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文学作家洪醒夫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265061791
本馆由[ 爱无止境 ]创建于2012年08月01日

第二期(成熟期):小說。 1975~1982

发布时间:2012-08-01 20:38:13      发布人: 爱无止境

洪醒夫在1975年以後的小說創作,依序是:(僵局)、(虎豹)、(下樓)、(瑞新伯)、(四叔)、(黑面慶仔)、(傻二的婚事)、(素芬出嫁這日)、(散戲)、(吾土)、(父親大人)、(豬哥旺仔)、(半遂湖仔的黯然歲月)、(牛姑婆站在黑暗中)、(清水伯的晚年)、(馬家大宅)、(入城記)、(崙腳村那齣戲)、(清溪阿伯與布袋戲)、(歸鄉第一日)、(市井傳奇)、(漁網村傳奇)、(憤怒)等二十三篇,以及四篇未完稿(無賴)、(師表)、(焚髮記)、(港都夜雨),合計二十七篇。

洪醒夫成熟期的小說所關懷的小人物,其衷心正如(豬哥旺仔)裏所說﹕「小人物自然有小人物的世界,一個完整而實際存在的世界。」在(清溪阿伯與布袋戲)中所謂﹕「他實在是一個小人物,世界上千奇百怪形形色色的小人物裏的一個,不知不覺的生,不知不覺的死。」(四叔)中,作者也寫著﹕「我是在想,生命裏邊的某些東西,他是已經放棄了……無論如何,他終於選取一種踏實卻是鄙俗平凡的生活了,看起來沒有什麼應該與不應該的區別,我看他一直笑口常開,好端端的活在那裏」。洪醒夫寫這些類似鄉土人物誌的小說,是要為這些無名小卒留下時代的見證。正像賴和的作品由現實出發,透過寫實精神與藝術觀照,深刻表現日據下台灣殖民地的眾生相,尤其是一群被壓迫的弱者,其寫作的出發點是一樣的。洪醒夫以慈悲的心,關懷在那時代生活的人們,使這些我們原本不曾關注過的小人物,在作者的筆下神靈活現。隨著這些人物的去逝,結束了那樣的時代,而我們此刻也在創造不同於前代的,屬於我們的時代風貌。

在成熟期的小說方面,則由於確定以寫實主義手法,描寫故鄉人事的創作,因此主題內容與表現方式有一定方向,走出個人獨特的風格。洪醒夫的農村小說適逢鄉土文學論戰以後,台灣文壇之本土寫實主流,因此,在1978年〈吾土〉、〈散戲〉連獲兩大報小說獎,他的文名自此確立。其成熟期小說的主題內容,以戰後十幾二十年的台灣農村之人事為對象,刻劃在這兒生存的人們的生活型態、人生觀與在社會轉型期的命運,突顯了田庄人堅韌的生命力,而其由苦難歲月中生存下來所經歷的種種人事磨練,使他們養成了謙虛包容與堅強的意志,由此突顯了人性的尊嚴。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