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璇英:缅怀我的启蒙恩师王义炽校长
1952年我在华侨中学读书,王义炽是华侨中学的党支部书记兼校长,他对同学们的思想很了解,经常结合大家存在的问题给同学们作形势报告。他的讲话浑厚有力,既实在又能激动人心,同学们很喜欢听他的报告。当时是解放初期,同学们虽然天天唱“社会主义好,共产党好”,但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认识还是很模糊。有一次他在报告中说:“社会主义好在什么地方,你们可以看看苏联,他们有洗衣机,有电视机。苏联是社会主义的老大哥,他们现在有的,我们以后也会有”。听了他的报告,再与我们当时经常看的苏联电影中所描写的苏联人民生活相比较,使大家感到,社会主义社会是实实在在的,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的生活,确实是值得我们向往的并为之奋斗的目标。这是确立我人生观的第一次启蒙教育。
在我的印象中,王校长对年轻人,既象严父,又象慈母。记得1955年秋,是我刚考入华侨中学高中的第一学期。有一天下午放学后,我和几个同学做完值日,当时天下着雨,我们都没有带雨伞,家比较近的同学先跑回去,我想还是等雨停后回去,就留在教室做作业。当时有一道数学题很难,我想了很久还做不出来,没有信心再做下去。我正准备收拾书包回家,猛一抬头,看见靠门口的椅子上坐着王校长,我吓了一跳,脱口而出“王校长!你来了多久?”王校长慈祥地笑着:“刚刚到,看你很专心,不想打扰,你就是璇英吧!”我感到很奇怪,全校有二三千名学生,他一个校长能随时叫出一个刚刚入学的学生的名字(我当时还不是什么大干部)么?“王校长!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你考高中的数学成绩是全市第一,已经出了名,要继续努力啊!”虽是淡淡的几句话,但我却意识到他已发觉我的畏难情绪。我的心跳了一下,脸刷一下通红。王校长好象没有注意我的表情,继续平和地说“老师们对你评价很好,你将来准备做什么?”我的理想是什么?这个问题我没有认真想过,但面对王校长恳切慈爱的眼光,使我忘记他是校长,没有畏惧情绪,倒像跟亲人聊天似的,“我很崇拜爱恩斯坦和居里夫人,我想学物理,将来当一名物理学家”。王校长听了很高兴,“好!好!好!我们国家要富强,要靠你们年轻一代,老一辈打下的江山,也要靠你们来保。”停了一下,他凝视着我,问:“你准备怎样实现你的理想?”“好好学习,考北京大学,学好过硬本领”,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对!对!但要学好过硬本领,就要有坚定为共产主义奋斗信念,就要付出艰苦努力,也就是要又红又专,你看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吧!”我点了点头,“保尔.柯察金就是你们年青人的榜样”。这时雨已停了,太阳也下了山,虽然我还想听他的教导,但他关切地说:“你一个小姑娘家,早点回家吧!以后有什么想法,可以找我聊聊”。
这次谈话,是我一生最难忘的一次。从此,保尔·柯察金和中国保尔一一吴运铎成为我崇拜和学习的偶像。“把一切献给党”、“人的一生是应该这样渡过的,当他回顾往事时,不因碌碌无为而感到耻辱”成为我的座右铭。我的人生观就是这样确立的。1956年刚满18岁,我加人了中国共产党,王校长是我们的党支部书记。我在入党申请书上写下的誓言就是:把一切献给党!
受王校长启蒙教育的决非我一个,他在华侨中学当党支部书记兼校长六年多的时间里,培养的学生近万名,他(她)们来自东南亚各国及汕头地区(当时包括梅州市、汕尾市、潮州市、揭阳市等)。王校长不仅在校期间培育他(她)们,而且关心他(她)们毕业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给我印象最深的是1984年,王校长到北京,约了北京体院的杨秀浩、北京大学的李德彬和我等人,商议成立华侨中学北京校友会。讨论时,王校长拿出随身带着的三本皱着皮的通讯录(显然是经常使用),上面密密麻麻地记着他在国内外学生的地址,凡是我们记不起来的,大部分在他的通讯录中可以找到。小小的通讯录就像是王校长这棵根深蒂固的千年老树系着的根须,由它联着世界各国由他培育出来的硕果。
敬爱的王校长永垂不朽!
2002年3月16日
作者1952年一1958年在华侨中学读初中、高中。1958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留北京大学任教。曾任汕头大学物理系主任、理学院院长。多次被授予广东省“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省市“巾帼建功先进个人”、“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是中国共产党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