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段德彰:只要我有吃的,就不会让你们饿肚子

段德彰,于都县人。新中国成立后,任海军青岛基地政委、海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东海舰队第二政委、南海舰队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50年,离家20年的段德彰带着革命胜利的喜悦,第一次回到了故乡于都县车溪乡。望着家乡依然贫脊的山川,想起当年和自己一起离乡的11位好伙伴,段德彰心酸血热,他当场向处于贫困中的乡亲们许诺:从今往后,只要...

段德彰-事迹

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大力发展老区经济 1950年,离家20年的段德彰带着革命胜利的喜悦,第一次回到了故乡于都县车溪乡。此后,在1984年,段德彰再次回到于都,看到解放了30多年家乡人民生活至今仍没有富裕起来,还有6个山村近万人口的生产、生活用电还没有解决,段德彰寝食不安。他想,自己给乡亲们寄钱寄物,只能弥补少数人一时的衣食之缺,却消除不了贫困之根,要彻底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只有帮助他们大力发...

精神的力量

  初识安先生是在几年前,只听说有安先生利用业余时间创办了一份在全国漫画界颇有影响的小报。  得以见面后,安先生给我的印象是极朴实、淳厚。后来得知,为了这张小小的报纸,安先生可谓是呕心沥血、惨淡经营。为了筹措经费,他竭尽全力、节衣缩食、把微簿的一点薪水,甚至把妻小千辛万苦卖纸袋挣来的几个钱都用到了这张报纸上。年逾七旬的老母盘坐在砖垛般的信封堆里,用颤巍的手把一张张邮票贴上去;十几岁的小儿帮他...

铁道卫士

白山兮高高,黑水兮滔滔 1919年,我爷爷夏曾纲出生在辽宁省凤城夏氏家族,祖先是满洲白旗贵族,清朝灭亡后在凤城经商,受家庭出身的影响,他从小就拜老师学习《论语》《孝经》,浓厚的文化氛围,养成了他仁义知孝、宽容温厚的性格,1939年爷爷娶了同样大家出身的奶奶吴文芳,1940年爷爷去奉天铁道学院学习机械工程。 1945年新中国成立,国家号召年轻人开发北大荒,可能是学习期间受到先进思潮的影响,爷爷和...

档案资料

中文名: 孟祥斌 ...

回忆长太雷:瞬间的记忆

1922年7月6日,对于瞿秋白与张太雷这二位年青人而言,是个特别难忘的日子,在这一天,作为中共派赴共产国际的第一次使者,张太雷以中共早期组织正式代表的身份出席了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而他亲自介绍入党的同窗好友瞿秋白也以记者身份列席了会议。在克里姆林宫安德莱厅,他们第一次见到国际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和其他一些共产国际的领袖们,这些领袖的大名,在国内时就己如雷贯耳,如今是能亲眼见到并聆听列宁的报告...

张太雷烈士的女儿张西蕾回忆

记忆中的父亲   1920年10月,李大钊在北京成立了北京共产主义小组,22岁的父亲加入。从此,父亲踏上了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革命道路。   父亲参加革命后很少回家,母亲和祖母也不知道他在外面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是有时父亲会突然在晚上回到家中,住上几天又从屋后的小河边乘船悄然离去。这条小河与京杭大运河相通。在我降生前,父亲还成就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两个第一。   1921年,共产国...

张太雷:共青团的创始人和领导者

1927年12月12日,即广州起义的第二天下午两点多,一辆插着红旗的敞篷汽车驶出起义总部向大北门奔去,那里枪战正急。车上坐着共产国际代表纽曼和这次起义的总指挥张太雷。   车至惠爱西路,前面突然出现一群便衣。这些工贼组成的反动武装一声呼啸,散到路边举枪便射。张太雷身中三弹,倒在车内牺牲。   那年,张太雷年仅29岁。他是我党第一个牺牲于战斗火线的中央政治局成员。   张太雷原名椿...

张太雷个人贡献

张太雷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创始人之一。五四运动期间,张太雷是天津地区爱国运动的骨干,与周恩来等结下战斗友谊,并作为天津学联的代表赴北京结识了李大钊等人。1920年春天,共产国际代表魏金斯基等来华与李大钊、陈独秀商议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事宜,张太雷担任翻译。随后,他参加了北京的共产主义小组,接着组建天津社会主义青年团小组,任小组书记。1921年6月,张太雷陪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先后多次与北京的李大钊...

张太雷身世背景

张太雷的祖上,是常州有名的世家。高祖为清乾隆年间的太学生,事母至孝,兄弟友爱,时人仰慕,称张府为仁让堂。地方志上有传。天津大学张太雷像他的曾祖以经商致富,秉性仁厚,为赈灾捐赠了大量钱粮,朝廷奖以翰林院孔目衔。祖父是五品候选知府,祖母贤淑,精于书算,持家严谨,为人所敬。他父亲亮采虽为县邑痒生(秀才),但早已家道中落。只得长年寄居在操小手工业的岳父薛锦元家。   1898年6月17日,张太雷诞生在...

张太雷人生经历

1898年6月生,江苏常州人。   1915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学法科学习。1919年投身五四运动。   1920年10月参加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积极开展工人运动,与邓中夏到长辛店组建劳动补习学校,培养了北方铁路工人运动的第一批骨干。后到天津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1年春赴莫斯科,任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中国科书记。多次陪同共产国际派到中国的代表会见李大钊、陈独秀等,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的活动...

忆武衡二三事

武老离开我们已经5年了。我正是从他身上才懂得了,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也有英雄。 威武不屈 我第一次见到武衡,是在文革刚开始的批斗走资派大会上,内容大概是追问韩光反党集团,要求韩光等领导人交待。当会场高呼打倒韩光反党集团时,只见韩光和武衡拒绝举手。于是他们被狠狠地按下头,扩音器中打倒之声此起彼伏。随后质问:为什么不举手?!武衡强硬地回答:我们工作中可能有错误,但我们不反党,也没有集团。如果长期...

武衡-海洋调查

中国早期海洋科学事业最初作了全国海岸带调查、海洋科学综合普查、中越联合北部湾调查等,并成立了山东海洋学院。国家科委海洋组1963年3月在青岛召开会议,制订了中国十年海洋科学发展规划(草案)。由于中国过去海洋工作基础薄弱,解放后虽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些海况资料,但随着工作的深入,越感到与国际水平差距大。特别是没有一个专管机构,工作分散,资料不集中,人员、器材、船只各搞一套,很多困难、问题无法...

武衡-筹建机构

由于武衡在东北卓有成效的工作,于1954年1月被调到北京,任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他拜会郭沫若院长时,郭对东北分院的工作倍加赞赏,希望把他们的经验推广到全国。他刚到任,就协助郭沫若院长起草了《关于中国科学院的基本情况和今后工作任务的报告》。此报告于1月28日经政务院批准,成为中国科学院以后多年的指导方针和行动纲领。 按此报告精神,中国科学院成立了学术秘书处并筹组4个学部(后增至5个)。武衡负责...

张思德:领袖追悼的战士

背 景   张思德牺牲后,毛泽东发表了传扬天下的《为人民服务》。   1944年9月8日,即张思德牺牲后3天,中央直属机关在延安凤凰山脚枣园操场上为他举行了约千人的追悼会,毛主席亲笔写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下午1时以后,毛主席迈着沉重的步子走上祭台,作了题目是《为人民服务》的演讲。   毛主席的讲话,是深知张思德的经历有感而发。张思德是革命队伍中的普通一兵,在战斗...

踏着张思德的足迹

张思德的战友、红军老战士杜泽洲和张思德同龄同籍同时入伍,亲眼目睹了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桩桩事例;在延安的枣园广场,他亲耳聆听过毛主席的惊世宏论《为人民服务》;在各级工作岗位的40多年中,他踏着张思德的足迹,实践张思德精神;离休后,他奔波在京城的大街小巷,将张思德精神传播到千家万户,他就是张思德的战友、北京卫戌区副军职离休干部杜泽洲。   阳光下,86岁的杜老迈着稳健的步伐向我们走来。...

想起了心中的英雄张思德

怎么想起张思德来了,原来2004年的9月5日,是中央警卫团警卫战士张思德同志牺牲60周年,9月8日也是毛泽东为悼念张思德同志而作著名讲演《为人民服务》60周年。想起了张思德,因为张思德同志只是一名普通的中央警卫战士,1944年9月5日,在陕北安塞县山中执行烧炭任务时,因炭窑崩塌不幸牺牲,当年的9月8日,毛泽东主席、中央直属机关和中央警卫团的战士们在延安凤凰山下枣园沟口的操场上为张思德举行追悼大会,...

张思德:一个光辉的名字与一支军队的历史

1944年9月8日,延安枣园沟口西山脚下,毛泽东在中央警备团战士张思德的追悼会上发表了一场动情的演讲。他把张思德身上闪光的思想和品德,凝炼为五个大字为人民服务!   八一前夕,我们拜访了张思德生前战友、北京卫戍区副军职离休干部杜泽洲。他和张思德同籍同龄又同时入伍,亲眼目睹了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桩桩事例,现场聆听了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抚今追昔,这位已经92岁高龄的老人心潮难平。 ...

张策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1月20日电 (记者尹鸿祝)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纪检领导干部,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张策同志,于1月8日在京逝世,终年88岁。 张策逝世后,胡锦涛、吴官正、刘华清、薄一波、宋任穷和段君毅、姬鹏飞、习仲勋、郑天翔、韩光等以不同方式表示悼念。尉健行、曹志、韩杼滨和马文瑞等参加了今天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的遗体送别仪式...

张思德:长征前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1944年9月8日,平凡而伟大的战士张思德牺牲后的第三天,延安各界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下午一点,毛泽东同志迈着沉重的步履走上台,作了《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从此,张思德的名字与为人民服务紧紧联系在一起,家喻户晓、广为人知。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而张思德是经中央军委批准,在全军连以上单位悬挂画像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七英模中惟一参加过长征的英模,因此,采集和挖掘他长征前后的事迹,...
  共13486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