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爸爸这一段故事,看到有几段父亲亲身经历的著名历史,这些历史最终被后人著书论作多次提及,也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第一,由于中央红军在1934年10月的第五次反“围剿”中遭遇失败,不得不放弃中央苏区的根据地,向西作战略转移,由此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而在这个时候,负责接应中央红军的红四方面军统帅张国焘自恃有8万多人,兵强马壮,而仓促撤出中央苏区的中央红军仅有1万多人,开始野心爆棚,不顾全大局,给后期红四方面军长征带来了重重磨难,也是红四方面军在长征途中严重损兵折将的主要责任人。
第二,父亲在1935年渡江战役中的负伤是一个对他印象极深的事情,由于当时红军缺少药品,每次清洗伤口都是在没有麻药情况下用纱布沾盐水在胸口来回涂抹,父亲几乎每次换药都要疼得晕死过去。事情过去几十年后,每当父亲和孩子们提起这段往事,都要倒吸几口凉气。我至今能记起父亲对我说起这段事的表情,有点像是讲玩笑故事,语言轻松,表情凝重,言语中透出父亲对那个年代艰辛的感叹。郭伟成大哥写的非常准确:“在残酷的战争中,杜义德付出了鲜血、几近是生命的代价,才一步一步走上了红军指挥员的岗位,担负起更加重大的责任。”
第三,杜将军和王近山将军的相识,是在1934年的一个极具戏剧化的环境下开始的。两个火爆脾气的指挥员从那时起擦出火花,结下了几十年的战斗友谊,也成为我军最有名的优秀指挥搭档之一。特别是在解放战争时期,王近山和杜义德联手指挥了一个个成功的战役,也给我们后代留下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