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青鸾纪念馆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358000062
本馆由[ 莎翁 ]创建于2018年11月05日

1950年 上小学

发布时间:2018-11-05 20:46:02      发布人: 莎翁

 

在我妈的记忆里,1950年是个少有的风平浪静的年份。持续多年的战乱结束了,国家百废待兴,充满了万物更始的新气象。卖淫嫖娼被禁止,吸毒贩毒要法办,国家提倡男女平等,废除了包办代替的婚姻制度。种种新政,不胜枚举。也就在这一年里,年方十二岁的我妈被村里动员去上学了。受封建思想的影响,许多女孩的家长在接到通知后,不让自己的孩子去上学。我姥姥比较开明,接到通知后,十分坚定地支持我妈去上学。由于连年战乱,村里的办学条件非常差,没有桌子﹙在几摞砖头上支上块长木板权当桌子﹚,没有椅子﹙同学们自己从家里带板床﹚,也没有纸笔,人人抱着大瓦去上学。这大瓦都是同学们从自己房上揭的,用灶里的灰涂黑了,就算是本子了,然后再拿着石笔在上边写字,大瓦写满了,再用灶灰涂黑,如此反复,循环使用,我妈就是用这种方式会写了“大、小、人、拿”等等文字。学校设在一个被清算富农﹙我姨夫家﹚的家里,为一座由南北两个院子组成的四合院,东房6,西房6,南房6,北房6间。教职人员只有一位,是我姨夫的叔伯兄弟,叫吴光华。因为学过后师,被村里请出来办学。既当校长,又当老师,还要负责学校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从早忙到晚,十分辛苦。校里的学生有三十多个,由于人数太少,被编为一个班,班里的男生占多数,女生只有我妈和吴景云两人。同我妈一样,吴景云也是在开明的母亲坚决支持下才来上学的。

校里的学习生活是贫乏单调的。没有教材,没有教具,也没有像样的运动器械。一到上体育课,同学们只能站在四合院外的空地上跟着老师练齐步走。我妈就曾迈着步子跟着吴老师一遍遍地喊:“一、二、三、四……”

尽管存在着许多困难,我妈当时却并未感到受苦。与同学们一样,沐浴着新中国和煦的春风,我妈心灵单纯,目光清澈,对未来生活充满了憧憬……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