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最老文化记者车辐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408598794
本馆由[ jackson ]创建于2013年01月23日

“成都文化符号车辐”走了

发布时间:2013-01-23 10:12:05      发布人: jackson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2009年,本报记者与车老合影。

    曾寄华西都市报给巴金

  车辐和巴老交往了几十年,是多年的好朋友,只要到上海,他都会去巴老家耍。车辐是《华西都市报》的热心读者,2003年5月初看到本报副刊《川渝老照片》栏目刊登了“女作家罗淑”的老照片,鲜为人知的是,这位女作家的处女作是巴金编发的,她因病英年早逝,留下一双儿女一直由巴金抚养。车辐马上把报纸复印放大三倍,寄到上海巴金处。

  在巴金的关心下,罗淑的一双儿女健康成长,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北京工作。

  锦城追忆

  魏明伦:“成都文化符号”走了

  关于车辐老先生封号何其多,比如陈隈先生说是“美食家车幅”,王大壮先生又称“老顽童”,还有香港《广角镜》刘木子则称“开心果”。而在巴蜀鬼才魏明伦这里,他又是一个符号。昨晚,听闻车老仙逝,魏明伦在电话那端感叹了好几声。“那个时代的符号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成都文化的时代符号没了。”

  “他是当年抗敌协会的成员。在文化圈很有名。最让我钦佩的是,他还很勤奋,在80几岁还写长篇小说。”魏明伦说,“如今他走了,那个时代就算完结了。”魏明伦回忆道,车老文学、戏曲、电影、音乐他都通晓。我前年办60周年时,去看他,他还亲自为我写祝贺信。让我感动不已。”李树人:四川餐饮界痛失巨人

  昨晚10点15分,华西都市报记者电话采访了今年88岁的四川省餐饮协会主席李树人,这位老人发出长长的一声叹息,数次哽咽:“四川餐饮界和文艺界都少了一位巨人,对于我也是少了生命中相当重要的一位良师益友。”

  最让李树人感动的是,上世纪40年代末,他想学麻婆豆腐的烹饪技法,车辐毫不犹豫地给他引荐了一位“高人”——陈麻婆的传承人薛祥顺,亲自带着李树人前往万福桥簸箕街的“陈麻婆饭铺”,在那里促成了两人相知,后来李树人果然学会了地道的麻婆豆腐。

  “今年是四川省美食家协会创立10周年,当年,这个协会正是在车老的发起下成立的,车老对四川餐饮界的贡献堪称伟大。”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