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小小说作家王奎山先生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159674227
本馆由[ 逝者安息 ]创建于2012年05月25日

所欲不求多——忆念王奎山老师

发布时间:2012-05-25 10:58:42      发布人: 逝者安息
最初是从《红绣鞋》,从《别情》,从《亲爱的人与一头猪之间》,从《乡村传奇》,从许多许多个好看又意味深长的小小说中知道王奎山老师。2011年夏,在郑州小小说节上,我有幸跟着非花非雾认识了王老师。非花非雾向王老师介绍我,静坐一隅的王老师立刻站了起来,向我问好。我们握手,言谈。只是由于时间仓促,未得跟他多交流。想着还会有时间,总会有时间。
是的,总会有时间,因为有小小说。
是因为了小小说,在笔会不久的一天,我的邮箱里收到了王老师的小小说书稿。纳闷之余,我给王老师发去短信,是担心他发错了耽误事情。王老师说,就是给你看的。他说,我老了写不出什么好东西了,就尽量为年轻人做点事,欢迎你随时和我交流。
有了王老师这句“随时和我交流”,我自以为是的有了可以随便打扰他的理由。过一段时间,就要给王老师发去短信,有时是问候,有时是读书交流,当然,说的最多的还是小小说还是小小说写作。
王老师说:省梅你好好写,一边写一边读书思考,别糊糊涂涂地一直写,做个明白人。
王老师说,就是要多读书,用七分力气读书三分力气写作。安安静静的,高兴了写点,不高兴就不写,把写作当成一个爱好,而不是通过写作达到什么目的,一辈子做一个热爱文学的人,我感觉没什么不好。
王老师说,多向大家学习,低调做人,等有好作品了告诉我。
王老师说,谢谢你省梅,我很好,正坐在被窝里看书,床上有电热毯,你嫂子正在包饺子……
零零碎碎的短信交流,从来没想到打去电话,是想着还有时间,总会有时间。
当看到我的小小说《月亮桌》刊发在《小小说选刊》上时,他给我发来一个很长的短信。他说:省梅你好,我下乡了一段时间,回来看到选刊四期选了你的《月亮桌》,马上买回来看了。《月亮桌》很好,细腻深沉,为一般女性作者所不及。但就阅读的实际感觉而言,仍有沉闷之感。我仔细考虑给读者造成这种感觉的原因,我的结论是你的叙述方式造成的。小小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比较纯粹的叙述文体。现在很多人不要说写小小说了,就是写短中长篇,都是叙述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叙述大行其道有其内在的原因。叙述并不是排斥描写,关键时刻仍可插入描写,但作品的主调是叙述,这样读起来才能给人以轻松明快之感。此点望你仔细体会。
原文抄录,是因为感激,是因为难忘,是因为心痛。王老师对小小说的热爱、对晚生后辈、初学者的鼓励和帮助之情,当初是感激,现在流淌在心里的却是伤感和失落。
心痛难抑,泪水模糊。这些短信,还好好的,保存在我的手机里,而那个发信的人呢?
就在十天前,我们还通过短信。王老师在短信里还是提醒我多读书,鼓励我好好写。王老师说,你也多保重,别太累了。您总是这样的客气。您还说,我很好……
这才几天啊,您就长眠不醒了。再有困惑,再有喜悦,王老师,我的短信还给您发去,好吗?天若有念,您,还跟以往一样,会收到我的短信,会给我回复。您的短信总是很快的及时的回复。一时迟了,您也要道歉。王老师,其实,一直以来您不用给我致歉的。以后,就更不必有歉意了。天人相隔,天路茫茫,短信的传递,是需要时间的,王老师。
我真的没想到今天打开网页,看到的是这条消息——沉痛悼念著名小小说作家王奎山先生。这几个要命的字,这几个淌血流泪的字就是您留给我最后的话吗?王老师,若是知道有此消息,我宁肯不打开网络,我宁肯晚一些再晚一些知道这个消息。我四处求证,得到的回复都是肯定。呜呼,上苍不公,狠心攫取您,连根拔走了小小说园地里的一棵大树,留给您的亲人的是伤痛,留给小小说和我辈的何尝不是一个痛呢?
所欲不求多,得欢常有余。是王老师给我的一条短信。我喜欢这句话。我想王老师送我这句话,是有他的用心的。我会用一生牢记并体味这句话,无论做人,还是做文。
现在,当我敲下他给我发的短信,回想起我们之间的交流,这句话又响在耳畔时,泪水又一次汹涌。斯人永逝,天色黯淡。无奈。无语。遥望驻马店,我惟在心默念:
王老师,安息。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