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九章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3087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01月18日

承担中国现代气象科学奠基重任

发布时间:2010-10-20 14:52:20      发布人: 孝行天下
“他是一位气象学大师,在我国是他首先把数学、物理学引入气象领域,他是我国现代气象学奠基人之一;是他首先在我国开展海浪学研究。”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原书记、赵九章先生秘书吴智诚研究员说。
 
赵九章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8年获得德国柏林大学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到祖国在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当教授,并兼任清华大学航空研究所高空气象台台长。后经竺可桢教授推荐,主持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工作,承担起继竺可桢后为中国现代气象科学奠基的重任。1944年出任气象研究所代理所长,后继任为所长。对他出任所长,1945年4月5日,我国气象事业创始人竺可桢是这样评价的:“九章到所十月(自去年5月来),对于所行政大事改进……研究指导有方,且物理为气象之基本训练,日后进步非从物理着手不行,故赵代所长主持,将来希望自无限量”。
 
“现在,每当我在电视上看到海浪预报节目时,很自然地就想起赵先生领导我们搞海浪预报研究的情景,想起他总是忙碌工作的情景,想起他在青岛海浪台和战士、学生们同吃同住的高兴情景,这些至今我们还记忆犹新。”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杨俊文研究员说。
 
新中国刚成立不久,赵九章就提出中国是个海岸线很长的国家,对海洋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并从需要和可能出发选定海浪观测研究为突破口。赵九章在1952年就组建成立了海浪组并开展工作,开辟了我国海洋研究的一个新领域。赵九章花了很大精力亲自讲授海浪和流体动力学等课程,培训科技人员;领导建立实验室,开展海浪观测仪和波谱仪研制;积极筹划在青岛地区一个小岛上合作建立了海浪观测台,进行海底和海面的波浪观测等。到1958年,已获得八个方面的科研成果,为日后的海洋环境预报打下了一定基础。此后他又毫无保留地把技术和观测分析系统移交给有关部门,为我国海浪预报研究作出了开创性、奠基性的重要贡献。1956年,赵九章出任国务院《十二年科学规划》委员会气象组组长、海洋组组长。
 
赵九章十分重视气象学的现代化建设,20世纪50年代初他就指出,为进一步揭露天气变化的本质,必须广泛积累天气和气候的观测事实,利用现代科学的成就,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各个有关科学之间的相互渗透,促进气象科学的发展。50年代初,计算机的问世为天气预报从定性向定量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他注意到这一发展方向后,在国内没有计算机的条件下,支持鼓励从国外回来的顾震潮应用手算的图解法解微分方程,并做出了24小时和48小时的天气形势预报,从而逐渐使我国的数值天气预报发育成长起来。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气象学基本上属于地理学范畴,描述性工作占绝大多数。我国真正把数学和物理学引入到气象学,以动力气象学理念解决气象学问题的第一篇文章是赵九章的“信风带主流间的热力学”。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