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横阵不利于发扬火力?
1、 横阵不利于发扬火力?
该说的详细观点是,“军舰装备的舰炮,分为舰首炮,舰尾炮和副炮。舰首炮的射击舷角左右各为0°-135°;舰尾炮的射击舷角左右各为45°-180°(两者均为其最大值)。因而,全舰所有主炮、副炮能同时发扬火力的射击舷角,即全舰火炮最佳的射击舷角为左右45°-135°(在此射击舷角内,舰首重炮火力是可以得到充分发扬的),也就是说,全舰最佳射击舷角的最大射击扇面,是以左、右舷正横中线为中心的90°(该中线为其分角线)之扇形区域。凡小于45°或大于135°的射击舷角,军舰就只能有一部分主炮可以射击,这无疑是不利于充分发扬全舰火力的。”由此认为,“就火力而言,横队是最不利于充分发扬火力的。例如,各舰对于位于己方队列线前方的敌舰,其最佳射击舷角的扇面就只有25°,这是因为左、右舷方向均需为邻舰留出20°的安全界……”[92]
令人奇怪的是,在这样一篇关于黄海大东沟海战北洋海军阵型的讨论中,论者通篇堆砌莫名其妙的数字和术语,而竟根本没有涉及北洋海军参战军舰的实际情况。用虚无飘渺的“军舰”的炮火射界,来证明北洋海军选择横队是错误的,应当选择纵队,让人有不知所云之感。以北洋海军的弱舰“超勇”、“扬威”为例,其舰首、尾主炮的射击舷角实际只有70°而已,而舰首方向的射界明明是44°[93]装甲巡洋舰“经远”、“来远”则根本没有尾炮,铁甲舰“定远”、“镇远”的主炮更是根本不在军舰首尾。在连北洋海军各舰各自火力配置都没有搞清的情况下,凭什么来大谈舷角、射界?犹如解一道数学题,在连题目都还没看懂的情况下,就胡乱套用一个莫名其妙的公式,这样的做法怎能得到正确答案。要想通过射界角度来分析北洋舰队以何种形式发扬火力为最优,就应当搞清所有参战的北洋海军军舰每门火炮(退而求其次也应该是100毫米口径以上的火炮)的安装位置、性能诸元、炮门大小、射界角度,在这些数据都不掌握的情况下,就贸然作题,只能是无谓的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