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江教授网上纪念馆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203966756
本馆由[ 石心桥 ]创建于2024年02月16日

您在天堂,还好吗?

发布时间:2013-09-02 15:42:25      发布人: 石心桥

您在天堂,还好吗?

罗伽禄

 

    “您在天堂,还好吗?”

我总是在心里问道,不知您听到了没有。

半年前的一个寒冷的早上,您悄悄地出门,以为您又是去做逍遥游。不曾想,您是踏上了去天堂的路,从此您就永驻天堂。也就是从此时起,让我们这些生活在天堂之外的人断不了那绵绵的思絮。拨打您手机,不再听到您的声音;登录您的QQ,不再见到您的应答;给您发邮件,不再看到您的回复。然而,在手机里,依然留存13979117006;在QQ好友里,依然留存“逍遥游”;在电邮的通讯录,依然保留着您的地址iangzh@163.net

时光荏苒,我与您相交十余年。那是一年的仲秋时节,您为发掘先贤之思想光辉,弘扬先贤之精神,为寻访李觏先生,与程林辉诸先生来到李觏故里南城县。先前,我仅知道您是国内知名的学者,读过您的著作,可不曾谋面。当接到别人的电话说您来找我有事,我勿勿从乡下赶回城里与您见面,谈论李觏先生,晚上共进晚餐。从此与您算是一见如故。您后来接连写出几篇关于李觏的大作,阐发自己的真知灼见,令人耳目一新。2002年的深秋,在麻姑山由您主持召开了全国首届李觏思想学术研讨会,有力地推动了李觏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十余年来,我们时常在电话里开聊,或聊读书体会,或聊所见所闻,特别是聊您的思想考古,聊您的生死哲学,聊您的生命教育,分享您的成功与喜悦。当然也体会您的艰苦与辛劳,感悟您的壮怀激越,欣赏您“学问做在山水间,文章写在大地上”豪迈与激情。

十余年来,我们时常一起走在乡间小道上,如南城县的古城墙下、麻姑山间的小道、从姑山的林间,靖安的宝峰山、永修的云居山、吉安的青原山、云南的鸡足山……,我们也曾徘徊于古村小街,如金溪的竹桥、吉水的燕坊、铅山的河口、云南和顺小镇……,我们也曾拜谒先贤墓,如陆象山、王阳明、邹守益……

十余年来,我们曾多次一起游历,一起写作编书,我们曾一起赴北京,到上海,去杭州……有诸如《罗汝芳的生命之学》、《南丰曾先生故里行》等共同之作见诸于报刊;编辑出版了《生命忧思录》、《感悟生死》……。每一次的游历都能让我开拓视野,每一次的写作与编辑都能让我得到锻炼与提升。

十余年来,我无数次收到您的短信,也无数次读到您那手机体的诗,但我和得很少。这些短信远的有发自宝岛台湾、马来西来、澳门等地,近的有发自面对面。诗的内容丰富,有观有感,有赞有叹,也有思;有记游历,也有叙讲学。您的手机体诗不是严格意义的格律诗,也不是今天流行的自由诗。您说不追求形式的程序化,而注重真性情的表达。在节日,也能收到您的祝福短信,今天手机里仍保存着您今年春节时发来的短信。

十余年来,我曾N次做客南昌。我也记不清多少次在江右哲学中心、王字楼里谈笑,也记不清多少次或清晨或夜幕下,在师大的老校区校园内散步,聊天,或坐校园湖边看水中禽嬉,听蛙鸣。但最后一次相约南昌,我却爽约了。今年的元月15日,我因事去南昌,事前我告诉您我要去南昌办事,您在家中约我吃中饭,我爽快地答应了。早晨七点,我就上了高速公路,可是一路雾蒙蒙,在抚州就被拦下了高速路,我只好从国道走,可是天老不放晴,路上车来车往,拥挤不堪,不料到南昌洪都北大道办事的地方已是十一点多。我只好在电话里告诉您去不了您家了,因为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要办事,三点前还要赶回抚州参加会议。

世事难料。15日的爽约竟成了我们的永别;春节的短信,却是最后一条;正月初二的通话,却是最后一次电话;正月初四,您发给我的邮件,却是最后一封。我们再也无法一起聊天,再也无法一起登山涉水,漫步乡间小道;再也无法一起游历,写作;再也无法收到您的短信与手机体的诗;再也无法一起在校园里散步,谈心;再也无法得到您的点拨与赐教。为什么会是这样?为什么会是这样?十余年来,我见到的您总是阳光的,刻苦的,孜孜不倦的,热情向上的,充满正能量的;您总是在探索,探索生与死的哲学意义;您总是奔波于各地传播生活与生命之道,指引获取生活的快乐、生命的安顿与人生的幸福之途。

此情绵绵。时值生命与学术的黄金期,谁也不曾料到您独自一人匆匆地踏上天堂之路。您放下了,放下了该放下的,也放下了不该放下的。您走了,然而人们仍在读您,念您;您走了,然而带不走人们不尽的思念,牵挂。每每读及您的文字、图片,过去的场景尤如放电影一般,一幕一幕地显现于眼前。每每思及您,总会发问:

“您在天堂,还好吗?”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