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王奎山
王奎山先生是我最为敬重的老师。他是河南大学毕业的,曾经在老家确山县的一所高中教书育人,后来到县文联当主席,退休后应聘到驻马店教育学院担任文学讲师。我是从拜读他的小说认识他的,后来在他的鼓励下学着写小说。当时我在部队服役,是政治部的秘书。因与他的老伴是信阳老乡,我们之间又增加了一种亲情。
王老师为人谦恭,我们之间的交情颇深。后来我当所在部队政治部组织科长,王老师有不便和别人说的事,往往和我交谈。天长日久,我们之间便有了友谊,我尊称他的老伴为阿姨。
王老师是后来才开始写短篇小说的。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他在全国短篇小说界五位著名小小说作家里排名第二。《画家和他的孙儿》是他的代表作,曾获得全国首届小小说评选“金麻雀”奖,那届评奖获此奖项的只有三位作家,他是其中之一。
我知道,在中国,小小说有成千上万的写作者,有月发行量几十万册的核心刊物,许多优秀作品被选入大中专教材,有被社会各界公认的权威奖项,并产生了数十位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著名作家。小小说不仅具备人物、故事、情节等要素,还携带着作为小说文体应有的精神指向,即给人思考生活、认识世界的思想内涵和智慧。它质朴而单纯,简洁而明朗,加上理性思维和艺术趣味的有机结合,具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亲和力,因此被称为“平民艺术”。
关于王老师的作品,社会各界评论颇多,有德高望重的老专家、老教授,众多的文学爱好者、学者和评论家,还有一些喜爱他作品的中小学生。我个人收集了几百篇有关他小说的评论文章。至于他本人以及作品的崇拜者应该是数不胜数的,用桃李满天下来形容他,我认为不为过。
我对王老师小说印象最深的是他写的乡村爱情和乡村旧事的感人故事。就王老师作品本身的韵味和深意而言,我敢说目前在这类题材中还没有人能够超过他,像《刨树》、《割韭菜》、《村主任评理》、《别情》、《在亲爱的人与一头猪之间》、《扶贫经历》、《下乡奇遇》、《青苹果》、《红绣鞋》、《蓝围巾》等作品,令人赞不绝口,爱不释手。
表面上看,王老师不像是一位著名作家,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人。在我印象中,王老师是一位思想纯粹、心灵纯洁的人,他心里有爱、有火、有光。
文人讲究自尊,王老师就是这样的人。他对金钱无所谓,对官场不感兴趣,唯对小说创作情有独钟。因为他心中有一个庞大无比的海,他生活在自己的海洋里,海里有他的作品,那是他亲爱的孩子。
总是自信自己还年轻,想要飞。不过,每当想起王老师对文学创作的认真态度,我只能说是万物丛中得相识,使我衣袖百年香。所以,我记住了他这个人的长相,也记住了他这个人的作品。
正如王老师所言:我们需要的是远大的理想,崇高的追求,纯洁的生活,长寿的秘诀。人类曾经多次试图破解灵魂的密码,去揭开它的本质。但我想,那应该是卓越依赖命运,命运依赖机遇,机遇依赖性格,创造赢得一切……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炉火旁打盹儿,请你取下收藏的王奎山先生所著的《王奎山小小说选》,慢慢地读,回想起你过去眼神的柔和,回想起初恋爱情的甘美,回想起激情燃烧的岁月,恍若昨日。到了那个时候,你就会幡然醒悟:原来,自己对人生的成熟产生了那么强烈的渴望,对成熟的人生是那么的充满敬意,你会觉得爱情的本质是那么美好,它们才是吹拂在自己心田绿野之上的袅袅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