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人孟波与华人音乐经典《梁祝》3
“老子不等于儿子,为什么不能用?”
何占豪多次表示,正因为有了孟波这位高明内行的“领导”,《梁祝》这首华人音乐经典才有可能在当时那种凡事讲求“政治正确”的年代诞生。
“孟院长不仅是从延安时期过来的老革命,同时还是一位优秀的作曲家,身上有着一种实事求是、敢于担当的作风,所以无论是在决定选题时,还是在《梁祝》的具体创作过程中,都体现了他的独具慧眼、冷静判断和极强艺术鉴赏力。”
何占豪说,在孟波“拍板”让他们创作《梁祝》后,为了增强创作队伍,决定调用陈钢的时候,周围就有很多人反对,而且批评的措辞十分激烈。有人认为陈钢的父亲有“历史问题”,作为学校用来向国庆10周年献礼的创作作品,怎么可以让陈钢参加?于是在院党委会上孟波明确表态:“老子不等于儿子,为什么不能用?”并坚持启用炼钢,事实证明是慧眼识珠。
如今孟波已经逝去,但他为《梁祝》做出的那些贡献却永载史册。
——更多内容请关注《常州新周刊) 1817期14-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