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庭声
王义炽同志一生立足教育事业,凡是有利教育事业的,不论大事小事,都予以关心和支持。
这样的事情很多,以下仅举几例:
一、责任心很强
1949年我在河婆工作。是年秋,党组织通过地下渠道,介绍一位从香港回来的梅县青年(名叫陈筱玉)到内地工作。王义炽同志时任潮汕地下党第二工作团团委,经手介绍陈筱玉同志到刚刚解放的河婆镇工作。我们学校曾被誉为“革命文化的摇篮”,其时正在清理教师队伍,正需要新鲜血液输入,该同志有文化,遂被安排在河婆中学当教师,成了我的同事。后来他又调回梅县工作。及至他到龄要办离休手续时,梅县有关部门不同意,说解放前享受供给制才可以办理离休,在学校领工资(当时是折合大米发放),不符合办理的规定。后来河婆中学十多位有同样经历的教师都各自取得有关证明全部办理了离休。陈筱玉向王义炽同志求助,他听了很不理解,说:“我当时是介绍你入伍的,当教师是当地党组织的安排。人家放弃香港的优裕生活跑到山区来参加革命,一样干革命,怎么可以重武轻文?那时河中没有实行供给制,是按供给制的标准发给教师生活费的……”立即给陈筱玉出具详尽的证明,使之顺利地办妥了离休手续。事后陈筱玉将这件事的整个过程告诉我,对王义炽同志感激不尽:“事隔40多年,他是这样的实事求是!”他对同志真是关心到底,负责到底。
1951年,我爱人吴纯壁(美娥)听到政府广播,知道市里要举行教师培训班,就去报名。但按规定必须携有读书和教书履历的相关证明。她是在家乡就读于抗战时期疏散搬迁到揭西顶埠的海滨中学的,过后海滨中学又迁移去普宁流沙,她没有随学校搬迁继续读书,而是留在家乡顶埠教书,这样她就没有拿到毕业证书。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到已经改了校名的学校去请求开给学业证明。王义炽同志时任华侨中学校长,听说是为了报名参加教师培训班用的,马上派人查找学生内册,具实开出证明。这件事让我爱人念叨一辈子:我们与王义炽同志毫不相识,学校搬迁时他还未到校工作,他本可推脱掉,可是他没有,反而热情相帮。他对人真是太负责任了。
这件小事也看出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忠诚,“爱屋及乌”,他对有志于教育事业的年轻人也是那样满腔热忱地关爱。
二、善于“弹钢琴”,必要的事情亲自过问或亲手抓
1957年,我看见报上登了征集革命历史文物的告示,就把家里保存的一枚“广东全省轮渡船务总工会岭东分会"证章献给市委宣传部,并附文字说明。该证章是与省港大罢工有关的证物,很精致,上面是一个地球,地球上有一个铁锚,象征全世界工人阶级团结起来。证章送去好久都没有回音,我只好无奈地渐渐淡忘这件事。不料忽然有一天收到一封落款中共汕头市委办公室的来信(我至今还保存完好),信上称:“你送来证章一枚及说明已收到,交领导看后感到很好。因经手同志出发去了,故拖很久才给你复信,请原谅吧!该证章属革命文物,已转给本市文化馆。你尚保存的前游击区“流通券”一张,最好送我们集中保存,作用较大。……如你有其它革命文物,希望送交党委。如知道其它同志有保存其它文物,请介绍给我们去索要,以给党作总结工作经验和修编党史之用。”过后我遇到时任汕头市宣传部副部长的王义炽同志,他亲切地问我:“你收到信了吗?不复是不象话的,我已经督促人复信了……”此时我才知道,他有看到这枚证章,这件事是他经管的,也才知道,复信中传达的是他做好征集革命文物工作的指导思想。
我在金山中学担任总务主任时,曾根据实践,写了一个有关自行利用边角料就地生产制作玻璃教学仪器,避免统一从省里领用造成的运输损耗,以节省开支的报告给地区教育局。1958年,汕头市教育局派我和其它三个同志参加省教育厅举办的有关辅导如何应用、保管教学仪器的会议。因我自始至终参加整个会议,回来后向时任市教育局局长王义炽同志作了完整详尽的汇报。他听后非常满意,非常重视,马上作出决定,由我向全市各中学管理教学仪器的同志传达省会议精神,他亲自主持会议,并在会上作了动员,强调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作为一个市局的第一把手,他的工作是很多的,但他对这样一件事的重视,亲抓亲管,使我感动。他是一个善于“弹钢琴”、善于协调、懂得领导艺术的好领导。
三、深入学校,关心师生生活和学习
王义炽同志工作作风非常深入细致,作为汕头市教育局局长,他经常深入学校,别的学校我不知道,金中他就来过多次。他来后不是听听学校领导汇报就走,而是深人到教室和教师的宿舍里去,与师生们座谈,广泛倾听师生们的意见和建议。
金中是一个寄宿学校,总务工作非常繁忙,千多人住在岩石山上的吃喝拉撤、水电道路等设施的维护修理及学生困难生病补助和助学金的审查等等,我常常吃顿饭都不得安宁,老有师生来反映问题要求解决,因此,整天忙于事务的我对外界接触较少,而校长也要我留在校内,不喜欢我外出。王义炽同志对我的辛苦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我曾连任岩石片人民代表。1964年我突然接到去汕头市政协参加学习讨论的通知。当时他兼任市政协教育小组组长,这样做无非是让我通过参加社会活动,接触社会,开阔眼界。虽然后来由于校长的反对,我只去过两次,就再也无法继续参加政协的活动,但我深深感受到王义炽同志对下属政治上的关心和爱护。
他对下属生活上也是很关心的。1980年一次调整工资,汕头市教育局在六中礼堂召开布置调资工作的会议,我和金中的人事科长两人前去参加。我亲耳听到王义炽同志在会上提出:以前总是强调以教师为主,调资都照顾第一线的教师,这是对的。这次也要照顾后勤工作的同志,特别是那些即将离退休的老同志。他们辛劳一辈子,工作繁忙,工资不高。现在社会风气变了,对外联系公事还要自己掏钱买烟应酬……这些话使我深受感动。那年我也正面临离休,虽然我后来并没有在这次调资中得益,但我仍很感激他对后勤人员的体贴和理解。每次调资的名额总是有限,我从不与人争,安于清贫,宁愿清廉,以校为家,只要能为教育事业多做贡献我就很满足了。但对比王义炽同志,几十年辛辛苦苦,不为钱,不为名利地位,一生最终换了个好名声,晚年还让人尊重,我就望尘莫及了。
四、诚挚待人,毫无官气,是老同志的好朋友,人民教师的典范
王义炽同志是个老实人,他平易近人,待人接物非常诚恳;他没有官架子,路遇相识的老同志,他都与人热情握手亲切寒暄;他对人循循教导,耐心细致,处处起着模范作用。
1992年重阳节,汕头市教育工会组织离退休老教师到岩石活动,他不去登山而是带了好几位老同志到我家里去看我,大家相聚甚欢,还在一起摄影留念。
他真是教育的老前辈,人民教师的典范。
2002月3月5曰
(作者系原广东金山中学总务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