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采衡回忆《寻淮洲同志活在我们心中》
“红军要打福州城啦!'
“大队人马从古田、水口向南开过来了!”
在连江、罗源坚持革命斗争的游击队战士,和闽江下游地区千千万万的农民和工人,带着久旱逢甘雨一样高兴的心情,听到中央红军由闽北南下的消息,无不欢欣鼓舞。迫切盼望红军早些来到家乡,好让自己跟他们一起斗争,加强力量,清算地主、老板们的剥削账,解除自己深重的苦难,把革命烈火熊熊燃烧起来。
1934年7月6日,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即红七军团)由赣入闽,从红都瑞金出发,经过长汀、连城、永安,攻占大田县城,通过尤溪以东,沿闽江直下,向闽中挺进。8月1日进占水口和古田县城。8月7日,先遣队逼近福州西北近郊,攻占大小北岭和城北街的主要街道,一支精悍的侦察队曾袭击福州近郊的王庄飞机场。福州的敌人吓得紧急戒严,急急忙忙增调兵力赶援福州。那些衙门、机关慌慌张张地准备搬家逃走,闹得满城风雨,人心惊惶。
先遣队在战略.上担负从东线牵制、调动敌人兵力的任务,因此,它的军事行动和作战目的,并不重视占据城市,所以它进攻福州的矛头转向连江附近,穿过丹阳,直指罗源县城。
8月上旬,活动在连江罗源地区的红军独立十三团,知道先遣队南来的消息。一天,团党委开会讨论对先遣队如何联系和配合他们行动的时候,我们团部突然接到一个农民送来福州中心市委孟平同志的信,信封.上面写着:“杨采衡同志转交独立团首长。”信中说,先遣队向罗源开进,要我们独立团对内部和群众做好充分的宣传动员工作,积极配合先遣队的行动;并要我们团派出一位负责同志,于8月13日晚赶到罗源白浪村接受任务。....
我们团党委会决定我同福安来的闽东独立团任团长-一起,前往先遣队指挥部。
当时,我接受这个任务,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想到:这回能够亲眼见到中央红军的大队人马,能够得到红军首长明确的指导,那就肯定会学到些新东西;特别是认定他们一定会发给我们武器,可以加强武装力量。当然, 我们最兴奋的是先遣队一来,闽中、闽东革命形势必然会发生有利于我们的大变化。面临着这大变化,我们多么需要中央红军的指导和武器的支援啊!
我们按时动身,前往约定的地点,在暮色苍茫中,走到罗源城南一个村子,哨兵领我们来到了先遣队指挥部,首先看见孟平同志,他领我们去会,见先遣队首长。在那座从建筑形式和陈设上看来准是地主房子的右厢房里,几支洋蜡烛光在微风中摇曳着,烛光照耀处,几个人坐的坐,站的站,有的在说话,有的在看文件。孟平同志给我们介绍认识了总指挥寻淮洲同志,还有政委乐少华、政治部主任刘英同志。他们热情地和我们握手。
寻淮洲同志满面笑容,招呼我们在他办公桌子对面坐下,先开口问了一些问题,如“你们游击队有多少人?枪支子弹多少?”“群众的情绪如何?地主反动派在搞什么名堂?”“ 你们听到红军来了,做了些什么准备?”
我和闽东独立团任团长,聚精会神地静静聆听,并一 一作 了答复。会见时,寻淮洲同志态度和蔼,平易近人,使我们]起初的紧张心情顿时轻松下来。他接着说:
“你们独立十三团的任务,是在丹阳南面和北面阻击敌人;把了解到白军八十七师的行动情况及时报告我们。”另外,他对闽东独立团任团长交代了任务,还说赶快回去做好准备工作。
他说完,又郑重地问我们:
“你们的工作任务明白了吗?”当他听到我们回答“已经明白了”之后,便从文件包里掏出几本铅印册二开小册子放在桌上,翻开一本里面对折的- -张画有红蓝圈圈和箭头的战术图例。这时他微笑着用右手指点战术图,随后又拿起红蓝铅笔,在纸上画着一个又一个圈圈和箭头,从从容容地又细致又耐心对我们讲解在各种不同情况下,应该如何灵活运用游击战术。特别列举战例说明“化整为零”、“化零为整”、“声东击西”和“十六字诀”在苏区作战的战略战术。当他说完之后,很关切地问我们:
“你们的游击战是怎样打的?
我们把实际情况向他作了简要的汇报。
当时,他简直不像平常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面貌威严的人民将领,而俨然是- -位热情洋溢、谆谆诲人的老师,对在他面前的两个学生,给予多么亲切、多么深刻、多么实际的教导。我们算是头一次听到了最精彩、最生动的军事课,增长了打游击的本领,学到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心里真有说不出的高兴,也在我们的脑海中,深深地留下他那闪耀着光辉的形象!
“你们还有什么要求?提出来吧!”
我们把原来的打算和希望都提出来了。
“请你给我们一-些枪支弹药吧!”我先说。
“请你给我们一些干部来加强部队的领导!”福安独立团团长也提出了要求。.
“打下罗源城,有的是武器,你们要多少拿多少好了。要干部嘛,多得很。我们留下的伤病员一干部、 战士都全交给你们。你们好好使用他们,队伍里就都有坚强的骨干了。”他说完话时,还带着爽朗愉快的笑声。
夜深了,当我们站起来向他告别时,他也站起来紧紧地握着我们的手,用坚定的语气命令我们:
“明天凌晨,开始攻城。明天我们就可以拿下罗源城。你们要连夜赶回去布置一切工作!”
我赶回团部,天尚未黎明就召开了紧急扩大会议,进行具体的部署。还挑选熟悉地形、表现勇敢的战士和赤卫队骨干数百人,配合先遣队的作战行动。罗源附近苏区的贫农团,在党支部领导下也紧张行动起来:年轻的上山砍毛竹,连夜赶制攻城时爬城墙的竹梯和担架;妇女打草鞋;老入们动手给红军扎好攻进城里后需用的火把;各村的土袭全转动起来,为红军准备好充足的粮食。
翌日早晨,先遣队在当地党、群众和我们游击队的配合下,一举攻下了罗源城,敌保安团一个营和县警备队共1000多人被歼灭,还活捉到敌营长、县长、县看守所所长等。先遣队的行动和胜利,使闽中群众十分振奋,斗争意志大大加强起来了。
第二天上午,我率领红独立十三团的两个连进驻罗源城。先遣队交给我们300多名俘虏,包括伪保安团的营长、县长、看守所长以及连、排军官。还把缴来的二三百支步枪,少数自动步枪和轻重机枪交给我们。先遣队也交给我们]独立团临时驻守罗源城的任务。我还鲜明地记得,当我团进驻罗源城里的第三天,我根据群众强烈的要求,对罗源伪县长和看守所长进行审判,在群众大会上当场将这两个民愤极大、作恶多端的罪犯处以死刑,在群众的欢呼声中拉出去枪毙了。
我们进驻罗源城的当天,就急切盼望再次看到寻淮洲同志,经过打听,得知他在罗源战斗刚刚结束之后,就率领部队马不停蹄地北进了。
在先遣队解放罗源的胜利鼓舞下,闽东(包括闽中)游击区扩大了,革命斗争像燎原的烈火,凭借东风的威力,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了。人民武装力量也迅速壮大,例如闽东成立了红军独立师(它是由原先福安的一-个独立团扩充为两个团,并与北上的连江独立十三团计共三个团组成的)。武装力量不仅武器有所加强,而且干部质量也显.著提高。后来,我们独立十三团排长以上的指挥员、政下人员多数是先遣队留下来治好了的伤病员,其中冯品泰担任独立十三团整编后的团长;连江一个团与福安两个团会合成立独立师时,冯品泰当了第一任的师长。我独立十三团政治处主任也是先遣队的干部。同时,部队的战术素养也相应地提高了,战斗力也大大增强了,因而游击战争更加广泛地开展起来。
1935年年初,我们在闽中游击区听到先遣队向芜湖附近挺进的消息,感到极大兴奋。后来又传闻寻淮洲同志率部在黄山地区活动,在谭家桥的战斗中,他亲自带队夺回敌人占据的一处制高点时,不幸中弹英勇牺牲了!那时他只有22岁,这个料不到的消息,使我们心中万分悲痛,深深地感到我们红军失去了这位优秀的指挥员,真是无法挽回的重大损失。
1939年,新四军军部驻在泾县云岭地区,在茂林为寻准洲同志建造坟墓,陈毅同志撰写了墓志,刻上石碑;落成之日,举行公祭。我曾经特意去茂林谒墓一次,站在墓前对他表示深切的悼念和真挚的敬意。寻淮洲同志离开我们已经47年了,但是他的革命精神,他的英姿笑貌,和他那炯炯有神的眼光,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选自《风展红旗》第1辑,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9月第1版,第80-8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