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缅怀王义炽同志
王老与世长辞了。他在晚年,怀着对党的事业的忠诚,为了祖国的未来,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继续无私奉献,在我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为“关研会”的创建和发展,费尽心力
50~70年代,我曾在市教育局及中学工作,王义炽同志是我的老领导。1989年王老向我了解企业青年的思想状况,其时他担任市老干部关心青少年成长研究会会长,我在市塑皮分局宣教科工作,曾配合公司团委,对青工情况做过调查,我向王老提供了一些资料。及后,他得知我离休了,便动员我参加“关研会”。在众多老同志“离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感召下,我欣然应诺。人会后,我发现王老已逾古稀之年,却徒步(他年事已高不再骑自行车)挨家挨户,对离退休的老同事、老部下、老教师等,一个一个多次登门造访,发动他们加入到关心下一代的队伍中来。
为了推动市属金园区等建立基层“关心下一代”机构,王老亲自上门与区领导共商,连同电话联系前后不下数十次,在王老带动下,经过有关同志的继续努力,逐步建立起区一级关研机构。
1993年后,王老健康情况欠佳,几次住院。其他几位副会长亦有的年事较高,为了关研会的班子建设,王老带着虚弱的身体,亲自走访了至少五位从领导岗位退下的,有较高威望的领导干部,恳邀他们担任“关研会”的领导;在老干部门的关怀下,换届产生了新的领导班子。王老为“关研会”的组建、发展、壮大,不辞劳累,费尽心力。如今,市属各个区县市基本上都成立了“关协”机构,潮阳、澄海很多镇一级的关协也成立了,从而更大地发挥了老干部教育下一代的作用。
二、重视学习调研,重视“关协"自身建设
王老一贯重视学习,他常引用“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名言,强调老同志也必须加强学习和调查研究,才能跟上形势要求。他制订了定期专题学习制度,亲自汇辑有关资料供会员学习参改,备受欢迎。我本人就感到离休后参加集体学习,很受得益。
一次我到王老家,时逢春节,各家都在清洁卫生。王老的夫人向我诉说:“老王订了廿来份报刊,哪里看得完?堆满房间,连床底也塞满,这回我准备请人帮忙清理掉”,王老闻知,耐心劝说:“这些是有用的资料,无论如何不能当废旧报纸处理呀!”我恍然悟及,王老订阅那么多报刊,也是为了供大家共同学习所需。“关研会”自90—92年印发的学习参考材料有70余篇,仅93年介绍给会员参考的资料就有24篇(其中印发14篇),使会员在学习上得到方便和帮助,得益非浅。
三、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
王老的认真负责精神,也是令人十分敬佩的。建会伊始,机构尚未健全,许多会务,甚至是发通知、上街购买复写纸、复印、邮寄等杂事,王老都亲力亲为。一次由于电话不通,因时间紧迫,王老竟步行到我家,气喘吁吁的登上五楼,通知我参加会议。此事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内心十分过意不去,常以向王老学习来鞭策自己。
由于“关研会”是离退休同志的群众性组织,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必须与有关职能部门配合。王老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有丰富的经验,他十分重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三结合。鉴于我市这方面工作薄弱,王老更是不遗余力,为了推动“三结合”教育切实开展,亲自找有关部门领导,取得配合和支持。如取得金园区领导支持,定出新梅里管区作为试点单位,建立社教委员会(后因该管区拆迁任务繁重,试点工作中止);为了提高家教水平,又亲自联系取得广播电视局长批准,在汕头电视台和有线广播中,开辟家庭教育节目,每周一次,共播出婴幼儿、小学生、初中生家庭教育讲座22讲,受到家长的欢迎。
为了加强“三结合"的宣传发动工作,90年王老发表蝉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初探》一文,刊于会刊《为了下一代》,尔后还撰写了五篇有关“三结合教育”论文发表。1995年初,王老经过实践探索和广泛征集意见,春节期间,废寝忘餐,完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的建议》报送省市有关领导。为此,王老却因用脑过度、睡眠障碍而住进医院。
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王老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全力以赴,奉献一生。
四、对同志极端热忱
王老谦虚谨慎,平易近人,联系群众,关心群众。“文革”后他任市教育局长,为教师落实政策,解决各种困难……做了不少好事。王老逝世后,有两位同志悲痛地对我讲述以下往事:一位讲他生病住院,刚好与王老同一病房,谈及家属在外地工作,有实际困难,出院后王老帮助调动得到解决。另一位是儿子大龄,急于解决结婚住房问题,王老多方设法帮助解决。两位同志满怀感激之情,至今念念不忘,我深深为之感动。王老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从不以权谋私,他的操守得到群众交口称赞。
王老对老同事、“关协”的同志和学校老师,有病住院,必亲往探望;无论路程远近,多次靠双腿步行(有时老伴相随)。一次我到王老家不遇,他夫人告知:“老王早餐后到中心医院看望住院同志,不知为何至今未回?!”时已近午时分,正焦急等候,过了片刻,才听到王老带着疲乏脚步登楼回家。原来王老到医院,不巧该同志刚出院返家休养,便又转到干休所去探望。足见其对同志的深厚革命感情。探望病友本是平常事,但在平常中可见伟大精神。
还有值得记述的是王老对成立“市关工委”所作的不懈努力。1990年6月党中央批准成立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10月又在河南安阳召开关心下一代工作经验交流会,各地相继成立“关工委”机构。王老十分关注新形势的发展,回顾市“关研会”成立三年来工作中碰到的困难和存在问题,他极力主张学习先进地区经验,把“关研会"建为“关工委”,使关心下一代工作,在市党委统一领导下,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1991年3月由“关研会”出面向市委建议成立汕头市“关工委”,王老对报告作了认真细致的修改,特别补充了“在市青少年教育领导小组下面,设置办公室,配备专干,建立制度以加强具体领导”等内容。王老还亲向市领导口头作汇报提建议,由于领导会议多工作忙,他利用晨运时间,从平原新村慢跑到南北园,上班前访见市委书记,当面陈辞,取得领导重视。
王老还交代,将中关工委编辑出版的《关心献给下一代》书中有关党委加强关心下一代工作领导,以及一些地区先进经验文章编目开列给他复印,送领导参阅,推动市“关工委”的成立。
后来王老因健康原因,退任名誉会长,由“关研会”顾问庄明瑞同志和常务副会长黄光正同志继续努力争取。王老仍十分关心此事,自91年至95年前后向市委写书面报告建议共8次,争取市领导重视支持。
1996年7月市委决定恢复市青少年教育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配备专干2人,并批准建立青少年教育十大工作网络,在“关研会”基础上成立“汕头市老干部关心下一代协会”,列入十大工作网络之中,关心下一代工作从此拓开新的局面。
这期间,由于王老健康情况不好,一般会务我们都不向他汇报,免他操心,但上述王老一直关注而且是令人振奋的喜讯,我特地向他汇报,他听后露出满意的笑容,得到安慰。
1997年10月,王老走完了他的人生历程,他用实际行动实践了一个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誓言。他是一位值得敬重、值得学习的同志,以“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这话来称誉王老,他是受之无愧的。
安息吧,王义炽同志!
原载《为了下一代》第十五期
(作者系汕头市关工委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