瘦骨立,蒸热盗汗的重证,每用甘平以滋复肺脾之阴,多获良效。五劳虚极,内有干血,又当滋养精血与祛瘀生新同时并用;专用攻破,则有“竭泽而渔”的危险。如妇人血痹内蓄之“干血痨”,咳嗽气促,胸痛厌食,午后两颧潮红,蒸热盗汗,月经停闭,脉来细数,经投濡血化瘀之剂,经泛初见极少,色如墨汁,继变咖啡色,较淡红色,转红色中挟黑色小点,后转为正赤色,食纳渐增,其他症状亦自然消失。
在治疗内伤杂病中,李聪甫常以补中益气汤为基本方,自定护卫益气汤、生津益气汤、扶阳益气汤、降火益气汤等10余种,灵活运用、卓有成效。如护卫益气汤,是针对脾胃虚弱,不能顾护营卫而拟定的。方以补中益气汤去升麻、柴胡,配桂枝、白芍以和畅营卫,调达表里。临证应用,其效甚佳。
在治疗危重病人时,李聪甫每于处方之后,反复揣摩方药的准确性,考证方书,并根据服药后的病情变化及时更方,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1935年夏秋之交,他曾去武昌为友人肖君救治垂危之证。当时,病人身热不退,神识昏糊,头摇谵语,口燥唇焦,烦躁不安,便闭尿赤,脉沉弦,舌质干、苔淡黄。前医投药一派苦寒,每剂都有犀羚,病情严重。李聪甫仔细诊察,推敲症情,诊断为湿困脾机,胃浊不降。用温胆汤加神曲、豆卷、佩兰、苡仁等味,一剂安睡,再剂热清,大便如酱色,人事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