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用户免费注册
完善纪念馆资料
纪念馆创建成功

破迷开悟,离苦得乐

破迷开悟,离苦得乐 要了解这个问题,必须先要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地藏经》给我们讲六道轮回的真相,给我们讲地狱、饿鬼道的真相,这里面业因果报、理事性相都有说明,明了之后我们就有办法超越,这是我们人生第一桩大事,算是你学佛真正成就了。在无量法门里面,《地藏经》所提倡的念佛法门,唯有这个法门最有效果、最稳当、最快速、最方便,问题是我们要真念。真念是一切时、一切处心中有佛,这叫真念;真念不一定挂在口....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12号

佛为什么要度众生?(2)

所谓善根是众生本有的,但是不加以培养,不会增长、显现,越是努力精进求法,越能感应诸佛菩萨的慈悲摄化,所谓自助而人助,唯有众生有求,才能感得诸佛菩萨的应化。佛教常以如人撞钟为喻,轻轻地撞就小声地响,重重地撞就大声地响;钟有响的功能,如果无人去撞,它不会自响;所以,众生如果不自己努力,增长善根,虽然佛的法身在,也不会帮到你的忙。 所谓增长善根,就是要发菩提心,也就是说众生自求成佛,即得佛的教化、感....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12号

佛为什么要度众生?(1)

《金刚经》说:彼非众生,非不众生。又说: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又说: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所谓度众生是佛在发成佛大愿的时候,所立的誓愿,也是在没有成佛之前,尚有自我中心的时候,所抱持的心愿,所以在未成佛前的凡夫或菩萨,是有众生可度的。 可是,在成佛之后,既没有了众生,也没有佛,否则便是对立。既然有能度与被度的关系,便不圆满,并没有亲证法身的全....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12号

何况众生,自称自念

何况众生,自称自念 今天这段经文说,何况众生,自称自念,这是为自己修,这不是为别人,这在什么时候?这在自己身体很健康强壮的时候,要为自己修福,要为自己积功累德,这比什么都重要。人来到这个世间是来干什么的?为什么而来的?有几个人曾经想过这个问题?或许有人想过,但是我们再要问有几个人认真的想过?那就少了,认真想这个问题,这个人就觉悟。世间有不少聪明人,特别是一些哲学家、宗教家,想过这些问题比较多,....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12号

诚恭敬心,果然有真

诚恭敬心,果然有真 婆罗门女、光目女是为自己母亲,这样诚心诚意去念佛回向帮助她,同样一个道理,如果我们跟临终的人很陌生,跟他并不熟悉,遇到这个机缘我们帮他助念,助念的心态也要把他当作自己极亲的亲人,以极真诚的心去念,存亡两利,我们自己得利益、他得利益。如果是敷衍了事,自他都得不到利益,那个利益就是前面跟大家所讲的一历耳根,永为道种,现前的业报转不过来,这是我们在《地藏经》上得到的启示。知道佛说....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12号

什么是佛教徒的饮食观?

佛教出现于印度的时候,佛教徒并没有特殊的饮食习惯和规定,因为印度是一个宗教信仰普遍的国家,凡是有宗教信仰的人,一定有大同小异的饮食观念。所以,原始时代的佛教徒乃至出家的比丘、比丘尼,过的是沿门托钵,所谓一钵千家饭的饮食生活;他们不选择托钵的对象,也没有所谓洁净或不洁净,神圣或不神圣的饮食禁忌,为的是一律平等、广结善缘。相沿迄今,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上座部的佛教区域,还保留着当时的古风,也就是供养....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12号

这里念佛,那个不作

这里念佛,那个不作 大慈菩萨讲,你劝二个人念佛往生,比你自己修行的功夫就大多了。那二个人为什么能往生、为什么能作佛?你劝他的。你劝一万人、十万人,那些人念佛都不能往生,你没有办法,你得不到好处。他真正往生作佛,他为什么作佛?因为你劝他他作佛的,他真做了佛,你的功德才大,要懂这个道理。绝对不是说你劝多少人念佛,这个效果不大,你所劝的那个人他真念佛、真往生,你要劝十几个人往生,大慈菩萨讲你的福德就....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12号

莲池大师的净土思想(3)

此所说的理之一心,含摄极其深广,例如文殊般若经的一行三昧、华严经的一行念佛一时念佛、起信论的观佛真如法身,都是这个一心的意思。又如观无量寿经所说,至诚等的三心、起信论所说直心等的三心、往生论所说清净等的三心,乃至华严经的十心,宝积经的十心,也无不具于这个一心之中。还有净名经所说的八法,德云比丘所说的二十一种念佛门,也不外此理之一心。 此在菩萨名为念佛三昧,在达摩即是直指本源的禅。所以,念佛一声....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12号

莲池大师的净土思想(2)

在这三种资粮的第三种执持名号的修持,也即是闻思修三慧的内容: 一、闻慧经说闻说阿弥陀佛之后,始知执持弥陀名号,所以此为闻慧。 二、思慧执持的执,乃是在闻得弥陀名号之后,予以接受的功用,用什么接受,当然是心,以心接受,便是思慧。 三、修慧执持的持,乃是接受之后,保守不舍,恒常不忘之意,所以就是念念相续的修慧。 念佛的修持方法,又可分为三种:1、出声称念弥陀如来的名号,叫做明持。2、不....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12号

获福无量,灭无量罪

获福无量,灭无量罪 【何况众生,自称自念,获福无量,灭无量罪。】   经文讲到这个地方说到念佛灭罪,这桩事情我们要仔细体会佛在经中所说的,决定不可以粗心大意望文生义,那就错了。其实世尊在本经前面,给我们举了二个很好的例子:婆罗门女、光目女,她们的先人都是造作极重的罪业,堕落在地狱,承蒙孝顺的女儿来帮助他。用什么方法帮助?佛的教诲都是用念佛法门。是不是像我们平常这样念念佛就可以灭他的罪?就可以....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12号

  共7981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