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青搞样板戏的得力助手于会泳
江青搞样板戏的得力助手
中共“九大”期间,京剧《智取威虎山》作为为代表演出的首场样板戏,在京西宾馆礼堂上演。于会泳在开场白中肉麻地吹捧道:“我们敬爱的江青同志,为培育样板戏呕心沥血。她实际上是这出戏的第一编剧、第一导演、第一作曲、第一舞美设计!”江青嗔怪道:“会泳同志,你别这样说了,再这样我可要离场了。”
在抓样板戏方面,于会泳的确是江青的得力助手。他坚定不移地贯彻江青的意志,从不打折扣,连徐景贤也说从没有见过像于会泳那样忠诚于江青意志的人。于会泳在京剧方面也算是个内行,他搞起戏来废寝忘食,从修改文学剧本、设计唱腔,到舞台美术、舞台监督等,什么都要亲自上阵,还要当导演。江青对某一方面有指示的话,他都不遗余力地贯彻、落实。有一次为了落实江青的一个指示,他四处活动,竟然累倒在宾馆的走廊上。
样板戏《红灯记》
当上中央委员、文化部部长
由于江青的提名,于会泳在1973年党的“十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75年初在北京举行的中共十届二中全会,在讨论到文化部部长的人选时,周恩来本提议由原文化部长茅盾担任,但张春桥和江青不赞成。江青于是提名于会泳当文化部部长,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都一致表示赞成。这样,于会泳的提名就通过了。
于会泳当了部长后,表示要与文艺黑线统治下的文化部决裂。他不到文化部大楼办公,而是找了一个原东南亚国家驻华大使馆的房子作为办公地点。 他还专门请了在上海时期对他帮助很大的徐景贤去参观。徐景贤明知故问:“你这个部长是属于国务院的,你今后请示工作,是找周总理呢,还是找张副总理?”于会泳不假思索地回答:“找江青同志。”
电影《创业》
代江青受过
作为江青的亲信,也有跟不上“首长”的时候。于会泳当文化部长不久,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创业》。电影拍好后送北京审查,文化部领导等都在文化部小放映间里审片,在座的还有《创业》的原创人员,如编剧张天民等。影片一结束,于会泳评价很高:“这是一部难得的好影片!”
过了几天,江青看《创业》了。她看了后大发雷霆,指责影片为刘少奇评功摆好,把原石油部的领导也作为刘少奇的干将一股脑儿地批进去了。江青说:“《创业》在政治上、艺术上都有严重问题,我看了生了一场大病。”于会泳顿时傻了眼,他只好把江青的十点意见记下来,命令长春电影制片厂修改。影片的编剧张天民不服气,写信给毛泽东。
毛泽东看了影片后,批示说:“此片无大错,建议通过发行。不要求全责备,而且罪名有十条之多,太过分了,不利于调整党内的文艺政策。”这个批示下达的同时,也下达了毛泽东针对江青、张春桥、姚文元有关反对经验主义的批示。
这件事让江青感到很没面子,她和张春桥把于会泳叫过去训斥了一顿。江青生气地说:“张天民告我的状,说我不让《创业》发行。不让发行是文化部的事,怎么弄到我的头上?对这个片子我是有点意见,但那‘十条’可不是我说的,要说有,只有其中一条是有我的一点内容……”
于会泳两头受气,但出于对江青的感恩,他也心甘情愿替江青受过。他硬着头皮给毛泽东写了检讨,将“十条意见”全揽在了自己身上,并在文化部机关传达毛泽东有关《创业》批示时,向公众痛哭流涕地作了沉痛的检查。
灭顶之灾
1976年,对于于会泳来说是一个难熬的年份。1976年10月6日,“四人帮”已被抓捕,但是上海方面的徐景贤等人都不知道。10月7日,马天水被中央找到北京去了。10月7日深夜12时左右,徐景贤打电话给于会泳,问他北京有些什么动向。那两天里,于会泳连续向上海打电话,徐景贤也要秘书给他们打电话。于会泳说,“首长”找不到了。
1976年10月中旬,工作组进驻文化部,于会泳被宣布隔离审查。在被隔离审查的半年多时间里,于会泳写了近17万字的交代材料。他当时对自己还是比较乐观的,似乎是这时候才开始重视了自己本来是个“音乐家、作曲家“的身份。这从1977年8月21日他获准回家去取一些衣物时,对妻子说的安慰话就能看出来:”审查完了后,会给我一个处分,处分大概不会太重,大不了回胶东老家……”
但1977年8月的中共“十一”大的《政治报告》称:马天水、于会泳、迟群等人是“政治野心家、叛徒、新生反革命、流氓、打砸抢者”。这给于会泳以沉重打击,让他的精神接近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