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的刘士霞(后排左)。
《为报救急恩情 多次去烟台找仗义大姐》后续报道
本报联手齐鲁晚报两地寻找终获结果
“仗义姐”3年前已去世
6月4日,本报《为报救急恩情 多次去烟台找仗义大姐》报道了一桩动人的往事,77岁的孙昌娥大妈50年前曾因为3元钱的船票被困烟台,焦急中只有数面之缘的烟台人刘士霞资助了她。50年后,孙大妈想找到刘士霞,对她说一声谢谢。这条新闻受到了国内多家媒体的关注,刘士霞也被网友们称为“仗义姐”。本报和齐鲁晚报联手在连烟两地展开“全城搜索”,到5日晚间终于有了刘士霞的消息。
当时的3元钱能供一家人吃一周
很多年轻人看不懂孙昌娥的执着。“3元钱而已,至于记了50年吗?”今年27岁的市民小苏说。“50年前的3元钱可不比如今。”6月4日再次接受记者采访时,孙昌娥大妈几次哽咽。孙大妈说,1963年时,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的收入不过二三十元钱。“猪肉一斤是6毛钱,青菜一斤只要1毛钱,冰棍3分钱一根。”孙大妈说,当时3元钱就能供她一家4口吃一周。“刘大姐把钱借给我时,可是毫不犹豫。而且她告诉我,借的这3元钱不用还了。”
接受采访时孙大妈说,更令她难忘的不是这3元钱,而是刘士霞的一片赤诚之心。“这份感情用多少钱也换不回来。”她说。
两地寻找终获消息
在互联网上,“大连大妈50年多次寻恩人”的新闻也成了热点。6月4日当天,齐鲁晚报记者钟建军也与本报取得联系,两报联手在烟台和大连两地寻找刘士霞大妈。
虽然为孙大妈提供帮助时刘士霞身在烟台。但50年过去,她是不是又回到了大连定居呢?新闻见报后,本报也接到了不少提供信息的电话。记者一一核实后,发现热心读者口中的“刘大妈”都不是刘士霞本人。
在烟台,齐鲁晚报的寻人工作一时也陷入僵局。6月4日、5日两天,钟建军先后联系到当地多家派出所,在户籍民警的帮助下搜索与刘士霞同名或谐音的人,找到了20多个,但这些人的情况都不相符。
6月5日,寻找工作终于有了结果,在户籍信息中,烟台当地民警查找到了一位叫“刘士霞”的老人。上世纪60年代初,她的户口从大连迁到烟台,这位叫刘士霞的老人曾在烟台钟表厂上班。遗憾的是,老人已经于2010年1月去世。钟建军告诉记者,他很快找到了已经更名为“烟台沸昌钟表眼镜有限公司”的钟表厂,员工们找出了刘士霞的档案。情况进一步得到证实,她的确曾在大连工作,后来才来到钟表厂。“这是厂里出了名的好人。”老员工季道林还记得这位慈祥的大姐。钟建军随后把刘大妈的照片传给了本报记者,记者带着照片找到了孙大妈。看到这张照片后,孙大妈哭了。“她就是我的刘大姐啊。”
她说要启程去烟台报恩
看着照片上“刘大姐”慈祥的笑容,孙大妈再也止不住自己的眼泪。“你咋走得那么早啊。我们老姐俩还没好好唠唠呢,你的3元钱我还没来得及还给你。”好半天老人的心情才平复下来。她说,感谢本报和山东记者的帮忙,50年的寻恩梦终于圆了。当得知刘士霞还有后代时老人说,最近几天她就要赶往烟台。“我得报恩,我得把欠下的钱和感情都还给老姐姐的后代。”
通过钟建军,本报记者还联系上了刘士霞老人的继子钟杰。他说,得知这一消息时,他起初不太相信。“我也没听母亲生前讲过这件事,可能她觉得自己做的不是啥大事吧。”钟杰说,母亲身体一直不好,2010年1月份因病去世。当得知孙大妈一直惦记着老姐姐时,钟杰的声音也哽咽了。“请你帮忙转告孙大妈,别太记挂这件事了,她已经找到了要找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