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伟
王义炽校长为汕头的教育事业奋斗了终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他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桃李满天下,海内外都有他培育出来的学生,堪称一代良师,是深受大家敬重的教育家和领导者。
1948年我从乡下到汕头求学,人读海滨中学高中。次年10月29日,汕头市解放,王校长代表军管会进驻了海滨。学校改名为华侨中学后不久,取消训育处,成立校务处,李德纲、陈仲豪老师任教导正、副主任。王校长同他们一起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改造旧海滨,建设新侨中,学校搞得红红火火,生气勃勃。
解放初期,汕头百废待兴,情况相当复杂;南澳、海南尚未解放,敌机时常轰炸骚扰汕头。王校长教育学生要拥护共产党,热爱祖国,努力读书,支援前线,巩固和发展胜利果实。学校积极配合形势要求,派出学生代表参加市慰问团到前线慰问解放南澳的军民,又派团员干部李耐冰随船参加渡海作战,担任登陆南澳大军的翻译。南澳解放一周年时,又派学生腰鼓队前去慰问驻岛部队。时值朝鲜战争爆发,目睹战士们写血书誓死保卫边防的情景,同学们受到生动而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王校长还亲自向全校师生作报告,动员学生们响应祖国号召,报名参军,又在团员大会上要求团员起带头作用。一时全校男女同学包括刚回国的侨生几乎全都报了名,够年龄的都去参加体检。我因体检不合格,还在校长面前哭了一场。校长教育我,报国的机会多着呢,参不了军就安心读书,学校还有许多事情要你们协助来做。学校举行欢送会送走了一批批参军的同学,校长给他们披红戴花。同时还做好家访,让家长感到儿女参军,合家光荣。那时华侨中学在学校行政管理和教育改革、支援前线、支援灾区、社会宣传、文娱体育等方面,都走在市各中学的前列。
王校长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大力提倡尊师爱生。记得有一天我一拐一拐路过校长办公室,他关切地问我:“脚怎么啦?”听说我是被铁钉扎破了脚底,马上说:“这可马虎不得!”当即写了一张条子,让我上医院免费打针包扎伤口。他爱生如子的一片爱心,令我至今难忘!
校长总是以德育才,坚持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调动青年人的积极因素,引导他们前进。1950年春,政府邀请各中学学生代表参加汕头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原名单没有若瑟中学的代表,该校找团市工委、市学联反映意见。经过慎重研究,决定由我(代表学联)退出,将名额让给若瑟中学。我虽然服从决定,心里还是感到委屈。校长知道后却高兴地不仅私下还在全校大会上表扬了我,说我二话没说,就服从组织决定,是觉悟高、识大体、顾全大局的表现。他的赞许使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树立了整体观念。又有一次,学校参加游行,走到外马路,有同学反映这时路上有钉子扎脚,我走出队列外观察,果然发现有人向队伍扔钉子,我向他追过去,但追到一条昏暗的小巷口后没敢再追下去。第二天我将这件事报告校长,他没有批评我,只是教我以后遇到这种情况,胆子要大一点,要带动大家穷追,既要勇于又要善于与坏人坏事做斗争。在那难忘的岁月里,受到校长春雨润物般的教诲,至今犹历历在目,铭刻心中。
高中毕业前夕,团市工委决定要我前去工作。我征求校长的意见,他思忖了一下说:也好,你就参加工作去吧,你还年轻,要走的路还很长,就到革命队伍中去学习锻炼吧!这样,5月底我离开了学校,6月底又告别校长到团华南工委去。1954年校长到省里开会,还抽空找到我,询问我的工作情况。当他得知我获得模范团员奖状时,高兴地鼓励我要继续努力,树立远大理想,争取入党,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奋斗终身。1955年我被评为华南直属机关先进工作者,同年加人中国共产党。次年又被推荐到中国青年报社当记者,从此走上专业新闻工作者的道路。
光阴流逝,师德长在。校长遗爱永留学生心中。
2002年5月于北京(作者系水利部机关报《中国水利》社长兼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