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0多年生死两茫茫:
孤独的父亲沉甸甸的痛
辽宁省铁岭市开源县莲花村是在地图上找不到的小村庄,著名表演艺术家赵本山就出生在这里。他的父亲赵德仁与母亲张淑琴,带着他和他的哥哥姐姐,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清贫而艰苦。
赵本山5岁那年,母亲因患肺结核永远长眠在家乡那片黑土地上。此时,赵德仁才30出头,丧妻之痛和家庭的重负让他心力交瘁。好心人见赵德仁一个人拉扯着几个孩子实在太艰难,便张罗着给他介绍对象。但是,每次都被憨厚的赵德仁婉拒了:“我担心孩子们跟着后妈受委屈,自己受点苦算了。”
赵本山永远也忘不了8岁那年刻骨铭心的一幕:夜凉如水,他从睡梦中醒来,看见家里的煤油灯还亮着,父亲在昏黄的灯光下一针一线地缝补他和哥哥姐姐的衣服。父亲的面容是那样的憔悴消瘦,父亲的手是那么笨拙,针把手指刺出了血,父亲用舌头舔了一下伤口,又继续缝补……不知不觉中,泪水流满了赵本山的脸。
那是饥荒的年代,家里常常吃了上顿愁下顿,赵德仁为了让孩子们都能吃一口饭,自己饿得皮包骨。也就在那一年,为了活命,赵德仁带着赵本山的哥哥姐姐去黑龙江逃荒。赵本山因为年纪太小,父亲怕他到黑龙江被冻死,把他托付给爷爷照看。那个寒冷的早春,赵本山看着父亲和哥哥姐姐每人背着一个布包袱要离开家乡,他死死地拽着父亲的衣角不放,清脆的哭声震碎了早春的薄雾。赵德仁心如刀割,泪流满面:“山子,等你长大些,爸爸就把你接过去……”赵本山只好留下来与爷爷相依为命。
不久,爷爷因病去世了,赵本山跟着盲二叔赵德明生活。赵德明会拉二胡,会唱二人转。赵本山跟着盲二叔,一天天一年年地在东北的黑土地上卖唱求生,耳濡目染,他迷上了二人转,而且学什么像什么。后来,他成了村里宣传队的骨干。
赵本山熬过了一冬又一春,一天天盼着父亲回来把他接走,但离家的父亲杳如黄鹤,没有一点儿音信。父亲哪,你在他乡还好吗?
上世纪70年代末,铁岭市曲艺界的权威李高堂慧眼识珠,把赵本山特招进铁岭市西丰县曲艺团。赵本山说话风趣幽默,能拉会唱,渐渐成为当地最有名气的二人转演员。也就在这时,赵本山与同村姑娘葛淑珍结婚了,并有了活泼可爱的女儿小芳,一家人的生活平静如水。
几年后,鉴于赵本山突出的表演才华,上级把他调入铁岭县剧团担任团长。除了唱二人转,赵本山开始涉足小品,他表演的《摔三弦》、《一加一等于几》、《瞎子观灯》等小品,创造了连演200场的惊人记录。赵本山的名字开始响彻东北大地!
生活一年比一年好,赵本山对父亲和哥哥姐姐的思念像辽河水一样在心头奔涌。10多年过去了,父亲一直没有回过家,连只言片语都没有,赵本山曾托人打听,但始终没有消息。想父亲了,他就孤独地站在空旷的黑土地上,眺望黑龙江的方向,任由伤感与失落缠绕……
1984年3月一个春寒料峭的上午,赵本山呆在家里看二人转剧本。突然,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走了进来,赵本山惊讶地问:“您找谁?”老人上下打量赵本山:“你是山子?”山子?这是多么熟悉而亲切的呼唤哪!赵本山猛地一怔:眼前的老人满脸风霜,但脸型、眉眼分明就是离家近20年的父亲!“爹!”赵本山叫了一声便扑过去,紧紧抱住父亲。父子俩泪如泉涌……
这一夜,赵本山与父亲睡在同一张床上,父子俩的知心话说也说不完。赵德仁有诉不尽的愧疚和歉意,近20年了,他不仅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和义务,甚至没有回来看儿子一次,他心里难受啊!赵本山百感交集:“爹,什么都别说了,回来就好。”他思绪翻滚,尽管父亲轻描淡写地说起自己在黑龙江的际遇,但父亲饱经风霜的脸和布满老茧的双手都告诉赵本山,这些年来,父亲吃了很多苦!
赵本山让父亲住在家里,葛淑珍和女儿都对老人非常孝顺,有什么好吃的总是先让老人吃,还陪老人去看二人转。
一晃半年过去了,赵德仁脸色红润,精神状态越来越好,可是赵本山总觉得父亲的生活里缺少点什么。多少个星夜,赵本山看见父亲默默地坐在漆黑的窗前像一尊雕塑。他能体会到单身老人心灵深处的寂寥和落寞。30多年了,自从母亲去世,父亲一直没有再婚,虽然一家人对父亲都很孝顺,但很多事情是他们做晚辈所不能替代的呀!
一天晚上,赵本山让葛淑珍做了父亲最爱吃的蘑菇炖小鸡、红焖鱼、酸菜炖血肠。父子俩边喝酒边聊天,酒酣耳热之际,赵本山终于把在心里演习了千百遍的话说出来:“爹,您岁数大了,我想给您找个伴,您看成不?”赵德仁一下子拉下脸来:“什么?你说什么?”赵本山以为父亲没听清楚,重复了一遍。赵德仁霍地站起来,怒不可遏地掀翻桌子,饭菜和白酒洒了一地。孩子吓得哭起来。赵本山愣了,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
|
沧桑父亲多欣慰:
我与儿子都有幸福的家
赵本山走过去,想安慰父亲。在饥荒岁月里很少流泪的父亲突然哭了,老人紧紧地拉住儿子的手:“我对不起你妈!你妈那么年轻就走了,那时我没钱给她治病,眼睁睁地看着她离开我们。她活着的时候,我对不起她;如今她在那边等着我,我得对得起她呀!”赵本山动情地对父亲说:“爹,你孤独了那么多年,妈如果知道你过得这么苦,在那边也不会安心。你找老伴并不是对妈的背叛。”赵德仁抹着眼泪不说话了。
为了融化父亲心头的坚冰,赵本山动员亲戚朋友做父亲的工作。润物细无声,赵德仁不再固执了。
赵本山托朋友在铁岭郊区八里庄为父亲找了一个名叫张玉琴的中年妇女。张玉琴40多岁,几年前丈夫去世后一直没有再婚。她长得富态,性格和善,为人本分,村里人都说她心眼好,会疼人。赵本山亲自前去考查,认为张玉琴待人接物大方得体,对她很满意。
那段时间,赵本山以父亲为原型创作了小品《老有少心》,讲的是:一个妻子去世得很早的老人,独自过得很艰难,在儿女们的撮合下,找到了情投意合的老伴,过上了幸福的晚年生活。这个小品在铁岭剧院公演那天,赵本山特意安排父亲与张玉琴坐在一起看。赵德仁与张玉琴边看小品边聊天,聊得非常开心,赵德仁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当听到赵本山在小品里说:“儿女们要是真对爹妈好,父母亲的恩情要相报,用不着他们围前围后、送吃送喝、煎汤熬药,痛痛快快地给老人找个伴儿,这比啥都实惠地道。”赵德仁和张玉琴流泪了,他们都知道这是赵本山内心的真情流露……
此后,赵本山又安排父亲与张玉琴见了几次面。赵德仁和张玉琴交往得越来越自然,彼此印象都非常好。赵本山掌握火候,把这件事点破了。这一次,赵德仁笑呵呵地说:“俺没啥意见,就不知道人家对俺是啥想法。”赵本山一听这事有戏,赶紧去找张玉琴。张玉琴也很满意。
很快,赵本山给父亲在铁岭市买了一套两室一厅作为婚房,热热闹闹地为父亲和张玉琴举办婚礼。父亲结婚那天,赵本山当着众多宾客的面,恭恭敬敬地叫了张玉琴一声“妈”,还郑重地说:“从此以后您就是我妈了,我会像对待亲妈一样对待您。”他说到做到,不仅承担了父亲和继母的全部生活费,而且经常抽时间去看望他们。见父亲和继母生活得幸福和谐,他比小品获得大奖还高兴。
也许人生注定不可能那么完美,就在为父亲解决了终身大事时,赵本山的婚姻亮起了红灯。平心而论,葛淑珍是好女人,在生活上对赵本山照顾得无微不至,但精神上无法沟通与交流的痛苦让赵本山不堪重负。儿子隐隐约约在父亲面前流露出要与葛淑珍分手的想法时,赵德仁很不理解:“淑珍有哪点不好?你不能离开她!”父亲怎么会理解赵本山内心的苦楚呢?
1991年5月,赵本山不顾父亲反对,与葛淑珍平静地办理了离婚手续,他把房子、存款和一台夏利车全给了葛淑珍,自己“净身出户”。他哽咽着对葛淑珍说:“我以后会照顾好孩子的,你有什么困难可以来找我。”赵德仁又气愤又难过,狠狠地把儿子骂了一顿。赵本山低着头一言不发。善良的赵德仁找到葛淑珍,认真地对她说:“本山虽然与你分手,只要你不介意,我们还是亲人,我还会把你当闺女。”老人的话说得葛淑珍泪流满面:“您千万别责怪本山,我不怪他。”
因为这件事,赵本山和父亲有了无形的隔阂。1992年初,赵本山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完小品《我想有个家》,便立刻赶回铁岭老家为父亲祝贺66岁生日。尽管父亲仍然对他有成见,但他还是按照当地的风俗,为父亲举行祝寿大典。
第二天,赵本山赶赴大庆演出,在长春市郊遭遇车祸,颅骨严重受伤,被送进长春市人民医院抢救。赵德仁得知消息后心急如焚,马上赶了过去。赵本山昏迷的那三天,赵德仁一直握着他的手,在病床边坐了三天。从昏迷中醒来的赵本山看见父亲双眼红肿,苦笑着说:“爹,我会没事的。”父亲年纪大了,赵本山不忍心让父亲在医院里为自己担惊受怕,便让朋友强行把父亲送回老家。
这时,朋友让辽宁省戏曲学校的青年女教师马丽娟过来照顾赵本山,马丽娟爽快地答应了。马丽娟以前与赵本山有过合作演出,彼此的印象都不错。在马丽娟的精心照料下,两个月后,赵本山的伤彻底痊愈。出院时,赵本山已对马丽娟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同年10月,他与马丽娟举行婚礼。
赵本山再婚后,赵德仁去儿子家的次数越来越少,有时候赵本山给他打电话,他也爱理不理,敷衍几句就挂了。为了修复父子关系,贤惠的马丽娟经常去看望公公,带去吃的、喝的都说是赵本山买的。不仅如此,她还对继母和赵本山的女儿小芳很好。赵本山是大忙人,马丽娟便经常以他的名义给在大连上学的小芳寄钱和礼物。时间长了,小芳与马丽娟的关系比和赵本山还亲。小芳大学毕业后,马丽娟和赵本山给她在大连买了房子,让她和母亲葛淑珍住在一起。
马丽娟的孝顺贤惠渐渐融化了老人和赵本山的隔阂。那天,赵本山在家,马丽娟特意准备了一桌酒菜,把公公和继母接到家里。赵本山给父亲敬酒,推心置腹地说:“爹,与丽娟在一起,我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爱情,我才觉得生活有滋有味……”老人很感慨:是的,与丽娟在一起后,儿子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既然儿子生活得很幸福,自己为什么还要对他的离婚耿耿于怀呢?父子俩端起酒杯,仰起脖子一饮而尽,所有的隔阂与成见都在那一刻烟消云散……
|
|
大牌明星大孝子:
父亲的快乐我的幸福
1997年,马丽娟生下一对龙凤胎,看着这对粉妆玉琢的“瓷娃娃”,赵德仁高兴得合不拢嘴。孙子稍大些后,他一手牵着一个去外面玩,给孙子、孙女捕蝴蝶、捉蜻蜓,爷孙三个其乐融融。
2000年,赵本山在沈阳的几家公司越来越红火,他把父亲和继母接到沈阳生活,把哥哥姐姐也从黑龙江接到沈阳,安排他们在公司里工作。
2002年,拍摄电视剧《刘老根》时,剧组发衣服,赵本山让工作人员给父亲和继母各发了一套。赵德仁乐呵呵地穿在身上:“还给我们发衣服,这是谁花的钱?”工作人员故意逗他:“这是公家发的,您就只管穿吧。”其实,这都是赵本山自己掏腰包买的,为的是讨老人欢心。8月的一天,赵德仁兴致勃勃对儿子说:“本山,我也想过一把演戏瘾。”赵本山爽朗一笑:“没问题。”他临时加了一场戏,让父亲扮演群众演员,还让父亲说了一句台词。在剧组里,赵德仁过得特别快乐,吃得好,睡得香,每天都乐呵呵的。
2003年冬天,拍《马大帅Ⅰ》时,赵本山召集演职人员开会,并反复声明“要把手机关掉”。就在赵本山说得最激动时,突然一串清脆的手机铃声作响,赵本山一下子站起来:“是谁不听话?”一个小姑娘低声说:“是你爹。”大伙儿哄堂大笑,赵本山顿时无话可说,赵德仁不好意思地脸红了。散会后,老人向赵本山道歉:“以后我再也不捣乱了。”赵本山哈哈大笑:“爹,你现在也是开心果了!”
2005年8月,赵本山拍摄《马大帅Ⅲ》。有一次午饭后,赵德仁发现剩下了很多饭菜,不禁心疼得大声叫嚷:“谁剩下这么多饭菜?扔了多可惜呀!”赵本山听了后把大家召集在一起:“老爷子节俭惯了,看见浪费就心疼,大伙儿别介意。我们把剩下的饭菜都吃了吧。”说完便带头吃。大伙儿也跟着吃。此后,剧组很少再剩下饭菜。
没来剧组前,别人与赵德仁说起赵本山时,赵德仁都说儿子很风光;如今来到剧组与儿子朝夕相处,赵德仁才知道儿子的风光背后有那么多的苦和累。赵本山为赶戏常常一天只睡两三小时,拍起戏来不要命,深夜收工时常常累得走不动,需要工作人员抬回宾馆。赵德仁心疼得直落泪,有好几次,他动情地对儿子说:“别拍了,我和你妈不要你给钱还不行吗?老这么折腾,身子骨哪顶得住?”每次赵本山都轻描淡写地说:“爸,拍戏不是为了钱。我就喜欢这个,我能坚持得住,您老别担心。”
尽管红得发紫,但赵本山不改农民善良质朴的本色。赵德仁经常对儿子说:“有了点名气,生活好了,可不要忘本。”他要求儿子积德行善,多做好事,回报社会。赵本山一直牢记父亲的话,各级领导、亲朋好友、媒体记者、打更的老头、看车的大嫂、捡垃圾的婆婆,不管谁求他帮助,他从未说过“不”字,总是尽量有求必应。有一次,赵本山给一所小学捐款,出手就是50万元。
赵本山对别人出手如此慷慨大方,自己却过着十分简朴的生活。到外地演出,他不准主办方设宴席,只吃工作餐。平常家居生活也是两菜一汤。赵本山这些美德最让父亲欣慰,父亲常常自豪地说:“做人就应该这样,富了不忘本。”
弹指一挥间,2006年6月,赵德仁回到赵本山身边已经20多年了。赵本山给了父亲幸福快乐的晚年生活,而父亲教会了赵本山许多为人处世之道。在赵本山看来,名和利不过是过眼烟云,他最大的心愿是父亲能健康长寿,家人能平平安安、快乐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