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语扬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11441728
本馆由[ nini ]创建于2010年06月21日

我 的 父 亲 黄 举 平(之二)

发布时间:2010-07-21 16:21:51      发布人: nini

 

黄语扬

勤恳求实老黄牛

 

父亲在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任主任期间,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他坚决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根据民族特点,尊重各少数民族生产、生活习惯,以利各民族的团结和繁荣。1957年反右扩大化,一批少数民族干部被打成地方民族主义分子,有些少数民族干部被“政治运动”吓跑了。后来,父亲针对少数民族干部被精简太多,民族干部比例继续下降的问题,同自治区民委其他领导一起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对少数民族干部,特别是人口比较少的瑶、苗、侗等少数民族干部采取保护的特殊政策。同年,他又和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人事厅、监察厅的领导同志一起,深入到巴马瑶族自治县调查研究,落实少数民族干部政策,教育挽救了一批干部。

父亲虽然长年疾病缠身,但他经常带病和干部们一起深入壮、瑶、苗、侗等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革命老区和边远山区搞调查研究,关心各族干部和群众的工作、生产和生活,采取特殊措施,从财力、物力及人力上给予支持,组织领导他们修建水井、水塘、水渠,解决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等问题,既解决了他们的困难,又密切了群众联系,搞好了团结,又发挥了少数民族干部、群众的积极作用。

“文化大革命”中,父亲受到审查。但他相信党,相信人民。他常说“真金不怕火炼”,“事情总有一天会水落石出的”。他一方面接受审查,另一方面,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同时对一些受到审查的老同志,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如对东兰县的陈化、韦星高、寿、黄维汉等老同志被扣上“叛徒”的帽子,他如实地写出证明材料,使这些同志的问题得以澄清而平反昭雪。记得有一次,几个外地来的专案人员,向父亲调查邓小平在右江的活动情况。父亲就一一介绍邓小平在右江的革命活动情况及事迹,证明邓小平是个好同志,好领导。岂料那几个专案人员,还没听完父亲的话,就板起面孔,拍桌大骂,说我父亲不老实,包庇。要父亲按他们说的写,想用假材料来陷害邓小平同志。面对这种情况,父亲沉着冷静,又理直气壮地予以驳斥,弄得那几个专案人员哑口无言。

父亲勤奋学习。六、七十年代,父亲虽年老多病,但仍坚持学习马列著作和毛泽东著作,甚至病重住医院时,也不停地学习。他所看的书籍都写满了眉批,还写了许多学习心得笔记。为了提高文化水平,他还利用晚上和其他业余时间上夜大学,他勤奋学习,孜孜不倦,虚心求教。父亲逝世后,夜大的老师给我讲过一件事,有一天父亲因开会不能按时上夜校,开完会后已是晚上10点多钟了,为了不耽误课程,他立即步行到老师家中,请老师补课。父亲如饥似渴地努力学习的精神,赢得了老师和学友们的敬佩。

 

血浓于水贴心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父亲的工作也从农村进入了城市。这时,一些为工作、生活以及走亲叙旧而来找他的人很多。不论是老战友或他们的后代,还是一般的群众,青年学生,他都热情接我的父亲母亲,向他们问寒问暖,鼓励他们好好工作、学习、生产和生活。还用自己不多的工资给有困难的群众买衣、帽、鞋、食盐及锄头、镰刀等生活生产用具,并给他们送《毛泽东选集》和农业科学书籍及路费。

“文革”中,大学里搞武斗,父亲就让一些教授和医生到自己家里来住。后来在住院治病时,得知一些教授、专家被打成“反动资产阶级学术权威”,长期受到批斗或下放改造,父亲就鼓励他们,要他们相信党、相信人民,同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说医院缺少业务骨干,应将这些有知识才干的人放到相应的岗位上,发挥他们的特长,以利我们事业的发展。从此,一批知识分子得以落实政策,在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他们深深感受到党对他们的关怀和温暖。70年代副食品供应紧张,父亲曾多次亲自帮一些医生护士排队买菜、买肉,使这些知识分子安心工作。

父亲还对一些素不相识的病友,也给予热情的帮助。如东一位青年干部手术后感染而肿,需做第二次手术,他很悲观,父亲就鼓励他树立信心,战胜病魔,并给他垫支医药费,还叫家里炖鸡汤给他喝,使他很快恢复了健康。南宁市头村一位农民住医院,没有粮票和伙食费,父亲就把自己的粮票和钱给他,使这位病人及家人非常感激。父亲以诚待人,不摆架子,经常得到医院和病友的赞扬。1968,南宁市涨大水,市郊区一些村庄被淹,父亲就叫附近的一些农民搬到家里来住,并在我家里的阳台上养猪。他和群众始终保持着密切的血肉关系。

 

可亲可敬的严父

 

由于那时候的环境所迫和革命工作的需要,父母只有我这一个独苗。因为敌人搜捕父亲——“共匪头”和我—— 共匪,我们全家只能躲在深山老林,住岩洞,睡地下,过野人般的生活。我无法到学校读书,父亲就托人买了一本小字典,有时他教我,更多的时间是让我自己查字典学习,后来我长大一些了,就躲到外县去读书。从小父亲对我要求就很严,经常给我讲述毛泽东、朱德领导红军闹革命,以及邓小平、韦拔群领导的右江革命斗争的故事,用艰苦斗争的事迹来教育我。到我读中学时,他就给我看《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论持久战》、《论人民民主专政》等革命书籍。为了培养我成为革命战士,1945年父亲便与万冈中学党组织负责人黄宝山同志联系,将我从田阳中学转学到万冈中学,一边读书,一边进行党的地下革命活动,做学生运动工作。我就是这样在父亲的影响和教育下。逐渐走上了革命道路。

1952年,我由凌乐县来南宁学习,后分配到广西民族学院工作。1955年,父亲也从百色地区调到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工作。这样我和父母终于在广西解放后六年才得以团聚。1957年,我在父亲积极鼓励下,响应党的“好党员、好干部、上山下乡,到三大革命第一线去锻炼”的号召,和结婚刚三天的爱人一起下放到田阳县。这时,父亲由于长期在艰苦环境下革命斗争时下的支气管扩张病又犯了,经常咯血。但他仍严肃地对我们说:“这是党的号召,你们应该带头下去,至于我的病,组织会照顾的,你们放心去吧!”并送给我们马列著作和农业生产方面的书,以及锄头镰刀等劳动工具。

1966年初,自治区党委为了加强东兰县的工作,决定调我任东兰县县长。此时,我爱人还在河池地区搞“四清”运动。我的两个孩子,老大5岁,老二1岁多。父母年纪大,父亲又多病常住医院,无人照料,我心里很矛盾。父亲知道后,又一次积极支持和鼓励我,他说:“你年轻,应该到基层去锻炼,增长才干,扎根于群众中,把基础打稳。”并嘱咐我:“到东兰县工作,一定要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方针、路线、政策,要搞好团结,要坚持集体领导,依靠各族干部和群众,严格要求自己,要以身作则,虚心向老区的干部和群众学习,以焦裕禄为榜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建设好革命老区,过去我们老一辈打江山,现在就靠你们年轻一代来建设。我虽有病,组织会照顾。小孩就交给你母亲看管……”这样我们就愉快地去东兰工作。

父亲与世长辞已24个春秋,每当我想起他那慈祥的面孔和他战斗的一生,便思绪万千,心情难以平静,他永远是我的好爸爸,党的好党员、好干部、好领导。正如自治区党委在悼词中所写的:“黄举平同志在党的长期培养教育下,忠于党、忠于人民,五十多年如一日,为党的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坚持武装斗争,在白色恐怖的环境中,不畏艰险,英勇战斗。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他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积极工作,谦虚谨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作风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生活艰苦朴素,勤勤恳恳地为人民服务,为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父亲的高尚品德,深深地铭记在我心里,永远鼓舞着我们后人前进。

                                                   ——(原载《广西党史》2000年第2期)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