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甬祥在趙九章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會上的講話
尊敬的趙九章先生的家人、親友,
尊敬的各位來賓,同志們、朋友們:
今天我們在這裡隆重集會,紀念杰出的氣象學家、地球物理學家和空間物理學家、著名的教育家、“兩彈一星”元勛趙九章先生誕辰100周年,追思他為我國科教事業發展建立的卓越歷史功勛,緬懷和學習他愛國奉獻、科學求實、重才善教的崇高風范,這對於科技界、中國科學院廣大科技人員和干部職工深入學習、貫徹和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大力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全面推進知識創新工程,建設改革創新和諧奮進中國科學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趙九章先生生於河南開封,籍貫浙江湖州,早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德國柏林大學。曾任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應用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衛星設計院院長,中國氣象學會理事長,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理事長。他對大氣科學、地球物理學和空間科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是我國現代氣象學、空間科學和人造衛星事業的奠基人之一,是倡導和開拓我國地球科學數學物理化和新技術化的先驅﹔先后創立了一批地球科學研究機構,並開辟了許多新的研究領域,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科學家,對我國地球科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並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追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趙九章先生在多個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科研成果。他把數學和物理學引入氣象學,在我國動力氣象、數值預報、雲霧物理、人工影響天氣、中小尺度觀測實驗分析和臭氧觀測等科學研究領域做了開拓性工作﹔他在國際上首先提出了行星波不穩定概念﹔他提出發展地球科學事業要“三化”,即數理化、新技術化、工程化﹔他開辟了許多新研究領域,如氣球探空、臭氧觀測、海浪觀測、雲霧物理觀測、探空火箭和人造地球衛星等﹔他還撰寫了中國第一本《高空大氣物理學》專著等。
趙九章先生為我國國防科技和人造衛星事業做出了杰出貢獻。新中國成立后,趙九章先生積極開展海浪和台風中心預報研究,為新中國海軍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20世紀50年代后期,趙九章先生從他熟悉的大氣科學領域轉向航天和空間科學領域,積極建議中國也要搞人造衛星,並投身於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研制的方案論証,他從探空火箭入手,在磁層物理、電離層物理、中高層大氣物理和空間光輻射等學科領域進行了研究部署,在做了大量衛星預研的基礎上,提出了我國衛星系列的發展重點與規劃建議。在他領導下還完成了核爆炸試驗的地震觀測和沖擊波傳播規律,以及有關彈頭再進入大氣層時的物理現象等研究課題。
趙九章先生勤勉奉獻的一生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他在1938年獲德國柏林大學博士學位后,毅然回到祖國,投身抗日救亡工作。全國解放前夕,他不顧危險,拒絕遷台,為新中國保存了一支優秀的氣象科技隊伍和一批寶貴的氣象資料。他經常講:“科研要急國家之所急,還要先走一步,為國家長遠發展需要早做准備”,這充分體現出趙九章先生一心一意為國家利益謀劃的赤子之心和創新前瞻的科學思想。趙九章先生還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倡導科研與教學相結合,所系結合的教育理念﹔他重視大學教育,也重視研究生教育﹔他提倡有教無類,不拘一格,慧眼識才,為我國科技事業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
同志們,趙九章先生離開我們已經39年了。雖然他未能親眼看見自己主持研制的中國第一顆衛星發射成功和衛星系列規劃在今天的快速發展,但是,共和國的歷史不會忘記他在開創、推進、領導、規劃我國衛星研究中的卓越功績。可以告慰的是,他一生致力奮斗的氣象學、地球物理和空間科技研究事業已經取得了顯著進步。我國已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擁有研制各種型號和不同功能衛星能力的國家之一。航天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日益增強,“神舟”飛船已成功實現載人飛行,“嫦娥計劃”正在穩步推進,我國首顆月球探測衛星“嫦娥一號”於10月24日成功發射。同時,航天產業有了很大發展,開拓了衛星研制和發射的國際市場,還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技術與管理人才,為加快推進航天工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當前,我國正在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了建設創新型國家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部署,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順利實施,有中國特色的國家創新體系正在加快建設。剛剛閉幕的黨的十七大,進一步明確了我國今后五年乃至更長時間的發展藍圖,也對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寄予了厚望,我們要繼續向以趙九章先生為代表的老一代科技工作者學習,抓住機遇,乘勢而上,推進我國科技事業邁出新的步伐。
我們要弘揚趙九章先生勇於開拓的科學精神,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兩彈一星”極大地提升了我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也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在世界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中國要保持大國地位,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堅持走自主創新的道路。當前,能源、資源、全球氣候變化和環境問題成為全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我們要把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結合起來,加強能源、資源和全球環境公約履約對策與氣候變化科學不確定性及其影響研究,發展節約、清潔、可再生循環利用資源,建立可持續能源體系,開發全球環境變化監測和溫室氣體減排技術,不僅要在趙先生開創的研究領域取得新的成果,還應前瞻性部署新的研究方向和領域,不斷提升應對資源、能源和應對保護生態環境的能力。
我們要學習趙九章先生甘於奉獻的崇高品德,切實履行黨和人民賦予的重要使命。在新的歷史時期,廣大科技工作者要繼續發揚老一輩科學家“科學、民主、愛國、奉獻”優良傳統,把個人志向、人生價值與國家需要、民族振興的偉大事業統一起來,要把國家利益放在首位,以創新為民為宗旨,以科教興國為己任,圍繞國家需要和戰略目標做好本職工作,貢獻聰明才智。我們還要繼承和發揚趙九章先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全心全意培育人才,大力提攜青年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努力為國家培養和造就宏大的創新型科技人才隊伍。
我們要發揚趙九章先生敢於求真的優良作風,促進科學研究事業健康發展。中國科學院實施知識創新工程近十年來,以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為核心,以凝練和提升科技創新目標為導向,以體制改革和機制轉換為突破口,以隊伍建設為重點,勇於改革、大膽創新,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科技創新成果,知識創新工程已順利進入到“創新跨越、持續發展”的新階段。但越是在好的形勢下,越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要堅持科學求實的態度,不斷探索解決創新實踐中的一些深層次問題,更有效發揮我院綜合優勢,優化科研力量和資源配置,切實加強管理體制和機制創新,進一步凝聚、培養更多一流科學家和科技領軍人物,進一步發揮中國科學院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骨干引領和示范帶動作用。
同志們,新時期新階段,科技工作者使命神聖,責任重大。我們要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繼承以趙九章先生等為代表的老一代科學家的優良傳統,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解放思想,求真唯實,扎實工作,再創輝煌,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實現黨的十七大確立的奮斗目標做出新的貢獻。
謝謝大家!(責任編輯:馬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