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音乐家孟波严金萱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128860349
本馆由[ 紫百合 ]创建于2015年03月19日

“红小鬼”严金萱【二】

发布时间:2015-08-04 10:08:42      发布人: 紫百合
为死难同胞创作《平阳河》
 
“战士们和当地的老乡也亲如一家。”没有演出的时候,小战士们会参加当地的劳动,“那张三个小女八路军的合影,就是母亲她们在阜平县沙河畔拾粪时,沙飞老师给他们拍摄的。”
       1943年,日寇在阜平平阳一带残害无辜百姓,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平阳惨案,严金萱把心中积聚的对日寇的仇恨和对乡亲们的深情,沉淀在了她创作的歌曲《平阳河》中。
乡亲的大枣成创作源泉
       1945年,严金萱被调回延安“鲁艺”,著名作曲家孟波当时担任“鲁艺”教员。“父母的爱情便开始于那时。”“母亲有一次演唱河北梆子,音高很难唱,唱完后,父亲孟波称赞她唱得好,并给她鼓励和指导。两人都喜欢民歌,经常交流学习,相互增进了感情。1946年元旦,两人在延安窑洞举办了简朴而热闹的婚礼。”“当时老乡们送来一篮又一篮的大红枣,撒在桌上、炕上。大家一起唱歌,祝贺他们新婚之喜。”孟临说,这一场景就是母亲后来写芭蕾舞剧《白毛女》插曲《大红枣儿甜又香》的创作之源。如今已68岁的孟临出生于1947年,他从小就跟随父母“南征北战”。延安撤退时,父亲孟波受命带领一批艺术家贺绿汀、张贞甫、李波、严金萱等并护送冼星海夫人和遗物及中央管弦乐团乐器等转移。在山西临县,孟临出生,“这就是我名字的由来。”
老照片连起两代人
       在严金萱的晚年,收获了巨大的惊喜。因为老照片,她和沙飞的女儿王雁得以相见。
    2005年,严金萱的女儿孟惠在网上看到北京发起一项《寻找老照片上的八路军战士》的活动,她试着在关注长城抗战的网上交流平台“长城小站”上留言,网名“老普”与她取得了联系。“老普”,名叫张保田,长城抗战史学专家,他说,“当时孟惠说母亲是位老八路,网上能搜到一些她当年的小照片,母亲想找到更大些的老照片。”“严老的女儿很低调,并没说她母亲的名字,只说是冲锋剧社的,她当时提到了三个小女八路军积肥的照片,我从网上一查,才知道说的严金萱老师。”
       通过张保田的“牵线”,孟惠与王雁“对接”上了。随后王雁委托张保田给在上海的严金萱老师寄去了两本沙飞的摄影全集。
       2006108日,王雁去上海,特地到家中看望了严金萱、孟波两位老人,相见刹那,她紧紧抱住严阿姨,眼泪不自禁地流出来。
       王雁和严老依偎在沙发上,看着三个小姑娘那张照片,王雁问,“这张照片,是不是摆拍的?”严老回答,“沙飞让我站高点儿。”王雁开玩笑说,“一定是我爸爸看您最漂亮、最可爱,因此让您站高点儿。”逗得严老大笑起来。
        20141120日,严老平静地走完了一生,当年大生产积肥时那张灿烂阳光的笑脸仍挂在居所的墙上。
/记者刘岚
转载自2015.7.7《燕赵都市报》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