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展云是农村建设的模范
黄展云是农村建设的模范
(1992年)在纪念“黄展云创办‘营前模范村’65周年既学术讨论会”上的讲话 (中共福州市委宣传部长 林爱枝)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今天,市政协、市社科所、文化生活报和长乐县等11个单位联合举办“黄展云创办‘营前模范村’65周年暨学术讨论会”,这个活动很有意义,既可以以史为鉴,对历史的经验进行总结,又可以启发未来,推动当前的开放改革。
黄展云是中国近代史的名人,对国家和乡土都有过积极的贡献。作为一个民主革命者、爱国者和关心群众疾苦的社会改革者,他值得后人学习的地方很多。
他早年留学日本,参加同盟会,是福州辛亥光复之役的主要组织者之一。随后又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和反对北洋军阀的北伐战争。北伐战争胜利后,他出任福建省政府委员会农工厅厅长,不恋禄位,关心民众,亲自创建营前模范村并担任村长。在村中兴新政,除旧弊,革田赋,办教育,禁烟毒,广生产,设银行,做了许许多多有益的事,对于孙中山先生的“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农村自治”等理想做了很好的宣传和实践,并取得了颇为可观的成绩。
但是,在那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年月,这些好事是不允许产生和成长的。因此,黄展云和他的模范村事业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几经挫折,终于在创办5年之后彻底失败了。最后,他彻悟到只有跟随中国共产党才能拯救民族,振兴中华。因此,在抗日战争初期,他只身来到武汉,要求共产党给予分配任务,以便回福建建立军队抵抗日寇。可惜天不永年,此时他突生重病,不久便与世长辞了。黄展云先生对人民做过好事,人民始终怀念他。营前村民在江边竖立了“遗爱”石碑就是明证。
纪念历史,缅怀先贤,是为了发扬他们的先进思想和品质,哺育今人,推动事业的发展。从黄展云创办模范村的事迹中,我感到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一是学习黄展云先生革旧鼎新,追求社会进步的精神。
任何一次社会进步,都要有代表历史进步的先进思想作引导,都要伴随着艰苦乃至险恶的革新活动(运动),否则,历史只停滞不前,这也是历史规律。黄展云在创建营前模范村时,遇到了许多阻力,为整顿田赋、废止包捐等都遇到了当地豪绅的极力抵抗。黄展云以坚韧不拔的精神,执意革旧鼎新,几乎开展了“白热化”的斗争,使创建活动顺利推进。
二是重视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的全面建设。
黄展云自任村长,在模范村中推进农耕发展,兴办教育(据查仅小学就有30多所),普及卫生健康教育,办医院,办银行,办文化,几乎是全方位开展各种建设活动,以期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这些不仅体现出黄展云的远大眼光,而且对今天也有很强烈的现实借鉴意义。
三是不计个人名位升降,追求事业成就的思想品德。
黄展云身为省农工厅长,却到乡间任村长,到最基层实现自己的理想。从历史角度观察,他此举含有更深广的内涵,看到了农村、农业对全民族发展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世界汉学家之所以至今关注这件事,称之为中国二、三十年代的农村文化运动。我体会原因就在这里。城市和农村是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存在的分域,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中,都无可避免地要面对农村的发展,都要克服农村对城市的滞后和制约。
今天,在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农村工作,农业经济的发展仍然是重要的课题,为了整个社会的发达,我们应当尽力把农村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