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 上高小
在桃源小学上了两年以后,按照当时的升学次序,我妈该上高小了。当时的办学条件比较差,我妈所在的西大洋区,一个区里只有一所高小,在南屯村。要想去上,必须要考。1952年初夏的一天,吴校长带着桃源村小学近百名学生赶到南屯村小学,参加升入高小的入学考试。考试科目有语文和数学。几天以后,成绩便下来了。我妈考了100多分,吴景云考了100多分,她俩是桃源村小学仅有的两名上了录取分数线的学生,理所当然被录取了。两家的家长是多么高兴啊,又是通知亲友,又是做好吃的,比过年还热闹。我姥姥还特意做了一身新衣服,作为奖品奖给我妈。送我妈上学的那天,我姥姥迈着蹒跚的小脚,一直把我妈送到村口,一边送一边语重心长地说:“好好念吧,学费不用发愁。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你。”听了这话,我妈很感动,因为她知道我姥姥挣钱是多么不容易﹙自清算以后,她一直靠纺棉花织布为生﹚……
南屯村小学位于南屯村村里,学校规模比桃源村小学要大﹙有一座围墙、两排平房外加一座由古庙改建而成的很大的教室﹚,教职人员比桃源村小学要多﹙算上校长共有教职人员七名,都是师范毕业,其中李校长还上过保定的学校呢﹚,教学条件也比桃源村小学要好,桌子是木制的桌子,椅子是木制的椅子,所使用的本子也是纸做的本子。只不过因为我妈太穷,买不起洁白光滑的白报本,只能买深黄粗糙的草纸本。
在所有这些优点中,令我妈尤为怀念的就是学校所处的环境了。校园里植满了桃树,再往外走,南屯村里家家户户房前院外都种着桃树、梨树和杏树,百花盛开,争奇斗艳,把村庄装点得像个大花园。与南屯村相离不远的北屯村也是一座花园一般的村庄,村中也种了不少花草树木。在这些花草树木中,尤为引人注目的就是十字街旁的那两棵老楸树了。这两棵老楸树相传为唐代所植,据今已有千年的时光,树干很粗,五人合抱也抱不过来;树冠很大,一到夏天,浓密的枝叶把半条街都覆盖了。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我妈从这里经过,常常要驻足片刻,摸摸老楸树斑驳的树干,望望老楸树浓密的枝叶,怀古之情油然而生:挺立千年的老楸树,荫蔽过我的祖先;挺立千年的老楸树,佑护过我的爹娘;挺立千年的老楸树,伴随着我茁壮地成长。无论我走到哪里,你那高大的身姿、浓密的枝叶,都将挺立在我眼前,摇曳在我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