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用户免费注册
完善纪念馆资料
纪念馆创建成功

发愿求生净土

一切业里面最善的,大乘经典里面佛告诉我们,就是念佛。念佛这一桩事情,释迦牟尼佛在本经三次的劝导,就是劝我们发愿求生净土,三次的劝导,这是善法里面第一善。反过来,什么是第一恶?杀生、偷盗,会不会是第一恶?不算是第一恶。第一善的反面就是第一恶,这个真的很少人知道。你说杀生是恶,没错,杀生的业报是堕三途,不杀生的业报是人天福报,没有超越三界,没有离开轮回。念佛这个法门,决定在这一生当中超越三界,决定在一....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16号

精进是对治懈怠

第四个科目是精进。精进是对治懈怠,懈怠是懒惰。懈怠,这也是许多人的通病,一定要懂得对治,如果不懂对治,我们的成就就非常困难。但是对治要讲求有效的方法,这是别人帮不上忙的,别人纵然帮助你也是有限的。尤其是现在这个时代,民主开放,大家都讲自由、讲人权,谁也不愿意干涉一个人,劝你一次、两次不听,第三次以后不会再劝你了。为什么?劝你,你记恨,反而变成仇人,不会再说你了。在从前,真正督促教导我们的是父母、老....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16号

大道心众生

六度是属于菩萨的行法。菩萨是觉悟的众生,古译翻作大道心众生,玄奘大师以后的翻译叫新译,新译翻成觉有情,觉悟的有情众生。换句话说,他那个情没有完全断,虽然有情,他觉悟,他不迷,这就叫菩萨。佛,佛没有情了,情完全化成智慧。诸位要晓得,在大乘佛法里面,智跟情是一桩事情。觉悟了,情就变成智慧,迷了,智慧就变成感情,变成情识,所以就是觉与迷。一个觉悟的人,他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一定是遵循这六个原则....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16号

读诵大乘为助修

一种是从定里面生出来的,这是纯正的一个方法,正修;另外是从读诵,也是一个途径。古德教给我们,一方面修定,一方面读诵大乘经典,两方法同时用。从前我在李老师会下,他老人家告诉我,我们用念佛的方法修定,再以研究经典的方法帮助开慧。他老人家举个比喻,譬如你单独修定,要开慧需要十年的时间;如果同时研究大乘经论,可以把开慧的时间提前到五年、六年,就能得到了。这是佛家常讲的正助双修,以修定为正修,以读诵大乘为助....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16号

福报更增上

每一个人在他一生命运当中,世间人常讲,命运是五年转一次运,在一生当中一定有最好的五年,也有最差的五年,但是最好跟最差究竟在哪五年?每一个人的命就不相同。如果好运在少年,坏运在晚年,那就非常可怜。我们虽然有命运,实在讲,好运跟坏运确实可以自己去调整的。当我在一切顺利的时候,这是好运,好运当中我不享受,这就调整了,希望把好运调整到晚年再去享受,这就是很聪明的人。晚年体力衰,精神也差,行动也不方便,有福....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16号

世间人求财

财是财物,金钱、所有一切物质都是财,都在这个范围。这是一切众生所贪求的,这个世间,哪个不爱财?所以在布施里面把它列为第一条,一定要能够舍。世间人求财,而不知道财从哪里来的?实在讲,每个人一生,我们中国人讲有禄命,禄就是享受,所谓禄尽则亡。一个人在一生当中,他有一定的禄命,就是你一年当中,你有多少财富的收入都是一定的。诸位要是细细的去念《了凡四训》,你就明了。那个真正高明,像袁了凡先生遇到孔先生,那....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16号

光大佛教教育

财布施得财富,财施是因,财富是果报。我这一生财富不多,虽然不多,我生活能够节俭,我有多余的尽量去布施,愈布施你所得的财富就愈多,就这么个道理。愈不肯布施,你命里头那点财用完、用尽,就没有了,那人也就亡了,禄尽人亡。我们了解这一点,就不怕自己财用不足了。布施,诸位一定要明了,不要自己发的好心,我们那点财被别人骗去了,后来不但得不到好的果报,反而得的是恶报,那亏就吃大了。怎么说得了恶报?被人骗去,人家....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16号

心痛的成分

从什么地方做起?从我们心里头最爱的、最不容易舍的,从这里下手。因为最不容易舍的能舍,其它的就容易多了。这是一个好方法。我们在生活当中,哪一样东西是我们最贪恋、最不能放下的,我们从这一点下手。   我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就教我这一招。我年轻时最喜欢的是书本,读书。我对书本,实在讲也很吝啬,吝啬到什么程度?我的书不借给别人看。什么原因?他们不爱惜书。我自己的书读了好多年,翻开来还像新的一样。他借去....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16号

四摄

四摄,摄就是摄受众生,用现代话来讲,就是接引众生的意思。如何能够引导大众来学佛,佛教给我们四个原则,这叫做四摄法。四摄里面:第一是布施,第二是爱语,第三是利行,第四是同事,这四种叫四摄法。这个地方布施的意思,就是给与众生恩惠,常常施舍一些小惠,感情慢慢就深厚,他跟你有感情,你介绍他佛法,他就比较容易接受,用这种方法。这个布施的目的,跟六度里面的布施不一样,这个就是跟人家结感情、结恩惠,所谓是先以欲....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16号

通道品名大乘初门

藏道品名半字法门,净土浊轻,似不必用。为小种先熟者或暂用之。半字法门是比喻,半是不圆满。藏教并不圆满,像前面所说,只断见思,尘沙、无明都没有断,所以它不是一个圆满的法门。净土本来没有五浊,我们娑婆世界才有五浊的现象,西方净土即使凡圣同居土里面,也没有五浊之相。浊的标准,是用我们这个世界来说的,所以净土浊轻,凡圣同居土五浊现象非常的轻微,似不必用。在四种道品里,可以不必用它。为小种先熟者或暂用之,小....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16号

  共7981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