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江教授网上纪念馆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203966756
本馆由[ 石心桥 ]创建于2024年02月16日

郑晓江的讲座实录《生命困顿与生命教育》

发布时间:2013-02-17 20:23:20      发布人: 一米阳光

  郑晓江(大陆):江西师范大学道德与人生研究所所长、哲学系教授,武汉大学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著有《传统道德与当代中国》、《中国人生精神》、《西方人生精神》、《中国死亡智慧》、《生命终点的学问》、《中国生命学》、《生死学》等。

  讲座实录:

  前言:“知识增长”与“生命成长”

  当代中国的教育在学生的“知识增长”方面抓得很有成效,但在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方面存在着重大的缺陷,这是生命教育提出并推广的深刻的历史背景。

  目前,在全世界勃兴了一种新的教学门类——生命教育就是培育学生生命成长的一条新途径。

  主要探讨的问题:

  1. 中国生命教育发展的历史回顾:给他们一个正面而积极的生命起点。

  五个阶段:

  (1)1997年开始到1999年,可以称之为引入与逐步发展的阶段。

  (2)2000年到2003年,中国大陆开始关注生命教育的教学理念及课程并开始引入的阶段。

  (1993年黄克剑与张文质先生开始探索,逐步形成了生命化教育的理念与教育实践)

  (黄克剑:授受知识,开启智慧,点化或润泽生命)

  (3)2004年到2008年4月,是从引入生命教育的理念和课堂教学模式到具体实施生命教育教学实践的阶段。(窄化形式的生命教育)(因为没有健康的生命存在焉能谈教育?所以,不能把“生命教育”定义为“学生自然生命安全保护的教育”。)

  (4)从2008年5月至2010年6月:是中国生命教育进入比较大的发展阶段。标志性事件是2008年5月云南省颁布了《关于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决定》和《关于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简称“三生教育”)。

  (5)2010年7月到今天:是“生命教育”取得国家“准生证”并由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各地开展生命教育有很大的不同:

  (1)显性课程;(2)隐性课程;(3)专题教育;(4)课外活动。

  2. 生命的扭曲与生命的真谛

  (1)好学生与“残忍的凶手”:

  药家鑫从一个“天之骄子”沦为“残忍的凶手”,最深层的原因是:除一些法律制度安排的问题之外,学校缺失了生命教育,因而青少年们无法获得人性本善的知识和体验,以及人类生命的本质是在“生命共通体”基础上的“生命共同体”,等等,以至常常用扭曲的、阴暗的、过度防备的眼光打量世界、看待他人,用极端自私自利的态度为人处事,这才造成了种种生命扭曲的现象,酿成了人间惨剧。

  (2)什么是“人”?做“人”的底线是什么?又如何去做一个“人”?

  道德的萌芽(四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良善,良知,仁爱之心)

  人和动物的区别:善端(动物是“活在当下的生命体”,人是活在“过去与未来的生命体”。

  荀子、霍布斯:人性恶 (但教育一定要以“性善论”为基础)

  (3)人类生命的真谛:从“生命共通体”到“生命共同体”。

  生命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奠定学生的健康积极的生命观!

  3. 生命教育的特质与方法:用生命去涵养生命

  目前中国学校中老师与学生在情感、生活、生命、人格感化等方面的交流可能是中国自有学校以来最少的,更不必与中国传统书院教育中的师生关系相媲美。

  什么是好老师?就是既做“经师”又是“人师”的老师!

  关键要明白知识性教学与生命性教育方法上的根本不同。

  理解生命教育的真谛:我们不是“教书”,而是——“教人”!

  生命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即是关于生命的教育。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能获得更好的展现生命之能量和生命之美的空间、能力与方法,而不是仅仅沦为赚取金鱼、获得财富、只会物质享受的……。

  4. 简短的结论:

  (1)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生命教育已是刻不容缓。

  (2)通过生命教育的途径,让青少年懂得生命存在的丰富性与立体性,以避免生命困顿、生命扭曲现象的发生。

  (3)对我们全体教师而言,不仅要成为学生们的经师,更要成为他们的人师,亦即学生们的生命导师。用生命去感动生命,用生命去滋养生命,用生命去引领生命。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