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章熹纪念馆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191385869
本馆由[ ymy ]创建于2011年10月26日

回忆与杨章熹一起在南洋中学的日子 (曾冠英)

发布时间:2011-12-21 15:57:16      发布人: ymy
 

回忆与杨章熹一起在南洋中学的日子

曾冠英

     1948年,进步组织根据形势需要和培养人才,创办了南洋中学,校址设在仰光市郊"巴罕"风景区一个高十米的土坡上。学校以开明、进步、校风好而闻名,缅甸人形象地称南中是"毛泽东学校"
   
南中与其他学校不同,没有校长,只有校委会。我在的时候4个校委是学校核心:杨章熹任校委主任、黄华明校委兼教务主任、徐曰琮校委兼生导(生活指导)主任、我是校委总务主任。对外招生,不是以校长的名誉,而是以校委会的名誉登报招生。由此,也引来了麻烦。招生时校委会的4个人都见报了,结果侦探部派了华人探员赵华金来学校要我和杨章熹的"侨民证"。我们两人在移民局的登记证的名字是曾延丁、杨季庄。曾冠英、杨章熹原名没有登记在册。赵华钓来了三次要我们的"侨民证",我们都不给,后来组织上指示给我一个人的。 赵华金拿走后,要我一周后去拿,我也去了三次,才拿到盖了特别侦探部第二厅的印子的"侨民证"。由此可见,南洋中学在它的成长道路上都是与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19513月1日,仰光亲国民党的崇德中学师生听到,蒋介石在台湾宣布当总统,欢呼雀跃,一批学生开着大卡车在仰光上街欢庆。车来到了南中,学生们在车上不停地喊"蒋总统万岁!",向南中示威。 当时,只有学生陈泽琳在坡上看到那欢呼的车辆奔驰而过。他准备了石块,等到车辆调转回头时,从土坡上拿石块往车上丢。崇德中学的学生停下车,上土坡追打,陈泽琳见人多拔腿就跑往球场。崇德学生不见人就往办公室冲,并敲打桌椅叫喊着。当时,杨章熹、王一芒、林友文和我四人,在二楼开会,正担心他们冲上楼时,杨章熹叫大家在楼上用劲急步快走,发出声响,假装楼上有许多人,以"空城计"迷惑楼下的学生。楼下的人误以为楼上人多,且下楼来,急匆匆退出上车跑了。
   
杨章熹料定崇德中学将会组织更多的学生前来闹事,叫我带上举重冠军陈文山、陈富国两同学当保镖,护送我到杜钦芝(昂山夫人的名字)医院,打电话给巴罕警察局报警,要求派警察到南中来。还派精通缅甸语的粟秀玉老师到校门口等候警察到来。果然,崇德中学拉来一车的人,还带了刀斧棍棒,石灰瓶,到校门口警察早已等候着,结果连人带车押到警局。 那时,已是我驻缅甸使馆秘书的肖岗也在事后来到巴罕警察局,要求严惩肇事者。随后,南中向法院上诉,最后法庭将其中一名叫李待旦的人驱逐出境了事。
   
杨章熹是厦门杏林霞阳人。1936年,厦门有一批进步青年到缅甸来,杨章熹也在其中。他很活跃,参加了各种活动、成立了不少抗战和文教的社团。他于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发展了一批爱国的热血青年入党。他发起成立的"教育人学会",倡导教育向劳苦大众开放教育,当时教育被像张永福一些老人所把持。我赞成他的作法,在报纸发表了一篇《把大门打开》文章,以示支持。当时我们都在参加各种抗日组织和活动,彼此都很熟悉。所以我们也经常为一些问题进行长时间的笔战,有时还要请其他人来调解才告结束。

杨章熹是南洋中学创委之一。在南中,他先后任教务主任、校长,为初创的南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师生中享有声望。几年后,一批教师和学生在南中得到锻炼、培养,新生力量逐渐成长,为进步侨团往外延伸影响力奠定了人员基础。

 

 

杨缅燕根据曾冠英生前回忆整理转载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