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西·索朗卓玛,青海循化人。女。藏族。十世班禅之母。出生于1917年[1]。1956年后,历任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委员,全国妇联委员,西藏自治区政协委员,日喀则地区妇联名誉主席,西藏自治区第四届政协常委、第五届政协副主席。
“我的的确确是一个普通人”
十世班禅大师的母亲已经是80岁高龄了,她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回答着我们应该问与不应该问的问题。她说:“你们关心我,很想知道我的身世,我非常感谢。作为我个人来说,我的的确确是一个普通的人,虽然普通,可也是十世班禅大师的母亲。十世班禅大师经历了新旧两个社会,他在百姓心目中有如此高的威望,他对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如此大的贡献,是举世公认的。作为一个母亲,我感到非常荣幸的是班禅大师能成为我的孩子,但又非常悲痛的是他提前离开了我们,还有许多宏法利生的大事需要他去完成哪……
“大师诞生以后,我的生活非常普通,没什么讲头,我们地方的老百姓吃什么我就吃什么,老百姓穿什么我就穿什么,不像西藏过去的一些达官贵族,也不像过去汉族和国外的一些达官贵族。老百姓是什么样,我也是什么样,可以说这就是我的生活经历吧……”
这位出身于青海省文都县一个有名的想玉树哲故大家族的女性,一直将自己视为百姓中的一员。1982年班禅大师的父母为大师在家乡建造了一座金碧辉煌的新宫,宫中当然设有大师父母的居室,而两位老人却不常进去住。还有大师在北京的住所,他们也极少去。他们绝不是不喜欢这些住处,而是觉得只有那座和老乡们血肉相连的老屋才是他们自己真正的家,虽然它很旧,墙壁已很黑,可是他们和邻居乡亲们进进出出却是那么方便自由。大师的母亲爱串门,爱跟老妈妈们聊天.聊家常琐事,聊儿女子孙,聊牛羊庄稼,他们之间有着无穷无尽的人生话题、乐趣与情感。佛母离不开乡亲们,乡亲们也离不开佛母,他们亲如一家。佛母帮他们照管过孩子,缝洗过衣裳,收过麦,放过羊。佛母和家里的佣人一起吃饭、干活,为他们解决各种问题,她与他们没有区别。平时她不会太乐,也不会太严肃,平平常常。她把自己当做一个普通的母亲,把班禅大师当做一个普通的孩子来抚养。
在佛母的家乡有句谚语:心给你,而脸不给你。佛母就是这样,人们都喊她 “妈妈”,她也最爱听这样的呼唤。这里或许包容了一位佛母的至高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