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家长女宋蔼龄
说起宋氏一家,尤其说起宋家三姐妹在20世纪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影响,也许人们更多的是关注宋家二女儿宋庆龄和三女儿宋美龄。
宋庆龄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夫人,在孙中山为推翻清王朝帝制政权,结束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 推行“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致力建设民主国家的革命斗争中,宋庆龄先是作为孙中山的秘书,后成为他的夫人,与孙中山风雨相随,患
难与共,为孙中山的革命事业起到极大的支持和帮助作用;在孙中山去世后,坚持其不断革命和不断进步的精神,与国民党反动派的独裁统治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信赖和靠拢共产党积极投身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从一个民族民主革命者成为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宋美龄被称为民国时期蒋氏王朝的“第一夫人”,她在中国抗战时期,利用“夫人外交”创造了历史的辉煌,同时为了分崩离析的蒋氏王朝的敬延残喘,竭尽心力,终究挡不住日薄西山、大江东去,也徒留下无尽的人生的悲凉。而她们的大姐宋蔼龄比较起来似乎不像两位妹妹那样引人注目,但是,了解历史的人也许知道,在宋庆龄之前,正是宋蔼龄先做了孙中山的秘书,宋庆龄也是由姐姐的介绍,成为孙中山的秘书,进而成为孙中山的伴侣;而宋美龄与蒋介石的婚姻,在宋家的一片反对声中,也正是大姐宋蔼龄的竭力支持和撮合,得以“玉”成其事,因而蒋宋联姻,以致给民国历史添上了不可忽视的一笔。尤其宋蔼龄与孔祥熙的婚姻,夫妇俩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国民革命,后来紧跟蒋介石叛断革命,一直充当其反动独裁统治的急先锋。由于连襟的关系孔祥熙深得蒋氏信任,在国民党政府里长期位高权重,从财政部长兼中央银行总裁,一直到行政院副院长以至院长,多年操纵国民党政府财政大权,成为蒋氏政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人物。在抗战前后,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孔祥熙力主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及时调整财经政策,多取外援、赈济敌后抗日根据地等,宋蔼龄也和两个妹妹一起或上前线慰问抗战伤病员,或在后方开办遗族学校,组织各种支援前线的活动,应该说孔宋夫妇在民族抗战事业中是做过一些有益的贡献的。但随着国民党政权的日益腐败,孔宋之家也终因大肆贪污舞弊,假公济私以及其老少子女等大发国情财,而遭政内外抨击。抗战胜利前夕,孔祥熙先后辞去本、兼各职,1947年在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的形势下,孓然一身离开中国大陆,与早已赴美的宋蔼龄相聚,直至去世。从此结束了他的与蒋氏政权的渊源关系,也宣告了他们煊赫的时代的终结。
1.关于宋蔼龄和宋氏三姐妹的名字①
1889年7月15,宋耀如和倪桂珍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夫妇俩自然把她视为掌上明珠,从取名开始就可见其对女儿的期望和关爱。因为父亲宋耀如最崇拜过去的美国总统林肯,他领导的南北战争统一了美国,更重要的是他发表《解放黑奴宣言》铲除了奴隶制度。他也希望中国能出林肯这样的人物。所以女儿刚一出生,他便取名“爱琳”,取其谐音,即热爱林肯的意思。以后两个女儿出生,依序就叫“庆琳”、“美琳”。
当然也有人说到另一层意思。宋耀如在美国学习期间,曾与一位叫南希?爱琳的女孩相恋。宋耀如回国后,彼此经常通信,互诉衷情。1886年情重女友病故,好长时间悲痛不已。所以,女儿出生,父亲为其取名“爱琳”,既有热爱林肯的含意,也是寄托他对恋人的怀念。只是到了1904年春天,爱琳与父亲一起拜访《万国公报》的主笔沈毓桂先生,老先生得知爱琳的名字,认为这是洋人的名字,据其谐音,建议改名“霭龄”。后来随着大姐改名,“庆琳”、“美琳”也相应改为“庆龄”、“美龄”了。
2. 中国“第一个”赴美留学的女大学生
宋霭龄是宋家最大的孩子,宋耀如对她倾注了最多的心血,期望她成为弟妹们的榜样。很小的时候起,他就教孩子学习英语;他在太仓传教和办教会学校期间,经常带女儿到办公室去,让她在社会的种种人际交往中耳濡目染。宋蔼龄还经常跟父亲到处参观,听父亲讲社会上的各种事情,和父亲一起玩游戏,唱父亲在美国南方学会的民歌。正是家庭的熏陶,宋蔼龄从小就显露出勇敢、倔强的个性。刚刚5岁时,她就要求上学,父母把她送往上海八仙桥附近的“三一堂”西式女校。这是一所专为外国人和中国上层社会家庭的子女开设的教会学校,校长理查森小姐认为孩子小,不能接受。宋霭龄用英语和校长对话,执拗地要求上学,这使理查森小姐大为惊讶,破格收下了这乳臭未干的“特殊学生”。不久,霭龄的两个妹妹——庆龄和美龄也相继进入“三一堂”女校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