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师白1942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美术系
虽然早已成名成家,但娄师白却还在为弘扬齐派艺术而努力。娄师白感言道,他跟随白石老人学习多年,在他门下是一个比较好的学生,师生间的感情非常深厚。白石老人还给他起了斋号——老安馆,并亲自题写了匾额。
白石老人对娄师白曾作过这样的评价:“娄生年少好学,从师不满百日,用笔能见老成,余为乃翁喜。”
一次,白石老人带着娄师白去同春园会友,下车时,娄师白因急于搀扶年事已高的老师,他的长衫被车子剐破了。家境贫寒的他,看到自己唯一的一件长衫被剐破,十分心疼。白石老人为了让弟子开心,挥毫做了一幅《补列图》,送给了娄师白。这些细微小事,体现着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
娄师白说,齐白石和毕加索是东西方绘画艺术的杰出代表。“我常说,也是这样认为,推崇齐白石就是热爱祖国。他代表东方文化,代表我们的国家。在海外,人们把齐白石跟毕加索相提并论。毕加索曾说过这样的话——‘艺术在东方’,‘我不敢来中国,因为中国有个齐白石。’所以,我们一定要继承传统的绘画艺术。齐派艺术在当前仍然是中国书画艺术的一面旗帜,是东方艺术的代表。在世界上,我们树立齐派,就是树立了民族的骄傲。”
热心做善事
“娄生少怀不独作画似予,其人之天性酷似。”这是白石老人给娄师白所作评价中的一句话。白石老人对慈善非常热心,娄师白也是如此。娄师白说:“慈善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自古有之。”娄师白回忆,自己父亲在世的时候,就曾跟随当时的国务总理——著名的慈善家、平民教育家熊希龄搞慈善活动,建立香山慈幼院,收留天津水灾的难童。
白石老人在世时也把做善事当成了一种习惯。有一次,一位在北京的湖南女老乡,带着孩子来看白石老人,可是回去后没几天,这个女老乡就病死了,她的孩子成了孤儿。得知消息后,白石老人不但给女老乡办理了后事,还自己出钱把那个小孩送到了香山的慈幼院。娄师白从小生活在这种环境中,受到老师的影响,极具爱心。
一次,娄师白在读报纸时了解到:一个患白血病的孩子,躺在医院里急需救治资金。虽然当时天已经很晚了,但娄师白还是在长子及儿媳的陪同下驱车四十多公里,急匆匆地来到医院,把钱交到病人手中。当病人家属追问时,他只说自己是位八旬老人便走了。对于做慈善,娄师白一直都保持低调。
娄师白的长子娄述德回忆说,在1998年水灾的时候,当时还在海外的娄师白得知灾情后,特意打回电话让家人捐了2万元钱。谈及慈善,娄师白说:“支持慈善事业,在画家身上应该是一个美德。对于慈善,人们应该形成一种共识。慈善组织应该做到基层,让经济条件好的家庭都参与进来,形成一种机制,开展经常性的慈善活动,将它变成一种习惯。”
娄师白曾号召北京师白艺术研究会向社会发出了慈善捐赠倡议,组织弟子为北京市慈善协会慈善书画展捐赠了80多幅作品,并且开辟了一个北京师白艺术研究会的展览专区。
在生活上,娄师白一向非常俭朴,但对于慈善事业却总是慷慨解囊。在娄师白家中,有很多他参与慈善事业的荣誉证书,有为社会组织捐资的,有救济白血病儿童、白内障患者的。在人们眼中,娄师白不仅是一位著名的画家,更是一位乐善好施的长者。
人物简介
娄师白,1918年6月2日生,湖南浏阳人,字亦鸣,斋号老安馆。1942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美术系,毕业后专事绘画。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 北京市书法家协会理事。 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中国画研究会理事、副会长,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北京燕京书画社顾问,北京市政协委员。其作品色彩鲜而不艳、雅而不俗,给人以丰富多彩、生机勃勃之感。其诗、书、画、篆刻作品多次在国内外报刊发表,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会,博得好评。作品被人民大会堂、国宾馆、国家驻美、驻英大使馆及博物馆收藏。长期致力于齐白石艺术的研究及技法传授。