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王雪苔:不辞辛劳

不辞辛劳,为针灸在国际上广泛传播铺路架桥 自1987年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成立以来,王雪苔又自觉地肩负起让国际社会正确地认识针灸医学的重任。虽然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对自然疗法的兴趣日益增长,但因认识与目的的不同,各国政府对待针灸的态度也大不相同,各国能够使用针灸疗法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而各国针灸发展的态势也各自不一。既有已经立法,把针灸作为独立的卫生保健体系加以认真管理的,也有欲将...

王雪苔:学术上虚怀若谷

学术上虚怀若谷,兼收并扬,倡百花齐放 王雪苔对针灸发展潮流的把握,来源于其对针灸学术发展史研究的深厚功底。我国古代针灸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流派纷呈、各逞其技的学术史,今人更应该以博大的胸怀接纳和承认各种有益于提高治疗水平的新生疗法。比如,对全息生物学与针灸理论的结合而诞生的各种微针系统,王雪苔认为中医古代就有用于诊病目的的面、舌、眼、耳、手等局部望诊、触诊方法,因而面针、舌针、眼针、耳针、...

王雪苔:独具战略眼光

独具战略眼光,牢牢把握现代针灸学术发展方向 如果说上述我国针灸学发展史上的几件大事昭示着一些历史的必然,是时代选择了王雪苔。那么在针灸学术研究上,能够透彻了解学科特点,从而牢牢地把握住学科发展方向,则是王雪苔独特的战略家气质使然。 新中国诞生之初,我国与原苏联有着密切的科学技术合作关系。1955年春王雪苔曾召集有北京医院苏联内科首席专家瓦格拉力克教授和针灸所有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会上...

王雪苔:站在历史发展的潮头

站在历史发展的潮头,参与创造现代针灸发展史上的多个第一 20世纪50年代初,中华人民共和国百废待兴。由于鲁之俊等人的积极倡导,针灸疗法在延安时期、解放战争中就为保障部队的战斗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因而,新生的中央政府对中医乃至针灸疗法都持有积极的扶持态度。1949年北京和平解放之后,华北卫生学校迁至北京,王雪苔协助朱琏创建了直属于中央政府的第一所有关中医的研究所针灸疗法实验所,这个实验所就是现在...

罗瑞卿大将的故事:志士暮年 壮心不已

1977年8月12日,党的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召开,罗瑞卿在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随后又在19日的十一届一中全会上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常委、军委秘书长。 对这位文化大革命中遭受林彪一伙残酷迫害和百般折磨的共和国大将而言,这次任命其实该叫复出工作。早在1959年,罗瑞卿离开公安政法战线回到军队工作时,他担任的众多职务中就有军委秘书长一职。不过,那时的罗瑞卿只有53岁,虽说年过半百,精力却充沛得令人惊叹。据...

陈秉聪-主要贡献

他积极参加筹建山东工学院(现山东工业大学前身)和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现吉林工业大学前身)的工作,为新中国汽车、拖拉机专业培育了几代专业技术人才。1949年6月,山东全境解放,他应聘到潍坊市华东高级工业学校任教。不久,又调去济南协助张协和同志筹建山东工学院。当时,十多年的战争刚结束,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学校只能供给他家的吃住和穿衣。在潍坊市时,住在老乡家里,每天教课之余还要挑水、劈柴,玉米和小米...

陈秉聪-技术成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科学的春天降临神州大地,科学试验的条件和手段不断得到改善,为陈秉聪大展宏图提供了空前未有的机会。他也看到中国的松软土壤不仅有水田,还有沼泽、海涂、河滩、沙漠等等,这些地带不仅在农业发展上具有开垦的价值,而且大多数是中国蕴藏石油的宝地。然而,这些地带的车辆通过性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地面车辆界没有解决的技术难题。陈秉聪从自己多年的科研实践认识到,解决这样一个难题,靠常规的轮胎...

陈秉聪-主要论著

1 陈秉聪,顾品锜.拖拉机理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64. 2 陈秉聪.土壤车辆系统力学.北京:农业机械工业出版社,1981. 3 陈秉聪.步行车辆理论及脚踝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 4 陈秉聪.水田拖拉机行走机构的初步研究.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学报,1956(1,缺页). 5 陈秉聪.刚性轮在松软土壤上的滚动阻力.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学报,1958(1,缺页)....

张云逸在右江的活动

1929年12月11日百色起义,中共中央任命张云逸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长。右江活动这段历史,在张云逸从事革命斗争的一生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一)   1929年6月,新桂系军阀在蒋桂战争中失败。广西左派军人俞作柏、李明瑞掌握了广西军政大权。他们要求与我党合作,党中央便利用这一机会,派邓小平等一批共产党员到广西。那年7月,张云逸通过社会关系,从广州到达南宁找俞作柏。经过党的...

武德英风正气豪——张云逸大将纪念馆观后

陈淀国   居海南旅游东线第一站的文昌,历史久远,人杰地灵,三面环海,生态宜人,一向被誉为文化之乡、华侨之乡、将军之乡、排球之乡和椰子之乡。天然资源,得天独厚,南国风光,特色浓烈,在全国乃至世界享有胜名的景物、景观,就有二三十处。在小住琼海的工作间隙,我忙里偷闲,专程去拜访了著名军事家张云逸大将的故里。   天近六月,骄阳似火,但坐落在文昌市文城镇文建路51号的张云逸大将纪念馆,宛如苏州园...

张云逸将军轶事

我在解放军总政治部《星火燎原》编辑部工作期间,曾替已故张云逸大将代笔过几篇文章。1964年冬,为了进一步修订《百色起义与红七军》及《一次重大的失策》两篇文章,也为了搜集更多的素材,我随张老来到广西南宁,住在东郊的一座宾馆里。张老曾多次邀请当年的老战友来此聚会,并带我去各处拜访红七军老战士。因为和张老住在一起,闲谈的机会多,话题有时就不完全局限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想到什么就谈什么。有时是在散步...

新四军名将—张云逸

张云逸(18921974)原名张运镒,又名张胜之。广东文昌(今属海南省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师参谋长。1929年12月,与邓小平等领导百色起义,创建右江革命根据地,任中国工农红军第7军军长、参谋长,1931年春任河西总指挥部参谋长,后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参谋长兼作战局局长。193年任粤赣军区司令员,后任红军总司令部兼第1方面军司令部副参谋长和作战部部长。参...

开国大将张云逸

《海南人民的儿子开国大将张云逸生平展》,2009年9月10日上午在省博物馆开展。人们怀着无比怀念和崇敬的心情,透过一批珍贵的图片和实物,追思这位海南文昌人的卓越功勋和优秀品格。   省委副书记、省长罗保铭,省政协主席钟文,省委副书记于迅,省委常委、海口市委书记陈辞,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谭力,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毕志强、康耀红,省政协副主席张海国,省军区司令员黎仕林,南航部队副政委杨东升,武警海南总...

陈火旺——快马加鞭未下鞍

人到中年,陈火旺在计算机科学事业上焕发的能量越来越大,生命之火越烧越旺,祖国和人民赋予他的使命也越来越重。 80年代,国防科委任命他为国防科技大学计算系兼计算机研究所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他成为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学科博士生导师;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推选为副主任委员;并当选国家863高技术计划信息领域第一届专家委员会委员。 1987年8月至1992年10月,他被中央军委任...

陈火旺——第一台巨型计算机“软老总”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慈云桂、周兴铭、陈火旺、陈福接、胡守仁等一批计算机专家的卓越贡献,使国防科大成为国内一流的计算机科学研究基地。 1978年3月,邓小平同志亲自决断,把研制每秒运行亿次的巨型计算机的任务下达给国防科大计算机研究所。 刚过不惑之年的陈火旺成了亿次巨型计算机攻关主将,被任命为软件系统总负责人。 陈火旺深知责任重大。如果把计算机硬件比作舞台,软件...

陈火旺——动乱年代跳槽的“燧人氏”

十年动乱,乌云漫天。陈火旺回到上海复旦,校领导和专家教授早已靠边站,或被批斗,或被关押;教室、实验室全部尘封,校园里高音喇叭鼓噪不休,造反派的大字报铺天盖地。 面对这种状况,满怀报国之志的陈火旺心在颤抖、在流血:世界上科技革命浪潮叠涌,西方发达国家已将计算机科技作为一种战略产业在加速发展、推进。而我国刚刚起步的计算机科学研究竟被政治风暴摧折了。天予不取,必受其殃;时至不收,必遭其咎。中...

陈火旺——勤奋痴迷使他打下厚实的根基

1953年秋天,陈火旺中学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复旦大学数学系。 在复旦大学这座知识殿堂里,陈火旺多次聆听了闻名国内外的老教授讲课:微分几何学派的创立者苏步青教授为他们这一届学生讲微分几何;著名数学家陈建功先生教函数论,著名教育家杨武之教高等代数。老师们知识渊博,诲人不倦,常常把学生们引入数学思维的后花园。数学基础一直较好的陈火旺更是珍惜机遇,自强不息,饥渴而贪馋地吸吮于百花丛中,酿制芬...

儿子眼中的父亲——王树声大将

父亲有强烈的自责精神,是写检查最多的将军 以单纯的观点看军事,军事是艺术。以政治的观点看军事,军事是政治的最高表现。大的战略方向正确了,小的战役和战斗才会有兵戈也是艺术的感觉。红军十年,王树声运兵沙场,出生入死,有能攻善守、智勇兼备的美誉,带出了一支特别能打仗的部队。1973年,毛泽东主持八大军区司令员调动,其中有6位司令员是王树声红军时期的部下。 然而,就是这么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在生命...

一代名将树丰碑 军科著文纪念王树声大将

军事科学院   王树声同志是我党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我军军械装备工作和军事科学研究事业的重要奠基人和卓越领导者。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一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第八至第十届中央委员,中央军委委员,曾任国防部副部长,解放军总军械部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第二政治委员。他戎马一生,赤胆忠心,鞠躬尽瘁...

王树声大将的公仆情

王树声,共和国十位大将之一,1974年与世长辞。凡是见过和熟悉他的人,至今还传颂着他甘做人民好公仆的许多故事。     婉拒配新车   新中国建立后,王树声相继出任湖北军区第二副司令员、中南军区副司令员、总军城部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兼第二政委、国防部副部长等要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接规定,他除专车外,还可以配一辆生活用车,但王树声大将却一再婉拒给他再配车。他说,国家现在还有很大困难,...
  共13474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