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会泳出生于山东乳山县西泓于家村
在“文革”期间,出现了许多非正常提拔的政坛“新贵”,其中上海尤为突出。如王洪文由一名保卫干部跃升为中共中央副主席,徐景贤由一名普通的机关干部提拔为上海市委书记,而于会泳则由一名普通的音乐教师,窜升到了中央委员、文化部部长的高位。然而升得快,跌得也快。当“文革”结束之后,对于前途失望的于会泳,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他的“戏剧”人生。
平静的校园生活
1925年6月,于会泳出生于山东乳山县西泓于家村。1946年9月,于会泳赶到莱阳县,参加了革命文艺队伍胶东文艺工作团。这期间,他谱写了一些歌曲,还征集当地民歌小调,整理出版了《胶东民歌集》。
1949年9月,于会泳被胶东文工团选送到国立音乐学院进修,其音乐天赋引起了院长贺绿汀的注意。1950年7月,于会泳毕业被留在了学校音工团搞创作。1964年6月,升任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理论系副主任。
在音乐学院,于会泳教的课颇受学生的欢迎,被学生誉为“又说又练的真把式”。
在上海音乐学院期间,业务水平大有长进。他编写出版了《山东大鼓》,与人合编了《胶东民间歌曲》专集。后来,他被抽调到上海京剧院为现代京剧《海港》等剧目谱曲。他在现代京剧音乐的处理上,采用西方乐器演奏京剧曲调,尤其是在唱腔设计方面,既不离京剧正宗,又有新的发展。1963年出版的《民族民间音乐腔词关系研究》专著,奠定了其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的地位。
1953年秋,于会泳和学院音工团的年轻女演员任珂结婚。生活虽然清贫,但是工作顺利的于会泳,却是自得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