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江教授网上纪念馆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203966756
本馆由[ 石心桥 ]创建于2024年02月16日

停不下的生命歌者

发布时间:2013-09-02 19:55:01      发布人: 石心桥

停不下的生命歌者

              ——回忆郑老师点滴

冯辉

 

那几日是如何过的,我已不知。只是不想说活,什么都不想说。这个突然的噩耗让我的心思无法转动,震惊中带着许多茫然与颓废。现在,开始不得不想通了。

正如万事必有因缘,现在的我不再穷想不出所谓的真相,发生了,自愿也好,意外也好,终归就在那里了。佛教曰: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善恶评价自然由人就好。

此生有幸得遇良师,其恩其貌留存在我的生命能量圈中,而且必将永远。

郑老师喜欢说一句“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很多人对他这样说,是有诟病的。坦白的说,我也觉得这种说法有点太旧了。但是,随着和郑老师接触,我渐渐明白了,这句话,他全然不是说给学生听,却是在自勉。为师为父,竟然都是他自我要约的责任。这就难怪,每每和他人谈起这位老头子,心中的影像颇有父亲风范,竟不是严厉冰冰的学究样子。

当年,上学的日子还是挺苦的,人能吃,又钱包紧凑,所以我每次都非常盼望郑老师来上课。因为一旦他来上课,中午一定是请我们几个弟子一起吃饭。于是我就拿着他的饭卡去各个食堂大刷特刷。慢慢的,我发现了其中的秘诀,只要打好一份鱼,再打好一份青菜,余下的,就尽可以按我们弟子的口欲行事了。象我这种无肉不欢的学生,最爽不过的就是全挑爱吃的,还有人买单。于是每周总有那么两天,十分的解馋。一顿大快朵颐之后,与老师闲聊片刻,各自散去,圆肚午休。

有件事,郑老师,其实一直都想和你说。有一次老远地从办公室跑到食堂去打饭,为了犒劳自己,我刷你的饭卡买了包香烟。要知道,那带着一股“贼腥”味的香烟,实在好抽。过后脸红心跳,却也有一点“毛贼”的兴奋。好在谁家孩子不做恶,我相信你老爷子最多也就笑骂我一句。不过你最恨吸烟,当初不如买包糖吃好了……

如今阴阳两隔,看来我是没有机会告诉他这事儿了。只愿另一个世界里,他依然是严师慈父,带着一群弟子。周周请学生吃饭,任他们“啃老”痛快,却乐在其中。

郑老师喜欢写诗,更喜欢朋友、弟子们回和他的诗。他总是说自己不过是在“打油”,但每每遇到快哉乐哉,“打油”一番,绝对兴味不同。翻看日记,这些年下来,竟然与郑老师吟来和去,留下趣味不少。这里摘下几首,纪念这位可爱的老人。

OO七年十二月,郑老师带着几位朋友,十二三个弟子,一起去曹洞宗祖庭普利禅寺礼佛并互参心经,那天小雨纷纷,山气清凉。登高之时手机收到郑老师的即兴之作:

古木参天雨纷纷,

逢渠桥下悟道魂。

禅堂诸生聆心经,

良价师塔礼佛成。

讲会结束后,我回和郑老师一首。

洞山访古石径斜,

清溪源头谒祖塔。

雾雨沾衣何须伞,

悟经参禅宿仙家。

这是我第一次开始在短信上,与郑老师往来“打油”,兴头一直持续不减,直至他过世的一个月前。

 

OO八年七月,郑老师到昆明演讲,顺道游丽江古城再到香格里拉草原。一路上他兴致颇高,这次我手机连收到他两条开怀之作。

水清草肥绿连天,

苍穹湛蓝白云边。

牛羊点点星罗布,

姑娘小伙舞蹁跹。

 

青稞美酒烤牦牛,

卓玛歌舞君好俅。

火盆熊熊酥油茶,

臧歌几曲醉方休。

当时我正在帮朋友进行一项工程投标,间休时收到,顿时心里清快了许多。回想当年曾游此处,也回和了一首。

迪庆高原莨菪花,

神秘古寺听喇嘛。

碧塔海中鱼陶醉,

杜鹃深处香巴拉。

OO八年九月,郑老师去我的故乡讲学,很可惜我无法同去,但却接到了郑老师在哈尔滨的即兴四句。

天高云轻秋风爽,

松花江畔观教堂。

虎园狮虎漫山野,

龙华渔村鲜味长。

在我家乡的诗兴,是一定要和的。

东北不止寒雪飘,

物丰人美夏阳骄。

举杯畅饮情谊暖,

新人一聚成故交。

我毕业之后,见面少了。除了在QQ里,被郑老师逮住,少不了要激励笑骂我一番。更多的,就是短信常常收到郑老师的即兴短诗。郑老师说他的诗只算打油诗,而我看我的回和不过是顺口一溜。但这一切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字里行间满溢师生趣味,难向他人道,我们却乐在其中。

郑老师讲究把学问做在山水间,多年来全国各地奔波,游哉乐哉。也都有诗为证。

OO八年十一月末,去香港演讲,闲暇时夜游维多利亚海湾欣赏激光表演。

天上银河落人间,

海浪层叠灯火前。

游人如炽星光道,

歌舞悠扬乐开颜。

OO九年三月在汕大演讲,闲暇时游潮汕古迹,饮功夫茶,喝特色粥。

韩文公祠木棉花,

平湖如幻功夫茶。

开元古寺虔诚香,

一盅潮粥入口化。

OO九年五月,汶川特大地震周年纪念,郑老师重返重灾区彭州小鱼洞大桥,触景生性,不住慨叹。

山川断裂今又见,

湔水涓涓低鸣咽。

板房深处书声朗,

路旁又现农家院。

OO年五月,郑老师游学屯溪老街徽州大宅院并祭拜戴震墓。

群山环绕有清泉,

青碑三叠红石圈。

孟子字义传千古,

乾嘉宗师戴东原。

这位勤快的老爷子一生走过太多地方,既文化考古,也品味当下。他是一位学者,也是一位行者。他所致力并发扬的“生命教育”,不仅仅落在纸上,更行于足下。我也坚信那句句良言,一定会口口相传。不只是在他的弟子身上,心上,也会在于社会的百姓人家。有一次他给我打电话,开心的说生命教育已经开始成为显学,越来越多人关注,也越来越多人受益。他骂我这个弟子躲在温柔乡不肯快点献策献力,也转念笑我终于浪子回头,用心生活。

前不久,我终于开始用自己的方式致力生命教育的工作,然而恩师远走,我又能向谁再说心事?不过,我始终相信,人虽远,灵魂犹在,他是一位停不下的生命歌者,在我心里,在我们的心里……

                                             弟子 冯辉追忆

                                            O一三年三月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