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先父黄展云创办“模范村”时情景
回忆先父黄展云创办“模范村”时情景
——黄以雍
先父黄展云是一个不为名、不为利,一生为革命奋斗不息的知识分子。他于1896年考取廪生后便放弃仕途,投身革命。他认为救国应先从教育人手,要普及教育,培养青年爱国思想。人民有知识,国家才有前途。因此与堂兄黄翼云创办“福州蒙学堂”,偏重介绍西洋政治和哲学思想及各种新书报。还组织“励志社”邀请市著名人士前来演讲国内外形势,激发学生爱国思想。黄花岗72烈士中陈与桑、陈更新、陈可钧等出其门下。他为了扩大革命势力,团结更多进步青年,组织了“海滨公社”、“藤山益闻社”、“汉族独立会”,传播革命思想。1906年考取官费留学日本,结识孙中山先生,并加入同盟会任孙中山先生秘书。跟随孙中山先生奔走国内外,从事宣传工作并为革命募集资金,在华侨中威信很高。侨商戴魁生非常信用他,投资在上海开办“汇元公司”以掩护革命同志,很受孙中山先生器重。1922年10月31日,福建省自治军前敌司张贞等六路司令,发电给在上海的孙中山先生“亟恳钧座迅任黄君展云为福建省长,以慰众望”,孙中山先生考虑到当时由于广东陈炯明叛变,内外交困,须靠海外资助,遂作出由林森担任省长的决定。孙中山先生对张贞等推荐黄展云任省长给予覆函称“鲁贻为吾患难交,素所钦倚”。在奔走革命中,他三次被军阀逮捕入狱,受尽折磨,他在狱中置个人安危于度外,第三次被周荫人逮捕,在狱中长达一年半之久,直到北伐胜利,北伐军人闽时才得释放。出狱后没到家,就与同志们着手组织国民党福州市党部,吸收不少青年工人、农民参加,其中包括共产党员,使市党部成为国共合作的一个机构。
父亲于1926年担任福建省农工厅厅长时,便致力于闽省社会改造与乡村建设工作。在改革农村政治中,继承孙中山先生遗志,以中山先生“三大政策”为主导思想,选择长乐营前村作为推行“模范村”的实验基地。在政治、社会、经济、文化诸方面进行了大胆而富有成效的改革与实验,并重用一批有志青年为骨干,其中包括一批共产党员如郭寿生、黄源、王介三、郑乃枝等。
模范村于1927年3月5日成立。当时营前地方偏僻,风气闭塞,人民备受土劣压迫,官吏鱼肉。对官厅存有憎恶之情,对土劣抱有危害之恐,虽有良法善政,民众多存猜疑之心,皆袖手旁观,不敢襄助。赌徒、烟犯、捐蠹、奸吏以村政之束缚,利益之损失,四布流言,群起反对。在内外夹攻,困难重重之际,黄展云与同仁们不为困难所吓倒,对土劣之蠢动加以惩治,为消除人民的疑虑作积极宣传。数月后良善分子,渐有觉悟,表示信任,有少数人还能与之合作,情况有所好转。正当此时因谢瘦秋事件先父被通缉,不得不离开模范村去上海。此时土劣乘机纷起,谋推翻村办事处,以遂其私,幸一般同仁尚能坚持村政,使模范村工作不至于停顿。一年后查明谢案与他无关,遂撤消通缉。回闽后摒弃一切职务,专任村长工作,冲破一切困难重整村政。
我父亲以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为纲领,大胆改革村政,进行民主化的乡政建设,实践孙中山先生的民权思想。
现将在营前模范村的主要革命事迹概述如下:
1、在执行“耕者有其田’’政策中.从土地所有权人手。
丈量土地,核实土地所有权,该退征的免征,该退还的退还,同时废除粮书,举行清理丁粮。
2、禁烟禁赌。
当时鸦片烟土从香港、澳门等地运至营前,吸烟者甚多,危害极大。营前、琅尾、赤峰等地,大量种烟苗,熬土浆。模范村成立后,严令禁烟,葶止种烟苗,熬土浆,并成立禁烟组织.大力宣传抽大烟的危害性,宣传林则徐禁烟事迹。动员群众自觉自愿戒烟,如有抗拒,开烟馆、卖烟土者等则送法院究办.烟犯则拘留于村设立的自新工艺所,除学习工艺外,并罚修阴沟,清理垃圾,打扫环境卫生等。不需药物,十几天就完全断瘾,效果十分显著。禁烟禁赌后,盗匪绝迹,社会安定。
3、普及教育,扫除文盲。
模范村大小乡村共76乡,大多数是文盲,模范村成立二年内,陆续在各乡办起三所小学、二所幼稚园。幼稚园人数达150余人。利用瀛洲寺及祠堂改建教室,先父亲自向华侨募捐。还办一所中心学校(初中)实行义务教育。他还经常深人远乡,亲自扫盲。
4、人民生活方面
建立本村银行,发行本村货币,活跃金融经济,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改造手工业作坊,提高广大手工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促进农业生产,方便群众生活,1929年得到低息贷款多达200余户,当年七月农民全部还清。
破除迷信及改善环境,捣毁瀛洲寺大小佛像1000尊左右,禁止迷信活动,并利用瀛洲寺旧址设银行,开办学校及作为村办公地点。
改善卫生环境,举办清葬,乡村停放棺木很多,到处可看到,长期不葬,最久有达50年。清葬公布后不及两三个月,彻底清葬,就营前一村就有四百二十具,由模范村掩埋者不过五具。
开办医务所.农民有疾病.特别是下田劳动受伤,可得到及时抢救及治疗。
实现绿化改善农村面貌,在后山开辟公园一处,及苗园一处,植树造林,美化乡村环境。
为了使民富裕,他买了一台12匹马力发电机,白天碾米,夜间照明。大力兴办铸锅厂,培养产业工人,增加就业机会。
改善拘留所生活条件和卫生设备。让犯人吃饱饭,并设工艺场。犯人学得一种手艺外,还组织他们打扫环境卫生,修筑马路等。
以上几项工程都已基本实施,还有计划修建一条由瀛洲前直到长乐河的大马路,测量工程已完成,准备动工。兴修水利工程,计划由营前港至通心河,修建疏通河道,既能通航-便利交通,还能利用潮水涨落,为民灌溉增产粮食,改善人民生活。
以上工程因父亲被迫辞职未能实现,但他的意志还想续办下去,到南京请求蒋介石,蒋介石给他一个侨务委员的闲差事,他只偶尔到南京,实际上没有和蒋家合作。
抗战开始他到重庆向国民党中央要求回福建担任抗战工作,遭到拒绝,他很不满,又回到汉口,那时正好他的外甥李庚也在汉口,当时李庚在中央长江局青委领导下担任全国学联工作。先父找李庚谈话,希望李庚为他联系与周总理会面。要求新四军给他个名义,并派遣一些共产党员和他一起回福建,利用他的威望,在福建组织抗日武装力量,李庚将他的请求向长江局反映,那时周总理正好要赶回延安开四全会。组织上吩咐李庚说知道鲁贻之为人并请李庚转告父亲就在武汉等候,不幸此时父亲旧病复发,遽然去世,未能实现其愿望。
营前模范村自创办以来因经费有限,所有工作人员工资很低,例如村长只拿40元办公费不再支工资,但是他们都能以忘我精神廉洁奉公。因此才能做到少花钱多办事,不花钱也能做出事情。如果没有父亲这样不为名不为利的高尚品质和远大理想是办不到的。
村民们在营前旧码头树立一个“遗爱”碑做为纪念。
作者系黄展云的第三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