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章熹纪念馆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191385869
本馆由[ ymy ]创建于2011年10月26日

他倒在深爱的土地上(叶国治)

发布时间:2011-12-12 19:58:28      发布人: ymy
 

他倒在深爱的土地上

——悼念杨章熹老师

叶国治

我们敬爱的校长杨章熹老师去世已经三十年了。今天回忆杨老师在缅甸的往事,仍然令我们敬佩。

杨老师是个多么好的人呵,他一生为党为国,做到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从青年时代起,他就热爱真理,追求光明,他为了寻求解救社会的良方,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他曾写过一本社会发展唯物史观的册子,这是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大转折过程的记录和总结。

    1938年起,他就和黄绰卿等人,创办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缅甸队部,有组织地宣传马列主义和党的各项政治主张,开展了缅华抗日救亡的群众运动。为了把多数青年团结起来,用歌声唤起侨胞爱国热情,支援抗日,他积极推动和开展了华侨青年的歌咏活动。1940年,缅华叱咤合唱团编选了《叱咤歌集》,他用兰胜的笔名为之写了前言。

为了让许多没有机会上学的青年店员、工友能够受到教育,1940年他在仰光只荷坦创办了仰华公学。仰华公学是为缅华贫寒子弟服务的一所学校。学生白天上班,晚上到学校补习文化。他经常用自己的工资补充学校的经费,支持仰华公学的正常运转。为了提高学校的师资水平,他广纳贤才,聘请了到缅甸政治避难的光未然、李凌、赵等国内文化名人来学校任教,使贫寒子弟受到更好的教育。

1947年,仰光华侨中学在战争的废墟上重建,杨章熹老师担负教务主任一职,他为重建的华中尽心尽力,他写了《重建旧华中》歌词,歌词里宣扬了他为华中制定的方向和校风:“重建旧华中,扬我新校风,整肃而能动,致实更持公。”这首校歌激励教师们更加努力苦干,鼓舞着广大学生更加勤奋学习。

1948年,杨章熹老师与其他老师一起创办南洋中学,并担任第二任校长。这时,我在南中读中二班,原班主任王鹏年回国,杨老师兼我们的班主任,教授国文课。杨老师是个和霭可亲的人,从来没有对学生发过脾气,教学上是认真负责的。

有一次上国文课,他讲艾青的《吹号者》一诗。他在朗诵时,贯注了满腔热情,同学们都静静地听着:“他以催促的热情,吹出了出发号/给前进着步伐,做了优美的拍节。”注他左手捏着课本,右手在头上扬起。眯细的眼睛透过高度近视镜片,凝视着天花板。他那真情流露的发音;他那准确的吐字,感染了正在聆听的同学们。此情此景,至今还深深地烙在我的脑海中。

杨老师回国后,先后在北京中侨委、华侨大学工作,直到逝世。杨老师的一生,为华侨教育,兢兢业业;为抗日救国,积极奔走;为新中国的诞生和建设,贡献了精力。他就像一个吹号者,以饱满的热情,呕心沥血地吹着出发号。

我和杨老师有几十年未见面了。听说在文革中他受了许多委屈和折磨。19811118日,他停止了呼吸。“他倒下了,倒在深深地爱着的土地上。”今天,我在写这篇纪念文章的时候,耳边仿佛还在响着他的声音:“听啊,那号角好像依然在响。”……

 注:文中的“”引文是艾青的诗句。

                          杨缅燕转载 (个别字句有所增删)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