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海军爱国将领邓世昌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3294
本馆由[ ghoskyno1 ]创建于2010年01月29日

三景舰

发布时间:2010-03-07 13:41:46      发布人: ghoskyno1

三景舰

“定远”舰射出的第一颗炮弹,呼啸着从日本第一游击队上空掠过,落在距离领队舰“吉野”左舷仅数百米处的海中,激起冲天水柱。“‘定远’炮台吐出一团白烟,接着轰然巨响,三十厘米大炮弹冲开烟雾,从我军头顶高高飞过,于左舷附近落入海中,海水顿时腾高数丈。”今人在讨论这次大海战时,往往习惯套用很多现代的战术知识来分析,以火炮校射为例,实际以1门火炮首发试射,为大量同口径火炮提供射击诸元以作参考修正的做法,是直到日俄对马海战之后才开始推广使用的。在黄海海战那个时代,火炮射击更多的是各自为战,舰上各炮位自由掌握时机进行发射,而且射击的方法也非常简单原始。与日本海军大量装备的新式大口径速射炮相比,北洋海军采用的旧式架退炮的操作更显简单。这种火炮瞄准的主要原理就是表尺、准星、目标三点一线,如果距离目标在1000米左右,通常采用直瞄,当目标过远时,则根据桅杆上测距员测得的距离,调整火炮的俯仰角度,与之相对在火炮炮尾附近的竖表尺上有标定设计距离的刻度,只要对应查看即可,“表尺每度析作十六分,横尺每度析作三十二分,炮表所用之度数过于一千迈当,即可用度数”。俯仰调整就位后,再使用目测调整方位角,一般会选择一个提前量,等目标到达适当位置后发射,“……有时先定方向,而俟其行至望线之中”。由此可见,“定远”舰的水兵操作三十余吨的巨大火炮,在5000米距离上采用如此简单原始的瞄准法,首发能够取得这样的射击效果是相当骇人的。

以旗舰的动作为号令,北洋舰队各舰相继开火射击,天空中开始滑出道道轨迹,钢铁炮弹啸叫着飞向日本舰队,然而各舰并没有都仿照旗舰集中火力炮击日本第一游击队,而是散乱地各自为战,射击各自认定最为合宜的目标。日本联合舰队由于战前依据自身速射炮射程短的特点,制定了必须到达3000米距离才能开火的战术指令,因而面对着北洋舰队的炮火攻击,依旧以侧翼大面积暴露的队形在默默航进,第一游击队司令坪井航三为了尽快通过北洋舰队舰首重炮的射击区域,运动到右翼展开攻击,而下令舰队编队航速提高至14节。但是紧随其后的本队却依然慢吞吞地前进,一游和本队之间渐渐出现了一个大缺口。

北洋舰队各艘军舰上士气异常高涨,炮台上异常忙碌,装填、发炮此起彼伏,抬着炮弹的乐童和水兵在甲板上四处奔忙,提督丁汝昌依旧稳稳地站在“定远”的飞桥甲板上,手持望远镜观战。落在日本舰队四周海中的炮弹,不断激起阵阵水柱,不久,日本本队末尾的一艘军舰被击中起火,迸射出熊熊烈焰,顿时北洋舰队上空充满了雷鸣般的欢呼喝彩声。

这段不到3分钟的时间,在日本海军官兵眼中仿佛是进入了炼狱一般,面对北洋舰队极具威慑力的大口径火炮攻击,在战场特有的噪声、烟雾环境中,缺乏太多经验的日本舰队,还要面对必须等到合适距离才能开火的战术指令,精神压力之大是可以想像的。

1253分,位于联合舰队本队第一位的旗舰“松岛”号在距离3500米时,终于无法按捺紧张的情绪,开始向北洋海军旗舰“定远”射击。

“松岛”号穹甲巡洋舰,是日本海军3艘“松岛”级军舰的首舰,由于这3艘军舰采用著名的“日本三景”“松岛”、“严岛”、“桥立”的名称作为舰名,又被称为三景观舰,简称三景舰。

这级军舰是1887年,日本政府为对抗克制当时日本海军的假想敌——中国海军最强大的战舰“定远”级铁甲舰,特别发行海军公债而建造的“‘定远’克星”。三景舰的设计,由当时受聘日本,风头正劲的法国舰船设计专家白劳易(Louis-Emile Bertin)提出和担纲。在当时,想用价格较低廉的军舰战胜铁甲舰,理论上只有一种船型具有这种可能性,即小船架大炮的蚊子船。然而蚊子船由于适航性差,无法在海况多变的大海上作战,白劳易提出了一种加大船体、增强航海性能的穹甲巡洋舰,实际上就是放大了的蚊子船。

白劳易为三景舰选定的母型,是他自己的成名之作,法国海军的装甲蚊子船“黄泉”级,而非常巧合的是,“黄泉”也是中国福建船政建造的“平远”级的母型,“平远”设计时的理念也是增强蚊子船的适航性,以到大海上对抗铁甲舰。无形中“松岛”、“平远”两级军舰就有了一层法兰西血缘关系,外形上也有很多相象之处,同为单桅单烟囱布局。

“松岛”级军舰的排水量为4278吨,军舰垂线间长89.9米,宽15.4米,吃水达到6米。动力系统采用2座卧式3胀往复蒸汽机,配套使用6座燃煤锅炉,双轴推进,功率5400马力,最高航速16节。为了对抗中国“定远”级铁甲舰厚达305毫米的装甲,以及305mm口径的巨炮,白劳易特别给这级军舰安排了1门口径惊人的法国加纳式320毫米巨炮作为主炮(火炮由法国施耐德公司根据加纳炮的规范制造,其中内管为英国造,外套为法国造)。

这种320毫米巨炮,最初设计时为考虑增大火炮威力,身管设计成42倍口径,在1887830日召开的兵器会议讨论中,担心火炮过于庞大,转动时会影响军舰的稳性,而修改为38倍口径(按膛长12160毫米计)。火炮设计的转向角度为285°,初速为650/秒,有效射程8000米,每门炮备弹60发,可以选择装填重达450千克的钢铁榴弹,或者350千克重的普通榴弹。这些数据表面看来均超过了中国“定远”级军舰装备的305毫米克虏伯大炮,然而重达66吨,看似威力巨大的加纳大炮,安装的载体只是区区4000余吨的军舰,由此还是引发了一系列的设计问题。已经缩小了的主炮转动时仍然会影响军舰的稳性,造船舰体侧倾,如果遇到恶劣海况,主炮根本不能转动,否则极有可能导致军舰覆没。同时为了降低军舰重心,火炮安装的甲板设计得极为低矮,又引起了令人头疼的上浪问题,严重影响了军舰的适航性。受这些弊端制约,以至于在即将来到的海战中,理论射速为10分钟1发的320毫米加纳炮的射速竟然慢到了1小时才能发射1发,用大口径炮超越“定远”的构思可谓彻底失败。

可谓无心插柳,在海战中真正发挥作用的,是密布在三景舰舰体两侧的大量次口径的副炮——120毫米口径阿姆斯特朗式速射炮。这种火炮由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制造,膛长4801毫米,弹头重18.1公斤,初速467/秒,有效射程7000米,射速高达1分钟45发。由于“松岛”与另两艘三景舰舰体设计上差异较大,120毫米火炮装备的数量也不等。

3艘三景舰可能考虑到3舰犄角小队战术,其中预定配属于3舰编队右侧的“桥立”、“严岛”设计近似,将320毫米主炮安装在舰首的露炮台内,便于向前作战,围壁厚达12英寸的露炮台上加装了4英寸厚的前部敞开式炮盾进行防护(炮盾的左右和后侧全部封闭,而前部大面积敞开。当时法国舰船设计师认为,海战时火炮的正前方很难受到攻击,对炮台的真正威胁来自敌方军舰桅杆上的小口径机关炮,因而偏重上部和后部防御),主炮之后的主甲板下设有一处炮房,两侧各装备5120mm速射炮,另外在舰尾主甲板上还装备有1门。三景舰中的“松岛”舰比较特殊,最初可能考虑布置在3舰犄角小队的左侧断后位置使用,于是主炮位被极为古怪地安排在了舰尾,120速射炮改布置于舰首主甲板下的炮房内,由于空间较其他2艘三景舰为大,速射炮的数量增加到12门,每侧各6门。

此外,三景舰的武器还有47毫米口径重型哈乞开斯速射炮(“松岛”5门,“桥立”、“严岛”各6门)、47毫米轻型哈乞开斯速射炮(“松岛”10门,“桥立”、“严岛”各12门)、8毫米五管诺典费尔得机关炮(三舰各装备1门),14英寸鱼雷发射管(三舰各装备4具),以及军舰水线下尖锐的冲角。

由于数量过多的武备占用了军舰的大量有效吨载,三景舰没有像法国母型“黄泉”和中国兄弟“平远”那样采用水线带装甲防护,而是在军舰内部纵向平铺了厚度为2英寸的穹甲甲板,防护能力上略微逊色。

三景舰中的“严岛”、“松岛”分别于188817日、217日在法国地中海船厂开工建造,先后于189193日和189245日完工。第三艘“桥立”号于188886日在日本横须贺造船所开工,直到甲午战争前夕的1894626才竣工。在3舰的服役过程中,又接连出现锅炉漏气、腐蚀等设计问题,以至于最高航速只能达到14节左右,因为“严岛”舰锅炉问题连连,“桥立”舰又刚刚服役,训练不足,最终日本联合舰队只得选择了主炮后置的“松岛”作为旗舰,将一艘原本应该用作3舰犄角小队殿后舰的军舰,配置在了纵队队形的领队舰位置上,多少显得有些突兀怪异。

三景舰设计上的缺陷,以及日本水兵训练程度的不足,“松岛”320毫米主炮在3500米距离上射向“定远”的第一颗炮弹不出所料的远远掉在了海中。看到旗舰率先开火,日本联合舰队各舰也都压制不住在对方弹雨中默默航行的巨大精神压力,抛开必须到达3000米距离才能开火的战术命令不管,相继开火射击起来。

继“松岛”之后,日本第一游击队的“高千穗”舰在距离4500米时向“定远”开火,“秋津洲”舰距离4000米时向“定远”、“镇远”射击。1255分,相距5000米,本队的“严岛”舰向“定远”射击。

一些当代中国研究者不顾“定远”舰305毫米主炮的有效射程为7800米这一事实,一味批评北洋海军5000米上的第一轮发射是“盲目开火”,而却并没有去注意,日本联合舰队实际仅仅间隔了几分钟,也在远距离上也开始了炮击。

黄海的波涛开始沸腾。

 

“……鸭绿江之战,华舰鸣炮以击日舰,远而未能及。余立‘镇远’舰之天桥上,测算准头,忽见日舰一弹,直向本舰旁堕入海中,旋复跃起,越本舰而过,始沉海底……”——“镇远”舰洋员马吉芬语录

“……右舷炮以及前后旋转炮之一号士兵,将表尺调整到四千,然后退到炮后紧握牵索,通过表尺注视敌舰。随着‘开始射击’号声,拉紧牵索,轰然一声,全舰震动,五发炮弹,齐飞敌舰。由于我炮烟雾遮挡,是否命中,辨认不清。为了等待烟雾消散,判明情况,余急步走向船舷。此时正值一弹爆炸,弹片击毁后舰桥梯……”——日本“高千穗”舰某尉官回忆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