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找陵园最后一位烈士 倾听妻子对丈夫的回忆

何渠若,1938年毕业于广东大埔中学,随即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团政委、副师长、师政委、军政治部主任、军副政委、沈阳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等职。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1971年任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朝中方面中国人民志愿军委员首席代表。1973年9月12日,不幸牺牲在谈判斗争的岗位上,享年53岁。   戴敏,原名沈德芝,1943年离开家乡...

史籍记载

荀子的生平活动,《风俗通义穷通》记载:齐威王之时,聚天下贤士于稷下孙卿有秀才,年十五始来游学。在公元前286年,齐灭宋,《盐铁论论儒》谈到齐闵王骄傲自大,诸儒谏不从,各分散。这时,荀卿向齐相进说:处胜人之势,会胜人之道,指出:当今巨楚在我前面牵系着,大燕在我后边威逼着,劲魏在我右边钩取着,一国策谋,三国必然乘机进犯,这样,齐国必然导致四分五裂,国家将有灭亡的危险。(《荀子。强国》,下引本书,只注...

何鲁传奇

美国人愿五十万美元在他死后买下他头颅   何鲁(1894-1973),字奎垣,四川广安人。数学家,最早将近 代数学引入中国的先驱之一,在民国时期的科学界、教育界、文化界 具有极高声望。   有许多关于何鲁的传奇。其中最玄的一则流传于上世纪三四 十年代:因为何鲁智慧超群,美国人愿以50万美元在他死后买下他的 头颅,以供研究。   记者向何鲁的儿子何培炎求证。何培炎听后大笑,称自己很早...

国父之子孙科

  孙科逝世后,蒋介石评价他气量恢弘,才识远大、功在国家,声驰寰宇,颇多溢美之词。客观上来看,这种措词中有许多为逝者讳的客套成分,真正用来评价孙科,肯定不能算是完全贴切。一位研究孙中山先生多年的教授说到孙科的时候,坦言自己研究过程中并没有加以特别的注意,认为他虽然很早便投身国民革命,且长期居于国民党政府的高位,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终究只觉得他是一个平常之人。   孙科先生与其父孙中山先生比起来,...

韩非的思想

韩非虽死,但他的思想却在秦始皇、李斯手上得到了实施。韩非著作吸收了儒、墨、道诸家的一些观点,以法治思想为中心。他总结了前期法家的经验,形成了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思想体系,被称为法家之集大成者。 韩非着重总结了商鞅、申不害和慎到的思想,把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融为一本。他推崇商鞅和申不害,同时指出,申商学说的最大缺点是没有把法与术结合起来,其次,申、商学说的第二大缺点在于...

董仲舒主要经历

董仲舒一生经历了文景之治,汉武盛世,这是西汉王朝的极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力空前强盛,人民安居乐业。在思想文化方面,汉初社会也是宽舒自如的。孝惠帝除挟书之律,置写书之官;武帝时又广开献书之路。很多因秦始皇焚书坑儒而秘藏起来的儒家典籍,纷纷再现于世间;很多退避于草野的儒学之士,也渐渐走出了山林。民安于太平,士乐于学业,于是讲学通经之士,再聚徒众,复兴儒业,儒学阵营,陡然大具。经师们为了经世...

董仲舒与胡母生

五经之中,董仲舒最擅长的是《春秋》公羊学。《春秋》本是孔子依据鲁史修撰的一部政治史。据说孔子晚年见道之不行,于是以著作史书褒贬历史的方法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伦理观念。为了避免政治迫害,孔子在属辞比事上常常使用隐晦的语言,其微言大义,只口授给弟子,并不笔之于书。孔子死后,弟子各以所闻辗转传授,于是逐渐形成不同的《春秋》师说。汉代流行有五家:即公羊春秋、谷梁春秋、左氏春秋、邹氏、夹氏等。其中邹氏无...

宋家长女宋蔼龄

说起宋氏一家,尤其说起宋家三姐妹在20世纪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影响,也许人们更多的是关注宋家二女儿宋庆龄和三女儿宋美龄。 宋庆龄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夫人,在孙中山为推翻清王朝帝制政权,结束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 推行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致力建设民主国家的革命斗争中,宋庆龄先是作为孙中山的秘书,后成为他的夫人,与孙中山风雨相随,患 难与共,为孙中山的革命事业起...

佛教修行正果 ----- 六祖慧能

禅宗自达摩祖师传入,至六祖慧能教化,大行於世,因此,史学家视慧能为中国禅宗的真正创始人。 慧能,俗姓卢,广东人,幼年丧父,後以劈柴为生,瞻养老母。有一次,慧能上市卖柴,见一人正在读《金刚经》,声音朗朗,义理深微,禁不住立足倾听良久,感悟颇深。他随即问那人道∶「先生读的是什麽经啊?」对方回答∶「是《金刚经》。」慧能又问∶「您是从哪里学的?」对方回答∶「从河北黄梅山五祖弘忍学的。」慧能於是托邻人...

周敦颐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

周敦颐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清代学者黄宗羲在他的《宋儒学案》中说道:孔子而后,汉儒止有传经之学,性道微言之绝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若论阐发心性义理之精微,端数元公之破暗也。他继承《易传》和部分道家以及道教思想,提出一个简单而有系统的宇宙构成论,说无极而太极,太极一动一静,产生阴阳万物。万物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太极图说》)。圣人又模仿...

军号“吹”遍全世界的谢立全

谢立全(1917-1973),江西省兴国县樟木乡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二十一军一二三团连政治指导员,红三军团第五师政治部青年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大队政治委员,广东游击区第二支队副司令员,珠江部队副司令员,中路游击队指挥部副指挥,中区抗日纵队副司令员,广东人民抗日军参谋长...

王弼学术贡献

王弼人生短暂,但学术成就卓著。他著有《周易注》、《周易略例》、《老子注》、《老子指略》、《论语释疑》等数种。但其成就,不在于著述数量,而在其质量,在于其创见。他注《周易》一改汉人支离烦琐的传统方法,不用象数,而用《老子》,以老子思想解《易》,并阐发自己的哲学观点,在学术上开一代新风正始玄风。王弼的易学观体系庞大,内容深奥。王弼综合儒道,借用、吸收了老庄的思想,建立了体系完备、抽象思辩的玄学哲学....

博学奇儒王充

王充祖籍是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系元城王氏之后。元城王氏在西汉时期极为风光,自开基始祖王贺始,王氏一门内外,上有皇后、宰相、下有列侯、将军及各级官吏,一时间,元城王氏势齐云霄,荣耀非凡。到了王莽时候,废汉自立新朝,元城王氏走向顶峰,成为天下第一家族,但也随着王莽政权的消失,地位一落千丈。 王充的祖上在元城王氏势力急剧膨胀时期开始显达。 几世尝从军有功,骁勇善战,后被封到会稽阳亭(具体位置及...

桂系宿将夏威

夏威是国民党桂系军阀的一名要员和宿将。以李宗仁为首的桂系起家之时有夏威,覆灭之时仍有夏威。桂系十处打锣,夏威有九处在场,可谓成有夏威,败有夏威。      少年尚武   夏威,原名钧善,号煦苍,1893年生于广西容县沙田乡。他上有哥哥夏理孚,下有弟弟夏国璋。家庭不仅不困难,而且比较富裕。容县位于广西东南部,是广西著名的侨乡,美丽的北流河从容县穿过,境内北有大容山,南有天堂山,中有都峤山,地...

朱熹学术影响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中国封建时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术思想,在元朝、明朝、清朝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更趋完备的意识形态。元朝皇庆二年(1313)复科举,诏定以朱熹《四书集注》为标准取士,朱学定为科场程式。朱元璋洪武二年(1369)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朱学遂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精神支柱。它强化了三纲五常,对后期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朱熹...

于权伸-主要功绩

1937年10月,吕正操在河北晋县小樵镇,将他的部队国民党军第53军130师691团改编为冀中人民自卫军,他手下的三员干将赵承金、于权伸、沙克分别担任1、2、3总队的总队长。   冀中人民自卫军北上深泽县,队伍发展到5000多人,成立了3个步兵团,1个特种兵团,赵承金任1团团长、于权伸任2团团长、沙克任特种兵团团长。   1938年1月,于权伸率部袭击保定南关;中旬袭击石桥敌据点,当转移...

李贽思想

李贽以孔孟传统儒学的异端而自居,对封建的男尊女卑、假道学、社会腐败、贪官污吏,大加痛斥批判,主张革故鼎新,反对思想禁锢。 在文学方面,李贽提出童心说,主张创作要绝假还真,抒发己见。李贽旗帜鲜明宣称自己的著作是离经叛道之作,表示:我可杀不可去,头可断面身不可辱,毫不畏缩。李贽在诗文写作风格方面,也主张真心,反对当时风行的摹古文风,他的这一倾向,对晚明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李贽最痛恨维护封建...

周仁主要论著

   1 周仁,邹元燨,周行健.球状石墨铸铁之研究.科学通报,1951,2(7):745~749.   2 周仁,邹元燨,徐元森等.氟对高炉熔渣粘度、熔化性及脱硫力的影响,科学通报,1955,6(10):50~54.   3 周仁,邹元燨等.氟在高炉冶炼中的行为.金属学报,1958,3(1):17~19;3(2):181~196,1959,4(1):1~15;4(2):95~106;4(3):...

李弥列传

1926年黄埔第四期毕业。1936年任江西瑞昌县长,1939年参加昆仑关战役。1940年,枣宜会战后,调升为第八军荣誉第一师师长。1944年奔赴滇西松山战场,加入中国远征军,打响松山战役,因功升任第八军军长。1948年所部改编为第十三兵团,任十三兵团司令官。淮海战役中,奉命支援黄百韬部未果,不久第十三兵团全军覆没,李弥化装逃到山东潍县、青岛、乘海轮赴南京、上海。后任第十三编练司令部司令兼重编第八...

顾炎武学术贡献

顾炎武把古韵分为10部,其中有4部成为定论,即歌部、阳部、耕部、蒸部。其余几部也都初具规模,后来各家古韵分部,都是在顾氏分部的基础上加细加详。 面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顾炎武认为当务之急在于探索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亭林佚文辑补与黄太冲书》)。他在纂辑的《天下郡国利病书》中,首先关注的是土地兼并和赋税繁重不均等社会积弊,对此进行了有力的揭露,指出世久积弊,举数十屯而兼并于豪右,比比皆是,...
  共13445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