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九章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3087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01月18日

教书育人 桃李满天下

发布时间:2010-10-20 14:51:41      发布人: 孝行天下
1938年赵九章回国后就担任了当时西南联大气象系教授,后为系主任。任气象研究所所长之后,还在当时的中央大学授课。上世纪50年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在所系结合、全院办学的方针下,赵九章出任地球物理系(13系)系主任,并亲自主讲空间物理学。无论在学校还是在研究所里,他都非常注意对青年学生的培养。他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科技人才,不少直接受他教导或随他进行科研工作的同志都对我国气象学、空间科学或其他科学做出了很好的贡献。在他培养的两代人中,目前在世的仍有8位中国科学院院士。直到现在,他的不少学生仍在科研领导岗位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刘振兴院士至今仍然记得他刚刚成为赵先生的硕士研究生时,老师对他的教导。他回忆说:“赵先生在研究生培养中很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1958年初,当时我正在研究近地层大气湍流。当时中国科学院组织了一个我国西北固沙队,包括生物组、土壤组、地理组和气象组。赵先生对我说,你现正在研究近地层大气湍流,你应该参加中国科学院固沙队,去实地了解一下沙的运动情况。通过这次实地考察,我深刻认识到固沙和防沙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固沙和防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这次实地考察,刘振兴写出了“我国西北沙的输运过程”和“在风力作用下我国西北沙丘运动的规律性”两篇论文,在《科学记录》期刊上发表,对当时的固沙和防沙工作有一定参考价值。
 
巢纪平院士回忆说,1951年地球物理研究所招进一批高中毕业生,他没有看不起中学生,而是在大力培养他们之中的可造就之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周秀骥,来所后在清华大学气象台做观测工作。赵九章先送他到北京大学学了几乎所有物理系本科的数学物理课程,1956年地球物理研究所派送留苏副博士研究生时,赵九章又极力推荐保送他。在当时一个无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青年,要公派到苏联学习,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在赵九章的大力努力下,周秀骥去了苏联。1962年周秀骥获得了副博士学位归国,被定为副研究员,成为地球物理研究所云雾物理和大气物理这两门在国内新开创的分支学科的学科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许绍燮,和在地震仪器制造方面有重要成绩的张奕麟等也都是这批高中生中培养起来的。
 
赵九章非常爱才,对有才华的年轻人给以特殊培养和照顾。前任大气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庆存从苏联学成归国后,赵九章就关照一定要千方百计把曾庆存要到地球物理研究所工作。曾庆存来所后一度身体不好,他又关照所里给予特殊照顾。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名誉主任巢纪平,195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二年制的气象专修科,分配到地球物理研究所任技术员,1956年写了一篇气流越过青藏高原的理论文章,深得好评。赵九章不顾阻力将他和另外几个年轻人从技术系列改到研究系列,任研究实习员。1962年通过以华罗庚教授为主考的评议组的考核后,于1964年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吴智诚回忆说:“赵九章培养了一批学科带头人,如刘振兴、都亨、徐荣栏、周国成、魏奉思等。如今他们虽然大多已年逾古稀,但仍然带领着一批年轻人活跃在这个领域的研究第一线。”
 
吴智诚说,赵先生带的学生有问题请教他,有时他会说:“这方面我不在行,我介绍你去请教专家”。他往往亲笔写信,如数学问题去请教华罗庚,无线电问题去请教陈芳允,力学问题去请教郭永怀,光学问题去请教王大珩等等,这方面事例很多,都体现了他对科学家的尊重和他的谦虚求教精神。在赵九章身上完全体现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风范。由于他的高尚人品和学风,他尊重人,大家也尊重他,他和各方面的科学家关系都很好,大家公认他科学成果功勋卓著。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