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刘加和的独子刘祥杰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904879071
本馆由[ jackson ]创建于2014年07月10日

孩子,虽然你已三十而立,自己的孩子也已快到了上学的年龄,可在爸的心中,你是家中的独子,也永远是爸的“心肝”。

刘加和、刘祥杰,日照新港区来青求医的一对父子,儿子刘祥杰4年前查出先天性肝纤维化,从此踏上漫漫求医路。一周前他们来到青大附院,肝部配型成功,父亲刘加和将把自己的部分肝脏移植给儿子,完成岛城首例活体肝移植手术。

移植的手术费用20万元左右,而后续抗排斥反应还需要大量费用,而4年求医已让刘家债台高筑。虽然乐观,可刘祥杰还是有深深的无助,“很多亲戚都借了三四遍了,现在这情况确实人家借钱心里也没底。”为人子、为人父、为人夫,刘祥杰想好好地活下去,完成自己肩上的责任,可迈过眼下的这道“坎”,希望有好心人能拉一把。

1 家里的“顶梁柱”一下倒了

3月11日下午1:30,青大附院第二住院部3楼28床。刘祥杰静静坐在自己的病床上,看着外面照进来的阳光。阳光明媚,他一个人不知在想什么。

刘祥杰的父亲原本在病房外溜达,听说是记者过来采访,他把记者带进病房,“坐坐吧。”很简单的话,有着庄户人特有的朴实。刘祥杰也回过头来,很憨厚地咧嘴一笑。“属鼠的,今年正好30岁,而立之年。”刘祥杰长得很健硕,说话也很有底气,要不是穿着一身病号服,并不像是有病的样子。

说起自己的病情,时间就回到了2010年的夏天。刘祥杰原本是一名货车司机,跑长途拉货,虽然活不轻松,但收入还可以。而家里父母办着一个养鸡场,还种着两亩地。2009年,儿子楠楠的出生更是给这个普通家庭带来无尽的欢乐。“我是家里的独子,有了儿子后,一家人感觉生活更有奔头了。”回忆起没病之前,刘祥杰一脸的幸福,可转折就在2010年,他开始出现大便发黑,恶心、身上没劲的症状。起初以为只是吃坏了东西,糟蹋着肠胃了,回到老家后到村里的小诊所连着打了一星期的针,可身体非但没好,反而越来越严重,到最后连自己2岁的儿子都抱不动了。意识到不对劲的他赶紧去了区、市两家医院检查,但检查的结果不乐观,医生告诉他,病情比较罕见,建议去北京的大医院查查。

2010年7月份,他在北京的三家大医院进行了肝穿刺等检查,而检查的结果如晴天霹雳。先天性肝纤维化,一个刘祥杰此前20多年都不曾接触过的一个疾病名字,从此被他深深记住了。“先天性肝纤维化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先天性畸形,以门管区结缔组织增生、小胆管增生为特征,病程后期一般均会导致门脉高压症,50% 的患者可因消化道大出血死亡。”刘祥杰背诵般介绍着自己的病情,说得相当熟悉,医生告诉他,全国28万人中才会有这么一例,且多数病人在3岁左右就会出现症状,像他这种发病如此晚的更是少之又少。

2 祸不单行,母亲患胃癌,积蓄花光还欠下不少债

刘祥杰拿出自己这四年检查的病历和拍过的片子,厚厚一摞,“都快赶上一本新华字典啦。都是钱啊,一张片子可能就是几千块钱。”刘祥杰自嘲说,自己是家中的独子,查出病情的时候还是不到30岁的青春年纪,人生可以说才刚刚开始,而从2010年开始,家人陪着他踏上了漫漫求医路。

2010年9月病情恶化,刘祥杰不仅浑身无力,还出现吐血的情况。病情紧急,经过一个“病友”的介绍,刘祥杰在北京一家医院做了手术,“当时脾比正常人大了6倍,手术把它拴起来一部分,还有就是放了支架,把压迫的血管进行了扩张。”加上检查,手术前后花费了十三四万元,所幸还比较成功。

可这治病成功的喜悦还没散去的时候,刘祥杰的母亲却又病倒了。“胃癌,在区里医院切了,手术花了3万多元,后期化疗又花了三四万,六七万块钱又进去了。”刘祥杰的父亲话不多,在旁边一直静静听儿子讲,说起老伴的情况,他插话说,两次治病花了20万元,家里的积蓄早就花完了,还借了一屁股债。

祸不单行,刘祥杰说,自己也不知道为啥那两年如此倒霉,病魔缠上了他为啥还不放过母亲?

3 晚上练摊到凌晨,把人又累倒了

查出得病以后,货车司机的活就干不了了,而因为母亲也病倒,一家人除了病倒的,就是要照顾生病的,养鸡场也办不下了。

“第一次手术以后,2011年我去复查了一次,感觉身体还可以。我就自己弄了个小买卖,买了模具制作石膏娃娃,在夜市上练摊卖。”说是“复查”,其实还是一次手术,将继续长大的脾再“拴拴”,然后把血管再扩张一下,一次费用也得四五万元,刘祥杰说,2011年一年感觉身体还不错,2012年的时候就没再去复查,“那时候就想着,没事就多干点活,好早还清债务。”

就为了早日还债,刘祥杰晚上练摊都能熬到凌晨一两点钟,可他病重的身体不足以支撑起如此强度的劳动,他再一次被累倒了,“一年吐了三次血,住了三次院,当时也确实没钱了,就在日照医院,止血。当时就觉着不吐血就好。”

可血止住只是表象,刘祥杰的病情仍在恶化,他环顾了一下病房,无奈说,整个2013年就没能坚持住连续干几天活,倒是隔三岔五地就得到医院报到。“有次直接晕倒了,还有吐血就跟喝了一口水直接笑喷了那种吐法,还得出来治。”

4趟北京、6趟济南。刘加和清楚地记得这几年陪儿子看病的经历。他是位退伍军人,从1978年在北京退伍以后就没进过京,可从2010年开始光北京就去了四趟。“到后来医生就建议采取肝移植手术,去年辗转找到了臧教授,知道他是肝移植的专家。”刘加和说,检查都做了,就等手术了。

◎揪心的希望

每天4点半起床跑步父亲一周瘦四斤

刘加和、刘祥杰父子已经住院一个星期,此前一直在做着各项检查,为移植手术做准备。“当时想过‘买肝’,可一个肝至少得30万元,而且还得等,不一定什么时候才能排上队。”刘祥杰望着年迈的父亲,父亲对儿子投以安慰的目光,短暂的目光接触,却仿佛有着千言万语。父子一句话没说,可彼此都懂。

“这次检查,查出父亲有脂肪肝,医生就让他多运动。”刘祥杰说,听医生这么说,父亲每天早晨4点半就出去锻炼,下午五点半再出去一趟,以前一天吃三个馒头,现在就吃一个,一周就瘦了四斤。而因为进行活体移植还需要准备大量的材料,就在采访的过程中,刘加和接到医生的通知,又匆匆赶回了日照老家。

刘祥杰是个乐观的人,心态也很好,跟记者讲述这几年的不幸遭遇都一直笑呵呵的。可望着父亲离去的背景,讲到父亲为了给自己移植肝脏,这么大年纪如此“锻炼”自己,他忍不住了,眼眶一下就红了。还有自己的妻子、孩子,“因为自己得病,家里欠下那么多债,儿子没钱上学,4周岁才开始上幼儿园。”强忍着眼泪,他逼自己笑着说。

这次来青岛进行肝脏移植,当地企业等各方捐款,加上从亲朋那里第三四遍“搜刮”来的借款,刘祥杰说,一共有20万元左右,其中大部分都是借的。“医生也说,这次是青岛首例活体移植,因为是两个人,费用肯定要高。说实话,心里也没底,钱不知道够不够,而且以后恢复吃抗排斥药也得花很多钱。”

青大附院今年2月份刚刚成立了器官移植中心,引进了国内著名肝移植专家—— 原武警部队总医院肝脏移植研究所常务副所长臧运金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器官移植团队。而此次为刘祥杰主刀的就是臧运金教授的团队。据团队医生介绍,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刘祥杰和父亲的活体肝移植手术下周就可进行,费用大约需要20万元左右。“关键是后续康复的费用也挺高,因为要吃抗排斥药,一盒1500元的药也就吃10天,术后一年的费用大约得六七万元,这个药术后要终生服用,以后可能逐年会减少。”

如此高昂的费用,对刘祥杰这个本就债台高筑的家庭来说,早已不堪承受。可为了保住一家人的期望,刘祥杰不能放弃。希望好心人能帮帮这个乐观的男人,让他有机会继续撑住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