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振伟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359155396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1年07月27日

探索不气馁海华一跃而起

发布时间:2011-07-27 09:46:13      发布人: 黑白双煞
离开清华之后,1988~1989年,海华的处境一度非常艰难,海华的办公地点搬到了清华南六楼的一间地下室,空气污浊,办公环境很差。“我们咬牙坚持了下来。所幸的是,后来通过努力终于在清华边上盖起了一座海华小楼。” 一边转化科技成果,一边研发属于自己的电脑产品,海华坚持两条腿走路,在1988年左右,与航天部联手推出了自有品牌的电脑产品,——海华航天个人电脑,“当时销售了5000多台,我们做得算是比较早的。”在这5000多台电脑中,有几百台销往当时的苏联市场。对苏贸易让海华赚到了500万元的利润。然而,对苏贸易刚刚做了1年,由于苏联的解体,这一市场断了。更重要的是,海华发现与联想相比,柳传志等中科院计算所出身的创业者更懂电脑,“他们形成了规模,我们却没有。” 经历了前几年的摸索,海华终于摸到更准确的市场脉搏,转型做寻呼。基于电脑发展的寻呼业,在当时虽然是新兴行业,但是竞争却非常激烈。“我采用的战术是农村包围城市。当时北京市的寻呼业已经比较发达了,如果从北京市场入手的话,企业要付出的开拓成本非常高,大概需要投入300万元左右,而在外地一个大城市的市场投入费用却只要30万元。”于是,倪振伟从外地市场开始启动。 “在寻呼市场的运作上,我们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优势。和国营公司相比,我们投入的成本只是其十分之一至五分之一;而我们相对其他民营企业机制更灵活,成本仅是他们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于是,海华迅速在数个大城市打开局面。“机制灵活是我们的法宝。我们放手让年轻人去闯,给他们信任,虽然只是负责海华某一个城市的业务,但是他们有了很强的创业意识。”倪振伟说。 正在这样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海华接连遭遇了致命打击。 第一次危机,海华被骗100万元。在公司正抓紧时机发展业务的当头,倪振伟突然得知,自己的公司被骗走了100万元,而出事的正是自己的得力助手——公司副总经理成克强。 在1987年面临选择之际,成克强是唯一跟随倪振伟一起走出清华的人。或许是命运的残酷,或许是改革大潮中必须付出的代价,成克强中了圈套。他的一位老师先后3次以换取外汇为海华公司提供高额利息为由,第一次借走20万元人民币、第二次借走30万元,然后统统如期奉还。于是,成克强第3次将100万元借给了他。这一次,钱消失了。 “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都要炸了。那是在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100万元相当于现在的上千万元。成克强出发点是好的,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渠道为公司多赚些资金。”面对如此严重的事情,海华内部更是炸开了锅,大家纷纷议论,公司该怎么办呢? “我思考了很长时间,决定宽恕成克强。他的本意是想为公司多挣一些资金,绝对没有为自己谋利的企图。成克强是我们的创业同路人,或许这就是我们为改革付出的代价吧,谁都没有经验,风险被他碰上了。”但遗憾的是,成克强此后郁郁寡欢,最后罹患癌症,比倪振伟小10岁的他,却于1994年去世,享年48岁。“后来我们做寻呼业的时候,他出过很多有用的主意。”忆起这位英年早逝的创业伙伴,倪振伟无限惋惜。 第二重打击来自内部。1994年,海华刚刚进入寻呼业不久,业务发展刚刚有些起色。海华内部有人看上了倪振伟的位子,想让倪振伟退位让贤。于是,他们向最高人民检察院举报,检举倪振伟涉嫌BP机走私。“这个时候,公司的寻呼业刚刚起来,我们在全国已经建设了10个分公司,发展势头非常迅猛,但是突然遭遇了这样一个打击,业务停滞了下来。” 高检的调查工作进行了近两年,在此期间,公司的账务、电脑、资料统统被审查。“可是最后什么也没有查出来,我们财务人员说,没查出问题却查出一个‘雷锋式’的企业。”尽管最后海华通过此关,但是却失去了寻呼业发展的最关键时机。 “但是不要紧,我又恢复了。”到了1999年,海华台再次成为业内领头羊;海华寻呼台最辉煌时在全国22个省86个地级市扎根开花。到2000年的时候,海华在全国拥有统一的缩位号为两个——95805、95806,在全国已拥有280万用户。“我在全国的网络已经是最厉害的。而到了2001年,寻呼业开始出现颓态,手机则成为发展的主流趋势。在这个大势面前,2001年,我也曾经尝试转型,向互联网接入服务发展,深入到了6个城市,拥有95821缩位号。可是,经过两年多的尝试,转型并未成功。” 2004年,68岁的倪振伟结束了海华公司。48岁开始创业,20年的创业历程,让这位曾经在窗明几净的教室安心科研、社会地位极高的人民教师看到了人生的另一番风景,有艰辛,有痛苦,亦有真情与真意。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