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海军爱国将领邓世昌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3294
本馆由[ ghoskyno1 ]创建于2010年01月29日

二。从战前操典研判清军接仗阵形

发布时间:2010-03-07 14:19:48      发布人: ghoskyno1

二。从战前操典研判清军接仗阵形

1884年夏,天津水师学堂编译《轮船布阵图说》两册,列举118种阵式的演变。阵式虽多,可概分为三类:鱼贯阵(纵队)、雁行阵(横队)、斜列阵(梯次队形)注26。每一阵式对照一旗令。如要第80阵则扯旗号180,需第30阵则升旗号130等。(100以下的旗号另有用途,故变阵旗令自101编起。) 这书简明扼要,格式、内容与美国海军Foxhall Parker上校1870年所撰“Fleet Tactics under Steam” 最为贴近。当时先进海军各有战术论著,法国、俄国、意大利偏重数理解析,以复杂的几何图式求取两军对阵时的最优据点。英国 Gerard Noel中校的《The Gun, Ram, and Torpedo-Maneuvers and Tactics of a Naval Battle in the Present Day 》 (1974年初版) 在日本更受重视,海军军官几乎人手一册译本。江南机器制造局在1890年也刊印中文版,北洋管带是否曾仔细研读尚待考证。Parker侧重实用,只谈如何从一简单的阵形变换成另一简单的阵形,不谈理论。全书列举 102阵例。《轮船布阵图说》的第59、60阵合并就是Parker的第76阵,用于将双鱼贯阵的两翼扬起、改成旗舰(督船) 居中的一字雁行阵注27。这极可能就是甲午海战时“定远” 所颁的唯一的号令 (图四)。如此,两翼的战力甚为均衡,有若对仗公整的大好骈文。实战效益姑且不谈,至少丁提督和林、刘两总兵可以认为这是“堂堂正正﹑四平八稳” 的应战阵式。丁汝昌为骑兵出身,左右对称的单横阵原本就是马队冲锋陷阵时最常用的选择。何况在冲角战术还没有明显地淘汰出局的时候,中强侧弱的凸横阵也广被认可。


图三、比较姜鸣(2002)与本文提议的清军阵形


图四、可用单一旗令执行的清舰接仗阵式,各舰排列也与东西文献的描述最吻合

穹甲巡洋舰“济远” 除外,北洋购船讲究成双成对。1888年成军以后,“定”、“镇”、“致”、 “靖”、“经”、“来”、“济” 一直是舰队的主力注28。驻港泊碇或出海巡弋时,常分成“定、致、经”与“镇、靖、来”两队。如此每队都有等质等量的快船(巡洋舰) 与铁甲舰搭配,无分轩轾注29。姑再举一实例:1889年冬,北洋舰队沿例赴上海避寒一个月之后,“定、致、经” 由沪循台湾海峡到澎湖,“镇、靖、来” 则先到基隆,原拟巡视后山、绕行台湾东海岸、再经巴士海峡到澎湖归队,以风浪大而作罢。这样的两队编组其来有自,并不是孤例注30。1892年6-7月北洋舰队访问日本的回程,“来远”、“靖远” 曾转赴朝鲜元山与俄国海参威。次年4月,朝鲜东学党人入汉城要求韩王驱逐日本人。李鸿章应袁世凯派舰弹压之议,调“来远”、“靖远” 前往仁川。自1887年年底“致”、“靖”、“经”、“来” 四舰完工抵华,“来远” 从未单独与“致远” 出任务;而“经远” 也未曾与“靖远” 搭配。等甲午开战、舰队一字摆开,“经远”、“致远” 由“定远” 后方趋前、挪到“定远” 左方护卫;同时“来远”、 “靖远”由“镇远” 后方挪到“镇远” 右方;这也正是《轮船布阵图说》里双鱼贯阵转雁行阵的典型运作,如图四所示。当时在“定远” 助战的戴乐尔看到“‘镇远’自‘定远’右后方趋前,与‘定远’并列,他船也采相同动作”注31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