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将军寻淮洲纪念馆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22882
本馆由[ 树森 ]创建于2010年01月07日

六个史料证实寻淮洲100团活捉张辉瓒

发布时间:2021-09-09 11:56:04      发布人: 王雄文

六个史料证实寻淮洲100团活捉张辉瓒

冯  都


天涯社区网旗下“煮酒论史” 版块,于2021417日刊载了唐提强的《考证、举证、质证、论证冯都“活捉张辉瓒历史的谣言与真相”》, 对我文中提到“活捉张辉瓒是红十二军34100团寻淮洲团长在江西永丰龙冈万功山指挥打扫战场时捉到的。”存疑很深,横加非议,一方面用主观意识全盘否定高自立与寻淮洲的原上下级关系,否定陈目海是寻淮洲团长的勤务员。一方面又拿不出自己认定是谁捉到的资料来争鸣,手中无证,与我叫板,这种罔顾事实真相的态度,是可忍孰不可忍。

唐提强说:冯都抓住注释中4个“确凿无误的史料”, 证明第一次反围剿作战图标有100团锁定在万功山作为考证,又拿出高自立政委在莫斯科写悼念寻淮洲文章作为举证,更搜索团长勤务员陈目海的回忆作为质证,最后对这些“铁打史料” 进行论证。认为我这些证据都不能成立,是虚假的,片面的,缺乏资料之根底,更缺乏资料依据之依据。由于许多伟人和元勋“所写的回忆录,都未谈及活捉张辉瓒是红十二军34师寻淮洲100团捉到的。”因而有理由予以否定、再否定。

唐提强毫不捡点自己到底看了多少报章杂志,上了几次网络进行搜索。既然要推翻我的考据,那你就得摆出事实,证明是哪支部队捉到的。可是你没有下文,违背了“有破有立” 的原则。

唐提强殊不知领袖和元勋们的回忆录,只能写自己亲身经历的大事,纵然“一反” 意义重大,若能写到“红军歼敌9000余人,并活捉国民党师长张辉瓒” 就够了,无须再用篇幅具体地细写是哪支小部队和哪个人捉到的,因为这是次要的历史小事,不值得在全国大轰大嗡。然而,我们永丰县基层党史研究者,却有责任把当地所发生的翔实史料收齐整理,编写县志、党史和举办反围剿胜利纪念馆,随时回答旅游者的咨询。至于要写“史料依据之依据”, 要写“史料来源之旁证”, 像法院打官司那样拿出各种物证和人证,你才会相信,那这种要求未免过于苛刻,编辑部审稿都从未提出过。

近些年来,我特别注意网络上广传捉杀张辉瓒的谈论,其中有许多不明真相的谣传,捉张者先后竟有7人争功,大都是师职领导,我就想,师长的工作岗位主要在“作战指挥部”。 张辉瓒藏在哪里?是否上山了?是否下水了? 谁也不知道,师长到哪里去亲自捉呢?例如改革开放后,粟裕声誉远播,不少人又说是粟裕指挥64师捉到的。而毛泽东早在西柏坡就对粟裕说过:“你担任十二军64师师长时,先配合擒张辉瓒,后又参加打谭道源。”这就清楚表明,64师只是在旁边起配合作用。

通过长期的研究实践,我发现活捉张辉瓒有个明显特点,不是在激烈战斗中捉到的,也不是在逃跑路上捉到的, 而是战斗结束后转入打扫战场时捉到的,那万功山战场应由谁打扫呢?这就要看作战命令了。命令说:“第十二军任左翼,······应以一部分占领万功山”。因此,我认为只有根据第一个史料(作战命令)、第一次战斗部署(作战图)、近距离亲见和亲闻者的回忆记载,才是立论的基础。也就是说:一要有寻淮洲100团捉到张辉瓒的主要证据。二要看寻团长几天前的直接上级高自立政委近距离的亲闻文章。三要有寻团长贴身勤务员陈目海零距离的亲见回忆录。并对这些史料进行辩证核实,全面论证,才能还原历史,得出正确结论。

黄竹岭指挥部距龙冈街20华里,红军参谋处长郭化若陪同毛泽东下黄竹岭,走在路上听到许多人高喊“万功山捉到了张辉瓒啊!”说明郭化若不是在现场直接见证捉到张辉瓒,而是远距离亲闻到这个重磅消息。但他傍晚在龙冈街写的《红军胜利捷报》,还是收集了许多具体信息。为此,改革开放初期,我县派出3人,带着提纲上北京,第二次访问郭化若时,他说:“捉到张辉瓒的既不是红三军,也不是红四军,更不是红三军团,而是打左翼扼守万功山的红十二军34100团,由寻淮洲团长在万功山打扫战场时,在一片茶林下的土坑里发现张辉瓒,并将其活捉,当即受到毛委员的表扬。”(见《军事历史》2007年第3期)北京军事科学院出版的《军事历史》,属于中央军委最高军事学术杂志,全世界有40多个国家订阅收藏。该杂志发表我写的访谈记,值到现在,从未听到有何争论。尤其是后来该杂志社有3人到江西龙冈参观考察,由我陪同前往,在来回路上更未听到他们对此文有何异议。时至今日,只看到唐提强的一派胡言,百般对我攻击否定,我只能嗤之以鼻。

几十年的研究实践,使我深切认识到,研究党史,其实是研究人的观念之外所存在的客观历史事物。那么我对此项专题拥有了哪些客观史料呢?下面一一道来。

(一)根据郭化若画制的龙冈略图和第12号作战命令,以及君埠万寿宫军事会议上朱毛对各军长、政委面授机宜,《第一次反围剿作战示意图》明确记载350米高的万功山,属于100团的战斗要地,在这里战斗并打扫战场,是100团唯一的任务,无可置疑。可是唐提强说他自己未见过第12号命令,表示怀疑,也未听到过军事会议,指我无中生有。这种对历史荒谬无知的呓语,简直猖狂可笑。

(二)寻淮洲是否出任100团团长?唐提强对此一直不相信

说没有依据证明。好吧,我信手举出几例: 一是《中国青年报》

2009911日刊登《人民英雄寻淮洲》写道:“寻淮洲193011月任红一军团十二军34100团团长,参加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作战,指挥部队坚守龙冈(万功山)主峰,打退敌人18次进攻,保障反围剿顺利进行,并在组织部队打扫战场时活捉了国民党军前线总指挥张辉瓒。”二是《经济日报》2009911日同时刊登这一内容。三是《光明日报》201168日进行了转载。四是《文史春秋》杂志最早于200311期刊登《寻淮洲:颇受毛泽东赞誉的红军将领》,披露了“红十二军34师寻淮洲团长指挥100团战士,在打扫战场时捉到张辉瓒。”五是201167日,党中央庆祝建党90周年,特别制作《全国“双百” 人物中的共产党员》,由新华社发布,鲜明地在革命烈士寻淮洲功绩中写道:“······193012月,红34100团参加第一次反围剿作战,他指挥部队坚守龙冈主峰,打退敌人18次进攻。······并在组织打扫战场时,活捉了国民党军前线总指挥张辉瓒。”这是代表党中央声音的极为重要的证据,唐提强总不能肆意否定和怀疑吧。六是《中国革命战争纪实》第55页和《寻淮洲将军传》第143页,也都分别记载了同样内容。

(三)高自立生于1900年,193010月任红十二军34师政委,12月下旬调任64师政委,19346月赴苏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1935年出席共产国际七大代表,系主席团成员和共产国际监察委员。1936年莫斯科庆祝中共15周年时,出版了《烈士传》,高自立以“和生” 笔名,在悼念文章中写道:“寻淮洲1930年升当红军十二军34100团团长,参加了粉碎国民党军阀对苏区红军的第一次围剿,活捉了白军师长张辉瓒。”(直排,第411页)而唐提强坚决否认高自立当过34师政委,因此他不相信这篇文章中的历史纪实。可是我打开互联网“百度百科”, 一眼便看到:“30岁的高自立,193010月至12月,任十二军34师政治部主任、师党委书记。12月至次年1月,任64师党委书记兼政治部主任。”据有关资料披露,红二十二军12月中旬缩编为红64师,开始是罗寿南任政委,到12月下旬打龙冈前夕,高自立被调任64师政委。龙冈战斗作战图又展示,同属红十二军指挥的64师驻万功山东南的表湖村,34师驻万功山东南的水西村,两个邻村仅相隔2华里,水西村到万功山下则有3华里,基本都在一个地域,有什么战斗信息都能互相交流和沟通。所以30日下午山上活捉张辉瓒时,由于没有电话,在万功山的寻淮洲,立刻在第一时间派出通讯人员从东南方向的羊肠小道,飞快跑步下山,经城功上村去水西村的34师向领导报捷,而邻村64师政委高自立,自然也会在极短时间内知道这一重大消息。这比远距离的郭化若陪同毛泽东刚下东面的黄竹岭,还在路上走所听到群众高喊“万功山捉到张辉瓒”的亲闻信息,要快得多、早得多。故而高自立回忆文章是属于短距离获悉的最重要依据,可信度很高,无法否定。然而唐提强则信口开河说:“未写出依据出处,也未提出整体文献,更没有任何旁证。”难道“百度百科”实说高自立任34师政委, 还要倾听你这般耍无赖的否定吗?

(四)陈木海本是100团寻淮洲团长的勤务员,在万功山几乎目睹活捉张辉瓒,可是唐提强十分霸道,说陈目海担任寻淮洲的勤务员,既没有资料出处,又没有原始根源,拿不出任何根据,不予承认。然而网上“陈自海天堂纪念馆”的简介一目了然写道:“陈自海,19152011年,福建人,19296月参加革命,1938年入党,期间历任红十二军勤务员、司号员、八路军排长。”这里写的红十二军勤务员,就是指十二军34100团寻淮洲团长的勤务员。陈目海生前详细谈过:“我们去打张辉瓒的十八师,100团是红十二军的主力,团长带我们守在龙冈南面一座山上(指万功山)。······激烈战斗时,团里两个通迅员都牺牲在路上。······下午,团长派我去送命令,我在半路上也中了枪,但未伤骨头。······不久敌人被红军四面包围了,十八师顶不住,到处乱跑。张辉瓒是个大胖子,打扫战场时被我们100团俘虏了。我在战斗中负了伤,后来没有参加打谭道源。”(搜狐网20081119日刊载)。陈目海在万功山上零距离亲见张辉瓒是个大胖子,是100团打扫战场被战士们俘虏的。这个团战斗力很强,不需要其他友军派人来协助打扫战场。这是个极为重要的亲见史料,可信度极高,唐提强无法抵赖啊!

    综上所述,我的原文认定张辉瓒是红十二军34师寻淮洲100团捉到的,并非无中生有,更非“三无产品”,而是有许多真凭实据,历历在目。唐提强如若还要继续质疑,则欢迎前来江西龙冈进行考察,相信经过亲眼目睹,会反思和端正自己动辄否定的习性,不会再犯这种小儿科的低级错误。

 

1、这是龙冈战斗朱毛签发的《攻击龙冈敌张辉瓒部命令》,指示第十二军派出一支部队占领万功山

 

 2、这是第一次反“围剿”龙冈大捷作战示意图,左下万功山清楚标出由100团占领该山。(活捉张辉瓒就在该山半山腰的土坑里)

 

31936年建党15周年在莫斯科出版的《烈士传》。原红34师政委高自立以“和生”笔名撰写悼念100团团长寻淮洲的文章。他写道:“寻淮洲1930年升当100团长,参加反第一次围剿,活捉了白军师长张辉瓒。”

 

 4、这是北京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2007年第3期发表访问郭化若的文章。

 

5、这是搜狐网20081119日刊发当年团长寻淮洲贴身勤务员陈目海谈当年在万功山上亲眼目睹张辉瓒被活捉的回忆录

 

6、这是中央庆祝党的90华诞,201167日由新华社发布的表彰“双百”共产党员寻淮洲的先进事迹。肯定他领导的100团在打扫战场时活捉了张辉瓒。

 

 

作者简介:

都:现年84岁,江西工行永丰支行主任科员,政工师,永丰县政协原常委,党史专家。研究党史近50年,发表作品近800篇,编有《冯都文选》一、二、三卷,参与拍摄教育片红色故事汇《活捉张辉瓒》,2016年主撰《中国共产党江西省永丰县历史》(第一卷)。系中国现代史学会会员,省、市、县党史学会会员、理事、会长,永丰红色文化研究会会长。并获得中国名人书画院“书法家”证书。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